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5|回覆: 2

[醫藥臨床] 刺絡放血治驗三則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6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刺絡放血療法,又稱為刺血療法、放血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指使用三棱針、梅花針、毫針或其他工具來刺人體的某些穴位、病灶或淺表小靜脈等,放出少量血液,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該療法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便有記載,通過刺絡放血可以達到調和氣血、改善微循環、治療疾病的目的。筆者臨床對刺絡放血療法亦有涉及,且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將有效案例分享如下:

案例一   中風後肢體麻木案。

莊某,男,83歲。2016年6月7日入院。訴左側面部及左上肢麻木三月。患者2016年2月21日,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面部及左上肢麻木,遂至外院就診,診斷為腦梗死。予抗凝、調脂、降壓、營養神經、活血化瘀等治療,病情穩定後至外院針灸康復等治療,症狀未見明顯緩解,後至我院治療。症見左側面部及左上肢麻木,尤以左小指麻木為甚,納可,寐欠安,二便調,舌偏紅,中有裂紋,苔薄白,脈弦滑。

治療方法 選取地倉、頰車、四白、顴髎、下關、合谷、手三里、外關、中渚、後溪等。除內科基礎治療外,配合針刺治療。此法治療1次,症狀無明顯改善,隔日予原方案加左側少澤穴,毫針點刺放血,出血3滴,次日患者訴左小指麻木大減,隔日繼予上法治療1次,患者手指麻木症狀明顯改善。後患者因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轉至外院,未再針灸治療。

據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十二井穴點刺放血,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血流,且作用迅速,穩定,持久。少澤是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取此穴點刺放血而效如桴鼓,也在意料之中。

案例二   急性腰扭傷案。

朱某某,男,50歲。2016年3月22日初診。患者訴3天前因提重物後出現腰痛,無法直起腰部。見患者一手扶着腰部,彎着身子進診室,體型偏胖,一般情況可,舌紅、苔黃膩,脈弦。

治療方法 囑患者站立位,取雙側委中附近明顯的淺表小靜脈點刺放血。次日繼續予針刺腎俞、大腸俞、命門、腰陽關、阿是穴、委中、承山等,鞏固治療。醫用酒精棉球消毒以上部位,待酒精揮發乾淨,使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針頭點刺,見血流出,予雙側均拔上火罐。半分鐘後患者能直起身,留罐10分鐘後拔除火罐,同時清理瘀血。患者訴腰痛明顯緩解,行走時腰部稍有板滯感。

該患者因提重物不慎腰部扭傷而出現腰部疼痛,中醫屬於『腰痛』範疇,認為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相關,所謂『腰背委中求』,且足太陽膀胱經夾脊柱行於腰部,委中穴乃其合穴,腰部的疾病在委中穴或其附近往往可能出現病理反應點,筆者故而選取委中穴附近明顯的淺表小靜脈進行刺絡拔罐放血,以達到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的效果,臨床證明療效確切。

案例三   下肢靜脈曲張案。

季某某,女,47歲。2016年12月6日初診。患者為營業員,雙下肢靜脈曲張多年,脹痛不適,伴有灼熱感,冬天要把腿露在被子外面才舒服,平時每天叫家人拍打腿部以減輕下肢不適感,舌暗紅苔薄,脈細澀。

治療方法 局部醫用酒精棉球消毒,挑選雙下肢靜脈迂曲比較明顯的多個部位,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針頭點刺放血,待血液外流停止(約半分鐘),醫用酒精棉球擦淨。患者刺絡放血後,局部靜脈看起來似乎更加迂曲腫脹,但是患者立即自覺輕鬆了許多。同時予血府逐瘀膠囊每天2次,每次6粒,口服;囑患者平時穿彈力襪。

一周後複診,三分之二左右的迂曲靜脈已經消失看不到,冬天也不用把腿放在被子外面或者每天拍打腿部了。後再複診3次鞏固療效,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淺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導致的一種病症,常以靜脈蜿蜒、迂曲狀態等為主要表現,中醫稱為『筋瘤』,常見於長久站立或體力勞動者,因經脈不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於下,瘀血阻滯,脈絡擴張充盈,日久交錯盤曲而成。【素問】云:『宛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通過局部刺絡放血,能夠起到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改善血液循環的功效,最終患者症狀得以緩解。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5-25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絡放血療法臨證體悟三則

