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6|回覆: 2

[人物簡介] 許貢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4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官吏:許貢,在史上被孫策所殺,後所收三門客為他報仇

許貢,東漢末官吏。先後任吳郡都尉、太守,欲送密信給曹操,要曹操注意孫策,卻被孫策發現而被殺。

人物生平

許貢在漢末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曾任吳郡都尉(吳郡屬揚州),是名士許靖的好友。許靖為躲避董卓之亂逃到江東,許貢等人收留了他。許貢的上司、當時任吳郡太守的是會稽人盛憲。

這一時期,袁術進入揚州。曾經割據江東的會稽周氏兄弟被袁術所敗,其中周喁在逃回會稽老家的途中,被許貢殺害。原先的揚州刺史陳瑀棄職逃往下邳,袁術占據了壽春後自稱揚州刺史。之後,朝廷又任命劉繇為刺史,但由於揚州治所壽春已被袁術占據,劉繇只好將治所移至吳郡的曲阿。

約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盛憲因病離任,許貢成為吳郡太守。當時任吳郡都尉的是孫堅舊部、丹陽人朱治。

許貢到任後,試圖迫害故太守盛憲,吳郡名士高岱幫助盛憲躲藏到許貢部下許昭的家中。許貢於是捉住了高岱的母親,以此引出高岱準備加害之。高岱在朋友的幫助下機智逃脫。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口幫袁術打擊占據揚州江東的劉繇勢力,趁機脫離袁術、自己經略江東,滅劉繇、平定丹陽郡、吳郡。許貢在由拳(今屬浙江省嘉興市)被擊敗後投奔在吳郡烏程(今屬浙江省湖州市)割據的山賊頭領嚴白虎。不久後嚴白虎又被孫策擊敗,兩人只得投奔在餘杭的許昭。孫策說:“許昭有義於舊君(指盛憲),有誠於故友(指嚴白虎),此丈夫之志也。”因此沒有繼續對他們趕盡殺絕。

許貢失勢後,仍然積極找機會奪回吳郡。他向朝廷上表,認為孫策驍勇冠世,指出放任孫策勢力坐大,對中央政府以及曹操來說將終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召孫策進京的主張。(原文為: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若許貢上表成功,則會給曹操理由召孫策進京,對孫策來說凶多吉少。而已經被孫策統一的江東又將重新陷入分裂的境地,許貢可以從中得利。此表被孫策截獲,孫策找許貢來對質,許貢推說沒有上表,孫策於是命令武士將許貢絞殺。

(註: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朝廷已經任命陳瑀為新任吳郡太守,因此許貢之死不會晚於建安二年。)

三國志記載

三國志·蜀志八·許靖傳

卓怒毖曰:“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相負!”叱毖令出,於外斬之。靖從兄陳相瑒,又與伷合規,靖懼誅,奔伷。伷卒,依揚州刺史陳禕。禕死,吳郡都尉【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素與靖有舊,故往保焉。靖收恤親里,經紀振贍,出於仁厚。

三國志·吳志一·孫策傳

裴松之引注會稽典錄曰:初曹公興義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眾,得二千人,從公征伐,以為軍師。後與堅爭豫州,屢戰失利。會次兄九江太守周昂為袁術所攻,喁往助之。軍敗,還鄉里,為【許貢】所害。

裴松之引注吳錄曰:【高岱】字孔文,吳郡人也。受性聰達,輕財貴義。其友士拔奇,取於未顯,所友八人,皆世之英偉也。太守【盛憲】以為上計,舉孝廉。【許貢】來領郡,岱將憲避難於許昭家,求救於【陶謙】。謙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漿不入口。謙感其忠壯,有申包胥之義,許為出軍,以書與貢。岱得謙書以還,而貢已囚其母。

裴松之引注江表傳曰:初,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貢表,以示策。策請貢相見,以責讓貢。貢辭無表,策即令武士絞殺之。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讎。

三國志·吳志六·孫韶傳

裴松之引注會稽典錄曰:憲字孝章,器量雅偉,舉孝廉,補尚書郎,稍遷吳郡太守,以疾去官。

後續

許貢生前招攬了一些門客,當中有三人不忘故主,千方百計想要手刃仇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廣陵太守陳登派人秘密聯繫孫策治下的山賊餘黨,企圖顛覆孫策在江東的統治。孫策決定討伐陳登,行軍到丹徒時,許貢門客終於找到了機會。因為孫策有單騎出獵,在野外思考的習慣,三門客趁孫策輕裝外出打獵時,放冷箭射中孫策面頰。這些門客後來在與孫策的搏鬥中,被趕到的侍衛殺死。孫策此後因為傷口感染,並且俊美的容貌被毀,終於不治身亡,去世時年僅26歲。

