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5|回覆: 1

[武術資訊] 太極拳練習的身、心、意

[複製鏈接]
武術萬里行 發表於 2017-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e7c778deba45af46a22713181da2d43.jpg

身 心 意

身心意的內調是太極拳的下手功夫,拳論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身心意的內調摸索是實現無極而太極復歸無極的唯一方法,太極拳養練皆源於此,也是修煉真假的分水嶺。

身,容器也,不可亂動,總須打開,順達通透,氣血無礙。經云:前三三,後三三,收拾起,一擔擔。前心源性海、黃中正位、關元氣海;後天谷泥丸、夾脊雙關、尾閭太玄。調身須靈位正軀幹直,前三關後三關互感,安舒自在,自然陽升陰降,四象環中,其機自動,人人具足。

心,調心之法以默以柔,所謂穆穆綿綿,寂寂惺惺,務正勿忘勿助。金剛經云:應無所住;六祖云:常行一直心;道經有窈冥恍惚;心經言深般若;皆言身心合一的狀態。身心合一則氣血通暢,骨架合順。

意,身心合一,真意始出,拳論雲,先在心,後在身,即言意的行走徑跡。身心不安,識亂肢體,真意無從出,拳雖有其形,皆是妄動,魔道由此可判,故曰識不入拳。

身心合一則真意出,氣遍周身,利於健身養生,否則一身難安。虛雲和尚云: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死水不藏真龍。尹公云:身心意是誰分作三家,精氣神由我合成一個。皆雲練己持心之功夫。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4-2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身心意三調闡微】

太極拳之修煉,首重身心意三調,此乃由後天返先天之樞機,亦為辨別真修與妄作之圭臬。今就拳經要義,分述三要:

一、調身篇
調身之要,在於"虛中求實"。前三關(心源性海、黃中正位、關元氣海)與後三關(後天谷泥丸、夾脊雙關、尾閭太玄)如日月相推,形成人身小周天。【黃庭經】所謂"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正謂此理。習拳時須似"金鐘懸架",百會虛領如繩提,會陰垂墜若鐘擺,使脊柱成天地之軸。陳鑫【太極拳圖說】云:"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即此之謂。常見習者或聳肩僵項,或弓背折腰,皆因未明"形正則氣順"之理。

二、調心篇
調心貴在"寂照雙運"。【清靜經】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與拳論"心為令,氣為旗"異曲同工。具體修持可分三重境界:初則"止念如平湖",次達"覺照似明鏡",終至"無心合天道"。王宗岳【太極拳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妙境,實為心法純熟之外顯。今人多執着招式繁簡,殊不知【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方是心法真諦。

三、調意篇
真意乃身心相合後自然顯發。【周易參同契】"坎離匡廓,運轂正軸"之喻,正合太極拳"以意導氣"之要。其修煉次第有三:始則"意在形先",繼則"意形相忘",終至"無意成真"。武禹襄【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即強調真意如君統御形氣。今人常見之弊,或強用意念導引而失之僵硬,或完全放任而流於散漫,皆未得"中和"之旨。

結語:
三調實乃一體三面,如鼎之三足。尹真人云"三家相見結嬰兒",即言身心意交融之妙。習拳者當遵"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之徑,不可躐等而進。每日晨昏,但以"松靜"二字為綱,持之十年,自見"無形無象,全體透空"之真境。若舍此根本而逐末技,猶緣木求魚,終不可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