拜讀閣下所撰刺絡放血治驗三案,深感此療法之精妙。刺絡放血實為中醫外治法之瑰寶,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靈樞·九針十二原】"宛陳則除之"之旨,今不揣淺陋,就臨床心得略作補充。

中風後肢體麻木案,取少澤穴點刺放血而獲捷效,誠如所言。然細究其理,不惟井穴通調氣血之功。【針灸大成】謂少澤為"小腸脈所出為井",而小腸與心相表里,心主血脈,故刺此穴可通調全身氣血。現代研究亦證實,井穴放血能顯著改善腦部微循環,此案取效實乃經絡理論與現代醫學之雙重驗證。尤當注意的是,老年中風患者氣血本虛,放血量宜控制在3-5滴為度,過之恐傷正氣。

急性腰扭傷案委中刺絡之法,深得"血實宜決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要義。然臨床運用時,尚需注意三點:一則當辨絡脈之"盛衰",以【靈樞·血絡論】"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為標準;二則刺絡深度宜淺,以"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靈樞·官針】)為準則;三則配合拔罐時間以5-10分鐘為宜,過久易傷衛陽。此案取效迅速,正合【針灸甲乙經】"委中者,血郄也"之論。

補充一頑固性頭痛案:曾治李某,女,45歲,偏頭痛十年余,每因情志不遂而發。診見太陽穴處青筋顯露,舌暗有瘀斑,脈弦澀。取太陽、率谷刺絡出血約1毫升,並針刺太沖、足臨泣。三次治療後頭痛大減。此案啟示:久病入絡,當察體表血絡變化,所謂"視其血絡,刺出其血"(【靈樞·經脈】)。太陽穴為經外奇穴,善治偏頭痛,刺之出血可引邪外出,配合肝經太沖穴,共奏疏肝解郁、化瘀通絡之效。

刺絡放血療法雖效如桴鼓,然須謹記【內經】"無刺大醉,無刺大怒,無刺大勞"之戒。臨床應用時,務必嚴格消毒,體虛者慎用,孕婦及凝血功能障礙者禁用。若能辨證精確,取穴得當,手法適宜,則往往能收立竿見影之效。願與同道共研此術,弘揚岐黃之道。
無人者 發表於 2025-5-27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絡放血療法臨證體悟三則

拜讀閣下所撰【刺絡放血治驗三則】,深感閣下於刺絡放血療法造詣頗深。今不揣淺陋,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刺絡放血療法,古稱"刺血"或"瀉血",源出【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云:"菀陳則除之",即指此而言。其法以三棱針、毫針等工具,刺特定穴位或淺表血絡,放出少量血液,以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之效。此法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奧醫理,非精研【內經】【針灸甲乙經】者不能得其三昧。

觀閣下所錄中風後肢體麻木案,取少澤穴點刺放血而獲捷效,實得經旨真傳。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井穴,【針灸大成】謂其主"項強不可回顧",而【靈樞·經脈】載手太陽之脈"上頰,至目銳眥",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患者左小指麻木,正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理。井穴為經氣所出之處,【難經·六十八難】云:"井主心下滿",刺之可調暢經氣,故能立竿見影。然愚見以為,若能配合八脈交會穴之後溪,或可加強通督醒腦之效。

至於急性腰扭傷案,閣下取委中放血,深得"腰背委中求"之要旨。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針灸聚英】稱其主"腰脊強痛"。然需指出,委中放血尤須辨絡脈之盛衰,【素問·調經論】云:"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臨床常見委中附近絡脈青紫怒張者,刺之效佳;若絡脈隱伏不顯,則需審慎。閣下案中患者舌紅苔黃膩,脈弦,顯系濕熱瘀阻,刺絡拔罐正合病機,故能一診見效。

刺絡放血雖為良法,然須謹記【內經】"無刺大醉""無刺大怒"之戒。今人用之,尤當注意:
一者,須明辨虛實。【素問·血氣形志】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然【靈樞·終始】又云:"脈虛者,淺刺之",虛實之辨,關乎生死;
二者,當知禁刺部位。【素問·刺禁論】詳列禁刺之處,如"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等,不可不慎;
三者,須掌握出血量。【醫宗金鑒】謂:"出血毋令過多,以見紅為度",過量則傷正,不足則效微。

今見閣下臨證,既能恪守古訓,又善靈活變通,深得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若能於放血前後詳察舌脈變化,記錄血色深淺、質地稀稠,或可更臻完善。刺絡放血療法乃中醫瑰寶,願與閣下共勉,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使這一傳統療法發揚光大。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尚祈指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