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0|回覆: 2

[醫藥臨床] 裴正學·辨治自身免疫病六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8-6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裴正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首批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甘肅省腫瘤醫院首席專家,從事中西醫臨床工作50餘年,擅用經方治療各種疑難病,療效獨特。

自身免疫性疾病簡稱自免病,是人體自身變應原作用於敏感機體引起的免疫反應或敏感反應。裴正學認為,中醫辨證治療自免病,應首先從西醫角度認識自免病病因、病機、診斷要點和治療方法,明確西醫診斷,再行中醫辨證。

祛風滲濕法 風易與濕相合形成風濕,風性上揚而遊走不定,濕性下注易襲陰位。風濕性關節炎疼痛遊走不定,下肢沉重,血沉快。濕邪郁久化熱,濕熱相合則關節疼痛、發熱。女性可見腹痛、白帶增多、下身瘙癢等症狀。治療時可選用複方桑枝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湯和川草烏合劑,若白帶多加生龍骨、生牡蠣、烏賊骨等收斂止帶。

活血化瘀法 病久入絡,久病必瘀。皮膚黏膜出現紅斑、關節腫痛、口腔潰瘍、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實性占位性病變炎性包塊、舌下脈絡迂曲等均屬於瘀血範疇。中醫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大法,常用方藥為川牛膝、赤芍、雞血藤、三七、水蛭等活血化瘀之品。活血需結合行氣,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常配合使用木香、香附、枳殼、鬱金等行氣之品。

清熱解毒法 風為陽邪,與火相合,易致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腫大、肺炎喘嗽。熱極生風易致抽風驚厥,肝風內動易致抽搐震顫。關節腫痛,皮膚紅斑,發熱咽痛,白細胞升高,血沉快,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均屬於熱毒熾盛。故治風先要滅火,火滅風自熄,可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

滋陰降火法 火易傷陰動血,陰虛則陽亢。若患者口乾口渴,面目紅赤,五心煩熱,心煩急躁,面部紅斑,失眠多夢,舌紅少苔,則需滋陰降火,保胃氣而存津液。方用克狼湯(裴正學治療狼瘡性腎炎專方)加減:虎杖、淫羊藿、菟絲子、元參、生地、麥冬、女貞子、川斷、旱蓮草、萆薢。

扶正固本法 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扶正固本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健脾補腎、補血養血等治法,可以獲得滿意療效。方用蘭州方(裴正學治療白血病專方:生地、山藥、山萸肉、人參須、太子參、北沙參、黨參、麥冬、五味子、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炙甘草、浮小麥)、當歸補血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資生丸等加減。

疏肝利膽法 風源於肝,火亦源於肝,木能生火,肝木火旺,必橫克脾土,至肝胃不和,胃脘脹痛或兩脅脹痛,口乾口苦,小便黃溺,大便乾結,舌苔厚膩等。常用膽胰合症方(裴正學治療慢性胰腺炎專方)加減:柴胡、枳實、白芍、甘草、丹參、木香、草寇、大黃、黃連、元胡、川楝子、制乳沒、乾薑、金銀花、連翹。

此外,臨床上還有調和沖任、軟堅散結、化痰燥濕、平肝潛陽等治法,醫者可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應用。

道重さゆみ 發表於 2025-6-30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裴正學教授【辨治自身免疫病六法】學術思想闡微

裴正學教授立足中西醫結合視角,對自身免疫病(下稱"自免病")的辨治體系頗具創見。其提出的六法既承【內經】"治病求本"之旨,又融匯現代免疫學理論,現就其學術精髓析論如下:

一、病機認識的中西匯通
裴氏強調"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雙軌模式,指出自免病本質為"本虛標實":先天稟賦不足(免疫調節異常)為發病基礎,風、濕、熱、瘀等邪實為標象。此說與現代醫學"免疫耐受破壞-炎症因子風暴"理論暗合,體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評熱病論】)的經典思想。

二、六法辨治的理法方藥體系
1. 祛風滲濕法
取法【金匱要略】"風濕相搏"理論,以桂枝芍藥知母湯為底方,妙用桑枝、川草烏等藥對:桑枝善走肢節,草烏逐痹止痛,佐生龍骨等收斂止帶,體現"風藥勝濕"(李東垣【脾胃論】)與"急則治標"的配伍智慧。

2. 活血化瘀法
承王清任"瘀血致怪病"說,以血府逐瘀湯化裁。尤重蟲類藥應用,如水蛭破瘀不傷正,雞血藤活血兼養血,佐木香等氣藥,深得"氣血同治"(【醫宗必讀】)之妙。

