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0|回覆: 2

[人物簡介] 眭固

[複製鏈接]
+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6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黑山軍首領:眭固,字白兔,在史上是殺楊丑之人

眭固(?-199年),字白兔,東漢末期人物,薊州人。原為黑山賊,與於毒、白繞齊名,與袁術合謀共攻東郡,反為曹操所敗,後成為張楊部下。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擊呂布時張楊欲迎救,張楊部下楊丑殺張楊欲帶領張楊部下投奔曹操。但未成事而被眭固所殺。眭固帶領張楊部下屯軍射犬(河南省武陟縣西北),欲投奔袁紹。曹操因為見形勢不利,為免夜長夢多,派遣史渙、曹仁急攻眭固。眭固自領親兵出奔袁紹,於犬城被史渙等截擊被斬,曹操再圍射犬,眾人皆降。曹操因此吞併河內,袁紹有感地位被威脅,引發官渡之戰。

人物簡介

初為黑山賊,初平元年,隨於毒、白繞等反,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曹公引兵入東郡,破之。公圍呂布,楊欲救之,不能。乃出兵東市,遙為之勢。楊將楊丑殺楊以應公。固殺丑,將其眾,軍屯射犬,欲北合袁紹。時有巫誡固曰:“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宜急移去。”固不從。公遣史渙邀擊,破之於犬城,斬固,盡收其眾也。

三國志記載

魏武帝紀:

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眭,申隨反。*十餘萬觽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三年春,太祖軍頓丘,毒等攻東武陽。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一]毒聞之,棄武陽還。太祖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於內黃,皆大破之。[二]

注[一]魏書曰:諸將皆以為當還自救。太祖曰:“孫臏救趙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臨菑。

使賊聞我西而還,武陽自解也;不還,我能敗其本屯,虜不能拔武陽必矣。”遂乃行。

注[二]魏書曰:於夫羅者,南單于子也。中平中,發匈奴兵,於夫羅率以助漢。會本國反,殺南單于,於夫羅遂將其觽留中國。因天下撓亂,與西河白波賊合,破太原、河內,抄略諸郡為寇。

四年春二月,公還至昌邑。張楊將楊丑殺楊,眭固又殺丑,以其觽屬袁紹,屯射犬。夏四月,進軍臨河,使史渙、曹仁渡河擊之。固使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將兵北迎紹求救,與渙、仁相遇犬城。交戰,大破之,斬固。公遂濟河,圍射犬。洪、尚率觽降,封為列侯,還軍敖倉。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

張楊傳:

楊將眭固殺丑,將其觽,欲北合袁紹。太祖遣史渙邀擊,破之於犬城,斬固,盡收其觽也。

註:典略曰:固字白兔,既殺楊丑,軍屯射犬。時有巫誡固曰:“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宜急移去。”固不從,遂戰死。

樂進傳:

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

徐晃傳:

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

歷史傳記

191年,和同是黑山賊的於毒、白繞等人攻陷魏郡,但在次年敗給了曹操撤退。在199年殺掉楊丑後,率領原張楊軍聯合袁紹駐在射犬。雖被巫女勸道:“字中有兔,待在以犬為名的土地是為不吉。”但並未被接受。之後於犬城和史渙、曹仁、于禁、徐晃等人交戰,戰敗而死。

+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6-4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眭固之敗亡與漢末河內局勢】

眭固,字白兔,東漢末黑山軍重要首領,其人其事雖散見於【三國志】諸傳,然其興亡實為漢末河內權力更迭之關鍵。今據史籍所載,試析其成敗之由。

考眭固之起,本為黑山賊帥,與於毒、白繞等擁眾十餘萬,縱橫魏郡、東郡。建安初年,黑山軍趁天下大亂之際攻略郡縣,其勢甚盛。然曹操入主東郡後,採用"圍魏救趙"之策(見【魏書】引孫臏典故),破其本屯,眭固遂與於夫羅匈奴殘部合流,終為曹操所敗。此階段眭固之失,在於未能識破曹操"攻其必救"的兵法要義,暴露出流寇作戰缺乏戰略眼光的致命缺陷。

建安四年,眭固的政治抉擇尤堪玩味。當張楊部將楊丑弒主欲投曹操時,眭固誅楊丑而轉投袁紹,此一決策實蘊含三層深意:其一,反映當時河內地區"非曹即袁"的二元格局;其二,暴露眭固對袁紹"四世三公"政治號召力的迷信;其三,忽視曹操對河內志在必得的戰略決心。史載巫者以"兔犬相剋"之讖勸阻(【三國志】注引),眭固不從,此非特迷信與否問題,實為其缺乏地緣政治敏感度的體現。

曹操遣史渙、曹仁急擊眭固於犬城,此戰堪稱經典戰術案例。曹操採取"半渡而擊"的變體——在眭固北上求援途中截擊,既避免攻堅之苦,又切斷其與袁紹聯繫。眭固敗亡後,曹操全取河內,完成對袁紹的側翼包圍,直接引發官渡之戰。范曄【後漢書】未為眭獨立傳,然其存亡實系漢末北方戰略格局之變。

眭固一生,由賊寇而軍閥,終為時代洪流所吞沒。其悲劇在於:身處亂世而乏遠略,手握勁旅而無定見,雖得"白兔"之雅號,終未逃脫"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宿命。觀其興亡,可為後世鑑戒。
+
陸交 發表於 2025-7-2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眭固之敗亡與漢末河內局勢】

眭固(?-199),字白兔,東漢末黑山軍重要首領,後為張楊部將。其生平雖載於【三國志】僅十數語,然細究之,實為漢末河內地區權力更迭之關鍵人物。今就其行事得失,試作考析。

一、黑山軍時期戰略得失
眭固初為黑山軍將領,與於毒、白繞等合眾十餘萬攻略魏郡、東郡。建安元年(196)曹操入東郡破白繞於濮陽,此役暴露出黑山軍三大弊端:其一,各部缺乏統一指揮,"十餘萬眾"實為烏合之眾;其二,戰略目標游移,既不能固守本據,又難持久作戰;其三,輕敵冒進,未察曹操"圍魏救趙"之謀(見【魏書】引太祖語)。此階段眭固之失,在於未能整飭部伍,隨波逐流於群盜之中。

二、依附張楊時期政治抉擇
歸附張楊後,眭固面臨兩次重大抉擇:建安三年(198)張楊欲救呂布時,其未能力諫主帥審時度勢;次年楊丑弒主投曹,眭固雖誅丑正名,卻倉促北投袁紹。按【武帝紀】載,其屯兵射犬時,有巫者誡以"兔犬相剋"之兆,此雖讖緯之說,實折射其處境之危——北有袁紹猜疑,南臨曹操兵鋒,而竟不從善言,終致敗亡。陳壽特書此事,暗諷其智略不足。

三、戰術失誤與歷史影響
犬城之役,眭固犯兵家大忌:分兵留守射犬,自率輕騎北迎袁紹。史渙、曹仁以逸待勞截擊,正合【孫子兵法】"半渡而擊"之要。此戰直接影響有三:曹操全據河內,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略布局;袁紹頓失西南屏障,遂有官渡之役;河內豪強如薛洪、繆尚等見風轉舵,加速軍閥勢力重組。范曄【後漢書】未為眭獨立傳,實因其缺乏雄主之才,終為時代洪流所沒。

要而論之,眭固之敗,非惟時運不濟,更在昧於大勢。其軍事上不能整軍經武,政治上首鼠兩端,遂成漢末群雄逐鹿中之曇花一現。然其存亡之際,牽動曹、袁兩大集團戰略平衡,此即小人物在大時代中之特殊歷史價值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