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2|回覆: 2

[人物簡介] 楊沛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10-12 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員:楊沛,為官時不畏強豪,犯法時依舊按法誅殺

楊沛(生卒年不詳),字孔渠,三國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北)人。東漢末,為新鄭長,後歸曹操,任長社令。在縣不畏強豪,曹洪的賓客不服徵調,他按法誅殺,為曹操稱許。後以鄴城法禁鬆弛,曹操特派他為鄴令,軍中豪右曹洪、劉勛等極為畏懼,都遣人警告子弟不得犯法。後任京兆尹。

人物經歷

楊沛,字孔渠,馮翊萬年人。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任新鄭長。興平末年(195年),新鄭遭災荒,百姓多飢窮。楊沛叫民眾大量儲蓄干椹(zhēn)、野豆,積蓄了千餘斛,以備度荒。曹操西迎天子時,所屬部下皆無糧晌。曹軍路過新鄭,楊沛進獻干椹。曹操很高興。楊沛在多處輔政,均有政績,後來因與督軍爭鬥,被罰髡(kūn)刑5年。

人物評價

當時,曹操在譙,將要出征。他聽說鄴下人多犯科禁,社會秩序亂,於是下令要選嚴能的鄴令去治理鄴地。楊沛以囚徒的身份被選中。曹操問楊沛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要竭盡心力,宣傳法律,秉公執法,以法治鄴。曹操聽了連連稱讚,並對左右的人說,這個人真可怕。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6-20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楊沛之剛正執法與曹魏政治生態】

三國曹魏官員楊沛(字孔渠)之事跡,雖載於史冊不過寥寥數語,然其"不畏強豪,執法如山"的為官風骨,實為漢魏之際濁流中的一股清泉。細考其生平,可窺見曹魏初期法制建設與豪強政治之微妙關係。

楊沛初顯治才於新鄭長任上,其"儲椹備荒"之策,展現的不僅是臨機應變的行政智慧,更是"視民如傷"的儒家仁政精神。當曹操"西迎天子"而軍糧匱乏之際,楊沛所獻千斛干椹,非但解軍需之急,更暗合【周禮】"荒政十二"中"多蓄以備凶年"的古訓。這種未雨綢繆的施政思維,正是【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理念的生動實踐。

然楊沛青史留名之根本,在於其"誅曹洪賓客"的壯舉。按【三國志】裴注引【魏略】,曹洪賓客"徵調不至",實為恃寵而驕、蔑視王法的典型。楊沛以縣令之卑位,敢攖曹氏宗親之鋒芒,恰印證【韓非子】"刑過不避大臣"的法治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對此事的稱許態度,折射出建安時期"唯才是舉"政策下,寒門法吏與世家豪強間的權力博弈。楊沛後來以囚徒身份被擢為鄴令,更可見曹操欲借嚴吏之手整飭鄴下豪強的政治意圖。

觀楊沛治鄴之法,其"竭盡心力,宣傳法律"的宣言,實為漢代"春秋決獄"傳統與法家"明法嚴刑"思想的融合。當曹洪、劉勛等"遣人誡子弟"的記載,恰與【鹽鐵論】所述"刑不上大夫"的舊制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執法實踐,雖因時代局限未能徹底實現,卻在漢魏法制史上留下重要印記。

楊沛晚年任京兆尹而史載不詳,或暗示其剛直作風難容於日益固化的曹魏權力結構。然其人以"囚徒為令"的特殊經歷,終成【資治通鑑】中"亂世用重典"的典型註腳。今人回望這段歷史,當知法治精神之可貴,不在條文之繁簡,而在執行之剛正——此乃楊沛留給後世最珍貴的政治遺產。
亀井絵里 發表於 2025-7-7 03:5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楊沛之剛正執法與曹魏政治生態】

楊沛者,字孔渠,馮翊萬年人也。其人以剛毅執法顯名於漢魏之際,觀其仕宦軌跡,實為漢末濁流中一脈清泉。考【三國志】裴注引【魏略】所載,沛為新鄭長時,儲椹備荒,活民無算;為長社令時,誅曹洪賓客而不避權貴;及任鄴令,豪右震懾,此三者足見其"法不阿貴"之節,恰合韓非"刑過不避大臣"之要義。

細究楊沛執法事,尤值玩味者有二:其一,誅曹洪賓客時,洪為曹操從弟,而沛竟能"按法誅殺",曹操非但不罪,反加稱許。此中可見建安年間曹操整飭吏治之決心,亦反映亂世用重典之需。【商君書·修權】云:"法平則吏無奸",沛之作為,正暗合法家"刑無等級"之旨。其二,沛以囚徒身份復起為鄴令,更見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之實。其時鄴城乃魏都,勛貴雲集,而沛以"竭盡心力,宣傳法律"對,使曹操嘆為"可怕",此非懼其酷烈,實賞其"奉職循理"之志。

然楊沛之政風亦存深層矛盾。其因與督軍爭鬥受髡刑,恰暴露漢末"二元權力"之弊——軍事系統與行政系統之衝突。曹操雖尚法治,然亂世中軍權獨大,終難真正實現"法不二後王"(【荀子·君道】)的理想狀態。沛後來事跡史載不詳,或亦折射出法吏在軍閥政治中的局限。

要而論之,楊沛之價值,在於其以寒門法吏之身,於權貴縱橫之世堅守律令底線。其形象既不同於漢末清議名士,亦有別於阿附豪強的俗吏,恰如【管子·明法解】所言:"求過不求善,而罪自見。"然其命運浮沉,亦昭示三國之際"法治"終究服務於"勢治"的歷史現實。後世讀史至此,當知制度之善在得人,更在得時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