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1|回覆: 1

[人物簡介] 朱皇后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10-4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吳景帝皇后:朱皇后,是孫魯育之女,在史上與孫休合葬定陵

朱氏(234年―265年),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野史記載其名為朱佩蘭,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吳景帝孫休的妻子,後被立為皇后。朱氏是朱據與朱公主孫魯育的女兒。

人物簡介

赤烏末年(約250年),由吳大帝孫權許配給孫休為妃子。孫休與朱氏的關係,是母舅和外甥女的關係,時年約15歲。太元二年(252年),孫權封孫休為琅邪王,朱氏跟隨丈夫到丹陽居住。

會稽王五鳳二年(255年),孫儀等人密謀刺殺孫峻,事情敗露被誅殺。全公主對於往日胞妹孫魯育聲稱孫魯育與孫儀是同謀,於是孫峻也殺死孫魯育。孫休聽到之後很畏懼,要將朱氏送回建業,臨行時孫休抓着她的手哭別。但當朱氏去到建業,孫峻又把她送回孫休身邊。

後來孫綝廢孫亮而立孫休為帝,258年,孫休繼位,立朱氏為妃。到永安五年(262年),孫休立朱氏為皇后。兩年後孫休逝世,群臣尊她為皇太后。但孫皓即位一個多月後就改以生母何氏為皇太后,貶朱氏為景皇后,改稱安定宮。吳末帝甘露元年(265年)七月,孫皓逼死朱氏,時年30餘歲。後與孫休合葬於定陵。

家庭情況

父母

朱據,朱氏父親,東吳武將,官至驃騎將軍。

孫魯育,朱氏母親,孫權的幼女,先嫁朱據,後來嫁給劉纂為繼室。

丈夫

孫休,孫權六子,東吳景皇帝。

兒子

孫(雨+單,音灣):孫休長子,262年立為太子。266年為孫皓所殺。

孫(雷+大,音公):孫休次子。266年為孫皓所殺。

孫壾(音莽):孫休三子。

孫(亠+先+夂,音褒):孫休四子。

史料記載

孫休朱夫人,朱據女,休姊公主所生也。臣松之以為休妻其甥,事同漢惠。荀悅譏之已當,故不復廣言。赤烏末,權為休納以為妃。休為琅邪王,隨居丹陽。建興中,孫峻專政,公族皆患之。全尚妻即峻姊,故惟全主祐焉。初,孫和為太子時,全主譖害王夫人,欲廢太子,立魯王,朱主不聽,由是有隙。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休懼,遣夫人還建業,執手泣別。既至,峻遣還休。太平中,孫亮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亮殺熊、損。損妻是峻妹也,孫綝益忌亮,遂廢亮,立休。永安五年,立夫人為皇后。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太后。孫皓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后,稱安定宮。甘露元年七月,見逼薨,合葬定陵。搜神記曰:孫峻殺朱主,埋於石子岡。歸命即位,將欲改葬之。冢墓相亞,不可識別,而宮人頗識主亡時所着衣服,乃使兩巫各住一處以伺其靈,使察鑒之,不得相近。久時,二人俱白:見一女人年可三十餘,上著青錦束頭,紫白袷裳,丹綈絲履,從石子岡上半岡,而以手抑膝長太息,小住須臾,進一冢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見。二人之言,不謀而同,於是開冢,衣服如之。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7-1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吳景帝朱皇后之生平及其歷史地位】

朱皇后(234-265),諱佩蘭,吳郡吳縣人,乃東吳政治聯姻之典型代表。其生平際遇,實為三國時期宗室女性命運之縮影,亦折射出孫吳晚期政權更迭之殘酷。

一、家世淵源與政治婚姻
朱氏出身顯赫,父為驃騎將軍朱據,母為孫權幼女孫魯育,此等雙重身份使其自幼便處於權力核心。赤烏末年(約250),孫權以舅甥聯姻之制,將年方及笄的外甥女許配琅邪王孫休。此樁婚姻實為孫吳"親上加親"政治傳統的延續,與漢代惠帝娶張嫣事相類,晉人臣松之已明言其非。然在門閥政治盛行的時代,此等近親聯姻實為鞏固宗室力量之常態。

二、亂世浮沉與後位更迭
五鳳二年(255),其母孫魯育因捲入孫儀謀刺案被誅,朱氏險遭牽連。值得注意的是,孫休"執手泣別"之舉,既見夫妻情篤,更顯政治風險。及孫休即位(258),朱氏先後受封妃、後,然其榮辱始終繫於外戚鬥爭。永安七年(264)孫休崩逝後,朱氏雖被尊為皇太后,然孫皓即位月余即貶其為景皇后,此中可見孫吳宗室權力交接之劇烈動盪。

三、悲劇結局與歷史評價
甘露元年(265)七月,朱氏終遭孫皓逼害,年僅三十餘。考其死因,當與孫休四子繼承權之爭密切相關。史載孫皓即位後即誅殺孫休諸子,朱氏作為諸皇子生母,自然難逃厄運。其最終與孫休合葬定陵,不過是勝利者給予的政治體面。

四、歷史啟示
朱氏一生歷經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朝,其命運軌跡恰與孫吳由盛轉衰相始終。作為政治聯姻的產物,她既是宗室利益的維繫者,也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南朝史家裴松之注【三國志】時,特引荀悅之論批評此種舅甥婚配,實則揭示了傳統政治婚姻中的人倫困境。

要之,朱皇后生平不僅關乎個人榮辱,更深刻反映了三國時期女性在政治漩渦中的生存狀態。其悲劇結局,正是孫吳晚期宗室傾軋的必然結果,亦為後世研究六朝門閥政治提供了典型個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