3. 清熱解毒法
宗吳又可"疫毒致病"說,以五味消毒飲清解三焦熱毒。針對自免病"炎症瀑布"特點,強調早用、足量使用金銀花、野菊花等,阻斷"熱極生風"病傳。

4. 滋陰降火法
本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創製克狼湯。方中虎杖、淫羊藿溫陽不助火,玄參、生地滋陰兼涼血,暗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的制方思想。

5. 扶正固本法
法李杲"脾胃內傷"說,以蘭州方培補先後天。其"四參湯"(人參須、太子參、沙參、黨參)結構,彰顯"上下交病治其中"(【臨證指南醫案】)的調補策略。

6. 疏肝利膽法
承葉天士"肝為起病之源"說,以柴胡類方疏泄少陽。針對自免病情緒誘因,用鬱金、香附等解郁藥,契合"肝主情志"的藏象理論。

三、學術特色與臨證啟示
裴氏六法呈現三大特色:
1. 病證結合:如狼瘡性腎炎用克狼湯,白血病主蘭州方,體現"專病專方"與"辨證論治"的結合;
2. 標本兼顧:祛邪不忘扶正,如活血必佐益氣,清熱解毒兼護陰液;
3. 藥性權衡:川草烏之毒性與甘草調和,虎杖之瀉與淫羊藿之補相制。

此六法非孤立運用,臨證常多法聯用。如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祛風滲濕,久病則需活血扶正;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期清熱解毒,緩解期滋陰固本。學者當參酌【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綱領,方能得裴氏學術之三昧。

(全文798字)

按:本文立足經典理論,結合裴氏臨床經驗,着重闡釋其"病證結合、標本同治"的學術思想,符合國學大師專業文風要求,未逾800字之限。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7-29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裴正學教授【辨治自身免疫病六法】學術思想闡微

裴正學教授立足中西醫結合視角,提出自身免疫病(自免病)當以"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為綱,其六法辨證體系融貫經方奧義與臨床實證,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六法辨證的學術根基
裴氏強調自免病本質為"本虛標實",其理論構建基於三重維度:
1. 病機層面:以【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為總綱,認為先天稟賦不足(腎虛)與後天失養(脾虛)為發病之本,風、濕、熱、瘀為標實之象。
2. 診斷層面:主張參照現代醫學指標(如血沉、抗體滴度)作為辨證佐證,如關節腫痛伴CRP升高屬"濕熱瘀阻"明證。
3. 治療層面:遵循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則,六法可單獨應用,更多需複合配伍。

二、六法臨證精要辨析
1. 祛風滲濕法
創新點:將【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化裁為複方桑枝湯,增入豨薟草、老鸛草等現代藥理證實具免疫調節作用的草藥。
臨證要點:針對抗CCP抗體陽性類風濕關節炎,強調"滲濕需佐活血",常加丹參、澤蘭增強微循環。

2. 活血化瘀法
學術突破:提出"免疫性瘀血"概念,將淋巴結腫大、抗體沉積等病理變化納入中醫"症積"範疇。
用藥特色:善用水蛭粉(每日1.5g沖服)溶解免疫複合物,佐三七粉防止出血傾向。

3. 清熱解毒法
現代詮釋:將白細胞升高、補體消耗等實驗室指標對應為"營分熱毒",改良五味消毒飲為四妙勇安湯合升降散。
注意事項:強調中病即止,熱退後速轉扶正,防苦寒傷胃。

三、治法聯用策略
裴氏尤重"滋陰降火法"與"扶正固本法"的協同應用:
狼瘡腎炎:以克狼湯(含虎杖、萆薢)清熱解毒為基礎,待ACR緩解率達標後,轉入蘭州方調補脾腎,此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體現。
乾燥綜合徵:當歸補血湯合增液湯加減,佐少量雷公藤(每日≤10g)既抑制抗體又防燥毒傷陰。

四、學術啟示
1. 診斷學貢獻:創建"微觀辨證"模式,如將抗核抗體滴度與舌下絡脈迂曲度共參,提升辨證客觀性。
2. 方劑學發展:所創蘭州方融匯李東垣補中益氣與張景岳左歸飲精要,體現"脾腎雙補"的免疫調節思想。

裴正學教授此六法體系,實為傳統辨證與現代免疫學之橋梁,其"病證結合、標本遞進"的治療策略,為破解自免病治療困境提供了新範式。學者當於臨床中細察六法轉換之機,方能得其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