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33|回覆: 2

[廿四節氣] 8月7日15時40分『立秋』 別忘『咬秋』『貼秋膘』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8-8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a4bd9d5677baa5f890311b3e7f5ded2.jpg

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立秋將至。關於今年立秋,有人說是6日,有人說是7日,也有人說是8日。天文專家明確表示,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7日15時40分。

據了解,每年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立秋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經常在8月7日和8日這兩天之間變化,極特殊年份還會有9日,至於具體的小時、分鐘就不固定了,因此,6日立秋是不可能的。而在7日和8日裡,又以7日立秋居多。

記者查閱天文年曆也印證了這一點。從2001年到2017年的這17年裡,只有2002年、2003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其餘12年的立秋時間都是在8月7日。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並不意味着秋天的到來。天文專家解釋說,因為『雙中伏』的緣故,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其中,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出伏』。從時間段上來看,今年的立秋剛好在中伏和末伏內。雖然暑熱一時難消,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趨於涼爽。

天文專家提醒說,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時至今日,我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趣味習俗。

勤懇 發表於 2020-8-7 12: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據了解,每年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4-29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立秋節氣考釋與民俗芻議】

立秋為四時八節之要樞,【曆書】云:"斗指西南維為立秋。"今歲立秋確時為八月七日申初,此乃據圭表測影、晷儀定候所得,合於【周髀】推步之法。考諸史乘,立秋時刻固有參差,然未出七八兩日者,蓋因歲差積微所致。太史令司馬遷【天官書】早有"立秋日行昴畢間"之載,足證先民觀象授時之精審。

按【禮記·月令】"涼風至,白露降"之說,立秋實為陰陽轉捩之機。然今人每以立秋為秋始,此乃未明中原氣候實況。【逸周書·時訓解】載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然此應於黃河流域物候。今歲因"雙中伏"之故,暑氣猶熾,恰合【齊民要術】"立秋在伏,謂之秋包伏"之諺,故不可驟減衣衾。

至若"咬秋"之俗,實源上古嘗新之禮。【東京夢華錄】載宋人"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此即"咬秋"雛形。今人以食瓜代楸葉,乃取【詩經】"七月食瓜"之意,暗合"咬住盛夏,迎接金秋"之吉兆。而"貼秋膘"者,本出【荊楚歲時記】所載"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的禳暑習俗,後衍為補養之儀,此乃順應【黃帝內經】"秋收冬藏"養生之道。

今人考節氣,當知天文曆法之變與地域物候之異。立秋雖至,然江南"秋老虎"猶在,嶺南更無秋意,此正應【淮南子】"四方之氣不同"之理。建議諸君是日可依古禮食瓜咬秋,然"貼膘"須量體質而行,勿違【千金方】"秋三月宜省辛增酸"之訓。若欲深究節氣精微,不妨參校【玉燭寶典】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庶幾得窺天人之際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