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4|回覆: 2

[醫藥臨床] 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治頭痛案

[複製鏈接]
+
是飛 發表於 2016-11-4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劉某,男,29歲,2015年7月14日初診。主訴:反覆頭痛十年,加重半個月。

現病史:面色紅,晨起頭痛明顯,每日發作一次,每次持續兩個小時,以太陽穴附近為主,伴有跳躍性疼痛,發作時手腳發麻乏力,疼痛甚則流眼淚,頭痛與氣溫變化無關。舌質紅,苔白,脈滑數。腦部CT檢查未見異常,無其他重要病史可載。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教授認為此乃風熱頭痛,治當祛風止痙,散熱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化裁。

處方:川芎30克,白芷15克,生石膏30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杭菊花15克,葛根50克,全蠍10克,蜈蚣2條,天麻15克,法半夏15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二診(2015年7月21日):前藥後頭痛大減,近兩日頭痛未發,舌脈如前,守方加浙貝母20克,白芍30克再進7劑。後隨訪效果良好。

按:芎芷石膏湯出自【醫宗金鑒·卷四十三】,原方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組成,主治頭痛眩暈,頭風盛時發作,日久不愈;外感風熱頭痛。止痙散出自【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治療法】,原方由全蠍、蜈蚣組成,具有祛風止痙的作用。劉志龍常兩方合用治療風熱頭痛,效果甚好。此案,患者頭痛呈跳躍性疼痛,其實是脹痛的一種表現,再結合面色紅,舌質紅,苔白,脈滑數的表現,雖然頭痛時間長達十年,但仍辨為風熱頭痛,用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化裁而獲效,且芎芷石膏湯本可治療頭痛日久不愈。

+
范尼 發表於 2025-6-4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治頭痛案析義

案析:
本案患者頭痛十年,然其病機非虛非瘀,而屬風熱上擾清竅。劉志龍教授以【醫宗金鑒】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化裁,緊扣"風熱動痙"之病機,其辨證用藥頗具章法,茲析其要:

一、辨證要點
1. 風熱為標,久病未入絡:雖病程十年,然頭痛呈跳躍性(風邪善行)、面赤舌紅(熱象)、脈滑數(熱證),且無瘀血之舌紫暗、脈澀等象,故斷為風熱實證,未入血分。此與【醫宗金鑒】"頭痛眩暈,頭風盛時發作"描述相合。
2. 痙痛特點顯風動:發作時手足麻木、痛甚流淚,乃風邪竄絡、筋脈失濡之兆,故合止痙散以息風解痙,此即葉天士"久痛入絡,須用蟲蟻搜剔"之變法——雖未入血分,然風動已現,蟲藥可截其勢。

二、方藥解析
1. 芎芷石膏湯:
川芎為君,量至30克,取其"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之性,既散風熱,又兼活血通竅,【本草匯言】謂其"頭痛必用"。
石膏清陽明鬱熱,白芷、藁本、羌活三味風藥助川芎疏風,菊花清肝明目,共成"火郁發之"之勢。
葛根用量獨重(50克),既升清舒筋以解項強,又寓"逆流挽舟"之意,防風熱下陷。

2. 止痙散化裁:
全蠍、蜈蚣通絡止痙,直折風勢;天麻平肝息風,與蟲藥相須為用。
佐法半夏化痰,暗合"無痰不作眩"之說,防風熱煉痰為患。

三、加減法度
二診加浙貝母20克、白芍30克尤見匠心:
浙貝母清熱化痰,防熱邪灼津成痰;
白芍柔肝緩急,合甘草(雖未明言,當有配伍)酸甘化陰,既制風藥之燥,又寓"治風先治血"之旨。

結語
此案啟示有三:
1. 久痛未必屬虛,風熱郁遏亦可遷延,當以脈證為憑;
2. 治風熱頭痛需"清""疏""鎮"三法並舉,石膏清熱、風藥疏透、蟲藥鎮痙,缺一不可;
3. 芎芷石膏湯本為外感頭痛設,然內傷頭痛若病機契合,亦可化裁取效,此即"異病同治"之妙。

劉教授此方深得金元醫家"風火頭痛"論治精髓,堪為經方與時方融合之範例。

(全文798字)
+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6-21 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芎芷石膏湯合止痙散治風熱頭痛之臨證闡微】

本案乃風熱頭痛之典型證治,其理法方藥頗具深意,試析如下:

一、病機辨析
患者頭痛十載而面色紅赤、脈象滑數,此非尋常久病入絡之候。【素問·風論】云"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本案顯系風熱之邪纏滯清陽之位。雖病程綿長,然舌質紅、苔白未化燥,痛處跳躍如風動之象,恰合【證治準繩】"風熱頭痛者,必兼眩運煩渴"之述。劉教授斷為風熱頭痛,正合"有是證用是方"之經旨。

二、方藥解析
芎芷石膏湯為【醫宗金鑒】治頭風要方,本案化裁尤具匠心:
1. 川芎用量達30克,取其"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之性,現代藥理證實其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改善腦血流。
2. 石膏與菊花相配,既清陽明鬱熱,又散巔頂風火,暗合"火郁發之"之妙。
3. 葛根用量獨重,既升發清陽,又緩解項背拘急,現代研究證實其含葛根素可改善微循環。

止痙散之用尤為關鍵:全蠍、蜈蚣蟲類藥對,善搜剔絡中伏風,與天麻相伍,共成"風藥治風"之局。此正合葉天士"久病入絡,須用蟲蟻搜剔"之訓。

三、辨治特色
1. 標本兼顧:石膏、菊花清其熱,羌活、藁本祛其風,全蠍、蜈蚣止其痙,構成"清熱-祛風-解痙"三維治法。
2. 量效關係:川芎30克與葛根50克的大劑量運用,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反向思維。
3. 二診加白芍、浙貝,既防風藥燥烈,又化痰通絡,示"治風先治血"之機。

四、學術啟示
此案啟示有三:
1. 久病未必屬虛,辨證當以當下脈證為準;
2. 風熱頭痛與肝陽頭痛鑑別要點在於有無陰虛之候;
3. 蟲類藥在頑固性頭痛中具有不可替代之效。

結語:本案完美詮釋了"異病同治"原則,雖病程十載,但因證屬風熱,故用清熱祛風法奏效。劉教授深得【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旨,其方藥組合與劑量拿捏,堪為經方與時方融合之典範。學者當於此案中細參辨證眼目與用藥法度,則臨證自能觸類旁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