裴松之曰:許貢客,無聞之小人,而能感識恩遇,臨義忘生,卒然奮發,有侔古烈矣。詩云:“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貢客其有焉。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6-19 19:5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許貢之死與江東政局變遷】

許貢之死,實為漢末江東權力更迭之關鍵節點。細考史籍,許氏所為非單純個人恩怨,實乃漢末士大夫與新興軍事集團角力之縮影。

一、許貢仕宦軌跡的政治意義
許貢初任吳郡都尉,後擢太守,其仕途與盛憲、許靖等名士相交織。按【三國志·許靖傳】所載,許貢庇護南渡士人之舉,實為東漢士族網絡在江東之延伸。其迫害盛憲又轉而拉攏嚴白虎,恰反映漢末地方官吏在亂世中的生存策略——既需維繫士族體面,又不得不周旋於地方豪強之間。

二、上表事件的政治博弈
許貢上表請召孫策入京一事,裴松之注引【吳錄】載其表文"孫策驍雄,類於項籍"之語,實為漢末奏疏中典型的"以史諷今"筆法。考漢制,郡守本有專摺奏事之權,然許貢此舉已失太守實權,其表本質是流亡官吏的政治投機。孫策之反應,非僅因個人安危,更深慮此表若達許都,將動搖其"討逆將軍"的合法地位。陳壽在【吳書·孫討逆傳】中特筆記此事,正因其關乎孫氏政權法統建構。

三、門客復仇背後的士風
許貢三門客刺孫策事,見載於【江表傳】。此非尋常刺客,實為東漢門生故吏制的遺存。范曄【後漢書·黨錮列傳】已揭示漢末士人"以死報知己"的風尚,許氏門客所為,正是這種士風的極端表現。孫策臨終謂"創甚"而不言刺客,或有意淡化此事,避免激化與江東士族的矛盾。

四、歷史定位的再思考
許貢在【三國志】中無專傳,其事散見於他人傳記,這種書寫方式本身即暗示其歷史地位。然細究之,許貢事件折射出三個重要轉折:其一,傳統郡守權威的終結;其二,孫氏政權與士族關係的轉折點;其三,江東政治從文治向武治的轉型。其死亡時間在建安二年(197年)前,恰與曹操"挾天子"政策形成期重合,具有宏觀政治象徵意義。

要之,許貢個案的價值,在於揭示漢魏之際地方權力交接的複雜面相。其人在歷史舞台的退場,標誌着江東地區從漢室郡縣制向孫氏世襲制的關鍵轉變,這一過程充滿制度嬗變與倫理衝突,值得治史者深味。
條皮導彈 發表於 2025-7-22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許貢之死與孫吳早期江東經略】

許貢之死,實為漢末江東權力更迭之關鍵節點。此事雖載於【三國志】注引【吳錄】等史料,然其間政治經緯與地緣博弈,尤需以經史互證之法細究之。

一、許貢仕宦軌跡與政治立場
考許貢仕途,初為吳郡都尉,後繼盛憲為太守,其政治立場具有典型漢末士大夫特徵。據【許靖傳】載,其庇護避禍之名士許靖,又曾加害故主盛憲,此矛盾行徑實折射出亂世士大夫在道義與生存間的艱難抉擇。其殺害周喁一事,裴松之注引【會稽典錄】稱"喁逃歸鄉里,貢追斬之",可見許貢為鞏固勢力不擇手段之本質。

二、上表事件的政治博弈
許貢上表朝廷一事,當置於建安初年特殊政治語境中審視。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格局初成,而孫策新定江東。貢表文中"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之喻,實為漢末士人對地方豪強之典型認知模式。其建議"召還京邑"之策,深諳中央與地方博弈之道,若成行確可動搖孫氏根基。然此表被截,實因孫策已在江東建立完善情報網絡,此即陳壽所謂"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之註腳。

三、孫策處置的政治智慧
孫策絞殺許貢之手段,頗具深意。不公開處斬而用絞刑,既維護漢官體面,又彰顯權威。其放過許昭、嚴白虎時所言"丈夫之志"云云,實為收服江東人心之舉。裴注引【江表傳】載策"誅其首惡,赦其餘黨"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可見其剛柔並濟的統治術。

四、三門客復仇考辨
後世演義渲染許貢三門客復仇事,然考諸正史,此事僅見於【吳歷】等野史。陳壽【三國志】明載孫策死於舊創崩裂,裴松之已辨其訛。此傳說之形成,實反映漢末士人對暴力更替的道德反思。

結語:
許貢事件本質是漢末兩種政治模式的衝突:許貢代表傳統士大夫依託中央制衡地方的舊範式,孫策則開創了武力開拓的新模式。孫策之勝利,標誌着江東地區權力結構從士族主導轉向軍事豪強主導的關鍵轉折。此個案對理解三國鼎立之形成,具有典型意義。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史論體例,考據與義理並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