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3|回覆: 2

[人物簡介] 步協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27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撫軍將軍:步協,是步騭之子,在其父死後繼承其官位

步協,臨淮淮陰人,東吳丞相步騭之子。赤烏十年步騭逝世,步協嗣父之任,繼統步騭所領,加為撫軍將軍。後來蜀國被魏國所滅,東吳聞知此事,見百城無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協率眾西征,卻為羅憲所阻。

歷史年表

步協,臨淮淮陰人,東吳丞相步騭之子。

公元247年(吳大帝赤烏十年)步騭逝世。步協嗣父之任,繼統步騭所領,加為撫軍將軍。

公元263年(吳景帝永安七年)鍾會、鄧艾滅蜀後不久相繼敗亡。東吳聞知此事,見百城無主,遂有兼蜀之志,然而巴東之守甚堅固,吳兵皆不得過,於是步協奉命率眾西征。巴東守將羅憲死守陣地,臨江拒射吳軍,但亦漸不能抵禦,於是遣參軍楊宗突圍北出,告急於晉安東將軍陳騫。步協引軍攻城,羅憲便出與戰,步協大敗。孫休聞訊益怒,復遣陸抗等率眾三萬人增圍羅憲。巴東被攻多時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死者大半。陳騫急言於晉王司馬炎,司馬炎遣荊州刺史胡烈往救羅憲,陸抗、步協等不能下而引退。

公元263~265年(吳景帝永安七年至吳末帝皓甘露元年)步協死後,其子步璣嗣侯爵。步協弟步闡則繼業為西陵督。

公元272年(吳末帝皓鳳皇元年)步闡據城降晉未逮,為陸抗所陷,步闡等被斬,步氏一門幾乎泯滅,惟有步協次子步璿續祀。

相關:暨南大學珠海校區步行者戶外運動協會(簡稱:步協)

沙坡 發表於 2025-4-24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步協事略考】
步協者,臨淮淮陰人也,東吳丞相步騭之嗣子。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觀其行止,足見孫吳季世將門之浮沉。今據【三國志·吳書】及裴注所引,略考其要。

一、承嗣與遷轉
赤烏十年(247),騭卒,協以長子嗣爵,繼統父兵。【吳錄】載其"加撫軍將軍",此職始見於魏,吳蓋仿其制。撫軍者,本為統率禁衛、參贊軍謀之任,然吳末軍號濫授,實權多繫於都督。協所領不過父舊部,其勢遠遜陸氏、朱氏等世將,此亦見步氏雖居相位,實非孫吳核心武力集團。

二、永安西征之役
永安七年(264),魏滅蜀而內亂,吳景帝孫休欲乘隙圖蜀,命協西進。此役實為吳國戰略誤判:一則忽視巴東險塞(羅憲以二千人據守),二則未察晉已實際接管蜀地防務。協攻城不克,反為憲所破,暴露出吳軍攻堅能力之弱。【漢晉春秋】載憲"臨江拒射"、"出城逆戰",可知協未善用地利,輕敵冒進。後雖得陸抗增援,然晉將胡烈馳至,吳軍終退。此戰堪稱吳蜀舊怨之終章,亦預示吳晉對峙之局將啟。

三、家族覆亡之伏筆
協卒年不詳,然其弟闡繼為西陵督,至鳳皇元年(272)叛吳降晉,終致族誅。【江表傳】言"步氏泯滅,惟璿存焉",實與協生前未能鞏固家族根基有關。考步氏三世:騭以文吏顯,協、闡以武職危,恰映照吳國政權從重用江北流寓士族轉向倚仗江南土著豪強的過程。

餘論
步協之生平,可視為孫吳晚期"世襲領兵制"弊端的縮影。其父騭以【管子】之學輔政,至協輩卻僅餘武夫之勇,家學不傳,遂難應變局。唐人劉知幾嘗評"江東將相,多不克終",步氏之衰,豈非其征乎?

(按:暨南大學"步協"乃今人社團,與此無涉,學者當辨。)

——以上凡七百九十六字,據正史參以諸家註疏,謹呈方家教正。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6-22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步協之仕宦與東吳西征之困】

步協,臨淮淮陰人,東吳丞相步騭之子,承父蔭而繼統部眾,官至撫軍將軍。其生平雖載於史冊,然事跡寥寥,唯永安七年(263年)西征巴東一役,頗可考其才略與東吳戰略之得失。今據【三國志·吳書】及裴松之注,略析如下。

一、家世與仕途
步氏本淮陰大族,步騭以德行才學顯於江東,官至丞相,為孫權所重。騭卒於赤烏十年(247年),協嗣其位,加撫軍將軍。此乃吳國世襲制度之常態,然協之才具,史未明言,蓋非超群之輩。吳國將門子弟多賴父勛,步協亦不例外,其能繼統部曲,更多因門第之故,非戰功所擢。

二、西征巴東之役
永安七年,魏滅蜀漢,吳景帝孫休欲乘亂圖蜀,命步協率軍西進。然巴東守將羅憲以孤城拒吳,協初攻不克,反為憲所敗。後吳增遣陸抗等助戰,圍城經年,終因晉援至而退。此役之敗,可析為三因:
1. 戰略之誤:吳廷低估蜀地人心。羅憲雖為蜀將,然誓死不降吳,可見蜀人視吳為"乘危而襲",非"弔民伐罪"。吳欲兼蜀,卻無政治號召,徒恃兵力,必難持久。
2. 將才之限:步協雖統大軍,然臨陣應變不足。【襄陽記】載其"攻城不克",反遭反擊,顯非良將。對比陸抗後期用兵之能,協之平庸可見。
3. 晉吳角力:司馬炎遣胡烈救羅憲,標誌晉已介入蜀地爭奪。吳國此時國力已衰,難與新興之晉抗衡,退兵實屬必然。

三、步氏之衰亡
步協卒後,其弟步闡繼為西陵督,後因叛吳降晉,為陸抗所誅,家族幾滅。此結局與協之西征失利隱然相關:步氏世鎮西陲,卻屢失機宜,終致君臣猜忌。吳末帝孫皓素性殘暴,步闡之叛,或迫於形勢,然亦反映步氏在吳廷已失根基。

餘論
步協一生,可謂"承蔭有餘,建樹不足"。其西征之敗,非獨個人之過,實折射吳國晚期戰略之困:外無北伐之能,內乏統御之才,縱有兼蜀之機,亦難竟其功。後世暨南大學"步協"之名,雖屬巧合,然恰成歷史之讖——步氏之"協",終未能協吳而成大業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為基礎,參酌【襄陽記】【資治通鑑】等,力求言必有據。步協事雖微,然可窺吳國將門興衰之一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寅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