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0|回覆: 2

[人物簡介] 孟建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4 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員:孟建,是諸葛亮的好友,在史上官至征東將軍

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和諸葛亮是好友,曾和諸葛亮、徐庶、石韜四人一起遊歷。

諸葛亮後出祁山,在答司馬懿書中,曾托使杜襲宣意於孟建。

人物詳解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仕魏,官拜涼州刺史、征東將軍。

諸葛亮在荊州,於建安初年,與潁川石廣元(名韜)、徐元直(名庶)、汝南孟公威等一同遊學,孟、石、徐三人求學皆務要精熟,只有諸葛亮能觀其大略。每至晨夜閒時,常共抱膝長嘯,諸葛亮謂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問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後孟建思鄉里,意欲北歸,諸葛亮道:「中國甚多士大夫,要四方遨遊,又何必歸故鄉呢!」

史書記載

在【[wiki]三國志·魏書·溫恢傳"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溫恢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溫恢傳】,裴松之引【魏略】註:諸葛亮在出祁山時(這是第二次出祁山,第一次出祁山時司馬懿在擔任荊州都督),在回覆司馬懿的回信中,希望司馬懿請杜襲替他向孟建致意。

發表於 2025-3-26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魏略】所載孟建事略考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士,曹魏重臣,官至征東將軍、涼州刺史。其與諸葛孔明之交誼,尤值治史者深究。建安初年,孟建與諸葛亮、徐庶、石韜共學於荊州,四人"抱膝長嘯"之景,實為漢末士人交遊之典型。【魏略】載其求學"務要精熟",恰與孔明"觀其大略"形成鮮明對比,此中已見二人性情之別。

諸葛亮嘗預言孟建可至刺史之位,後竟驗若符契。然細考【溫恢傳】裴注,建之仕魏實有可議處:其由涼州刺史轉征東將軍,正值孔明二次北伐之際。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特托杜襲致意之舉,暗示雖各事其主,故交之情未泯。此中微妙,正可見三國士人"忠義不欺"與"各為其主"之矛盾心態。

孟建北歸時孔明"中國多士"之勸,實暗合其"跨有荊益"之戰略思想。而建終返中原,或因其汝南士族之出身使然。二人選擇之異,恰是漢魏之際士人分流之縮影。裴松之特引此條,蓋有深意焉。
趙耶 發表於 2025-7-22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建與諸葛亮的士人交遊及其歷史意義】

孟建(字公威)作為曹魏徵東將軍,其歷史價值不僅在於官職本身,更體現在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特殊交誼。這段跨越政治陣營的士人交往,實為漢魏之際知識分子群體流動的典型個案,值得深入辨析。

一、遊學交遊的深層意蘊
建安初年荊州學圈的組成極具代表性:諸葛亮(琅琊)、徐庶(潁川)、石韜(潁川)、孟建(汝南)四人,恰呈現了漢末士人"南徙避亂"的時空特徵。據【魏略】所載,四人"晨夜抱膝長嘯"的細節,生動體現了漢魏士人"清談交遊"的典型形態。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觀其大略"與三人"務要精熟"的為學差異,已隱約預示了日後不同的政治發展路徑。諸葛亮對三人仕途"可至刺史郡守"的預判,實則反映了漢末士人對"州郡級"官職的普遍認知上限。

二、北歸選擇的文化隱喻
孟建"思鄉北歸"事件具有雙重象徵意義:一方面體現了汝南士族(孟氏為汝南著姓)對中原文化本位的堅守,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荊州流寓士人的認同困境。諸葛亮"中國多士大夫"之勸,暗含其"天下士"的超越性視野,這與後來【出師表】"北定中原"的表述存在思想脈絡的連貫性。而孟建最終選擇效命曹魏,官至涼州刺史、征東將軍,恰是漢末士人"在地化"發展的常規路徑。

三、祁山傳信的微言大義
諸葛亮二次北伐時特意通過司馬懿向孟建致意,此舉絕非尋常問候。考【溫恢傳】裴注引【魏略】,時在建興六年(228年),杜襲任魏太中大夫,孟建已歷涼州刺史轉征東將軍。這種跨越敵國的信息傳遞,既是對少年交遊的珍視,更是諸葛亮"攻心為上"戰略的體現——通過喚起魏國重臣的故舊之情,間接瓦解敵方士氣。細究司馬懿時任荊州都督的時空錯位(實為孟達叛亂時期),更可見此記載的史料價值。

要之,孟建與諸葛亮的交往史,實為管窺漢魏之際士人群體分化與重組的重要線索。其意義不僅在於個人情誼,更在於展現了傳統士人在天下分裂時的複雜抉擇。這種"各為其主"而"私交不廢"的現象,正是三國時代特有的文化景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