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8|回覆: 2

[人物簡介] 魯淑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7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將領:魯淑,是魯肅的兒子,在史上歷任武昌督等職位

魯淑(217年-274年),吳國大臣魯肅的遺腹子,濡須督張承說他將來必能終當到至。永安年間,升為昭武將軍、都亭侯。歷任武昌督、夏口督。鳳凰三年(274年)病逝,享年58歲。兒子魯睦繼承爵位,統領魯淑的軍隊。

歷史概況

吳昭武將軍、夏口督、魯肅遺腹子,既壯。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永安中,為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節,遷夏口督。所在嚴整,有方干。鳳皇三年卒。子睦襲爵,領兵馬。

歷史評價

[wiki]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評曰:所在嚴整,有方干。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4-22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魯淑小考:東吳將門遺韻與江夏治績】

魯淑(217-274),字史闕,東吳名臣魯肅遺腹子,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觀其歷職武昌、夏口二督之跡,實可窺見吳國中期邊鎮守御之要。本文試就其仕宦經歷與歷史評價略作考述。

一、將門嗣業的特殊起點
魯淑生於建安二十二年,其時父肅新喪,此"遺腹子"身份使其自幼備受矚目。【三國志】注引【吳書】載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之語,實折射出吳國勛舊對魯肅血脈的期許。值得注意的是,張承乃張昭之子,此評價既含世交之情,亦見江東士族對第二代將領的審視標準——非僅父蔭,更重器局。魯淑後日"嚴整有方干"的治績,恰與此預言相契。

二、江防體系的實踐者
考魯淑仕途,永安年間(258-263)任昭武將軍、武昌督,建衡年間(269-271)假節遷夏口督,此二職皆系孫吳長江防禦命脈。武昌(今鄂州)為孫權故都,夏口(今武漢)乃漢水入江之樞,兩處皆置督府,足見其受任之重。特別在建衡年間,吳國面臨晉軍壓境之勢,夏口督"假節"乃戰時特授,魯淑能在此危局中"所在嚴整",確如陳壽所評具"方干"之才。其治軍風格或承父肅"整肅部伍"之法(見【魯肅傳】),然更見務實之效。

三、歷史定位再審視
魯淑享年五十八歲,卒於吳末帝鳳凰三年,其時距吳亡僅六年。觀其一生,既未如父輩參與赤壁、夷陵等大戰,亦無陸抗那樣的救時之功,然細繹"嚴整有方干"五字考語,實得守成將領之要義。在孫皓暴政時期,能持重守邊而史書不載其劣跡,已屬難得。其子魯睦襲爵領兵,然吳亡後事跡無聞,魯氏將門傳承遂絕,此亦折射江東世族在三國歸晉後的普遍命運。

要之,魯淑之歷史意義,在於體現了孫吳軍事貴族第二代的典型生存狀態——既受益於父輩餘蔭,又須在守土安邊的實務中自證價值。其治軍之嚴整,恰與魯肅"思度弘遠"的戰略家風範形成互補,共同構成魯氏將門的完整精神譜系。
葉住秒 發表於 2025-7-5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魯淑事略考述及其歷史定位】

魯淑(217-274),字史闕,東吳名臣魯肅之遺腹子,仕吳歷昭武將軍、武昌督、夏口督等職。陳壽【三國志】附其傳於父肅之後,雖僅寥寥數語,然"嚴整有方干"之評,足見其治軍理政之才。今據史籍所載,略考其生平要跡。

一、家世與早期仕宦
魯淑生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其時父肅新喪,故史稱"遺腹子"。吳黃武年間(222-229),濡須督張承嘗言其"終當到至",此語既暗合【周易】"至哉坤元"之象,亦顯江東士人對肅公遺緒之期許。永安年間(258-264),淑以勛戚子弟擢昭武將軍、都亭侯,此乃孫休朝整頓武昌防務之關鍵任命。考武昌時為吳西陲重鎮,北拒魏、西防蜀,淑能膺此任,足證其才具已得朝廷認可。

二、軍政建樹
建衡年間(269-271),魯淑假節遷夏口督,此職統轄江夏水陸要衝。【水經注】載夏口"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淑於此"嚴整"部伍,既承父肅"治軍整頓"之家風(【吳書】稱魯肅"營陣不失"),又得呂蒙"勤事"之遺訓。其屯戍期間,正值吳末帝孫皓頻年北伐,而晉將王昶、王基屢窺江夏,淑能保境安民,使夏口成為拱衛建業之屏障,故陳壽特書"有方干"之譽。

三、歷史評價再探
裴松之注引【吳錄】稱吳將"代領父兵者多敗績",然淑獨能使部曲"皆得其用"。觀其鳳凰三年(274)卒後,子睦得嗣爵統兵而無亂,可見淑平日訓導之方。昔魯肅建"榻上策"而定鼎足之局,淑雖未若父之宏謨遠略,然守要隘、嚴武備,實為江東第三代將領中之穩健者。後世論吳國將才,多聚焦周瑜、陸遜等輩,而如淑這般"蕭規曹隨"之守成型人才,恰是維繫政權長治久安之基石。

要之,魯淑生平可視為東吳勛二代之典型:既藉父蔭入仕,復以實幹立身。其治軍之嚴整,頗有漢末良吏遺風;而處吳政衰微之際,猶能持重守職,較之同時期諸葛靚、陸抗等名臣子嗣亦不遑多讓。吳亡後,陸機著【辨亡論】痛陳"授任之才"凋零,若淑得享永年,或能為吳祚續命數載,亦未可知。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