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2|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滋陰潤燥麥門冬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3-1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麥門冬『味甘,平。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本經】)

    麥門冬味甘,性偏寒,質潤,有很好的滋陰潤燥作用。主治心腹脹滿不適,中焦脾胃受損,胃陰大傷,形消體瘦,短氣。久服能使人身體輕捷,長生不老,不感飢餓。

    心悸,虛煩,少寐,舌質紅,脈細數之症,屬陰虛內熱,病位在心。麥門冬甘寒質潤,直入心經,可滋心陰,清心火,除虛煩,臨床常用於配伍五味子治療各種內熱擾心之症。熱病之後,氣陰耗傷,使人心煩不安,汗出口渴,乏力短氣,余常於各種益氣藥物中加入大量麥門冬予以滋陰生津,每有良效,可見麥門冬能補勞傷,余認為此大抵即【本經】謂麥門冬『主羸瘦,短氣』之意。

    麥門冬可用於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麥門冬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流量,故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麥門冬還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預防心梗後的心律失常。

    【本經】謂『傷中,傷飽,胃絡脈絕』之意,余認為並非指麥門冬能補脾胃、益正氣,而是指麥門冬可養胃陰、滋津液,治療一切胃陰虧損之症。如胃火亢盛,雖為實證之火,但熱盛傷津,可導致陰津虧損,故宜用麥門冬,如【傷寒論】竹葉石膏湯。除胃火外,臨床上各種溫熱病,皆可灼傷陰液,令胃陰不足,證見口唇乾燥,嘈雜乾嘔,飢不能食,或食後胸膈不適,大便乾結,舌質紅,苔少,或者舌光、干絳,脈細數等,麥門冬養胃陰,滋津液,然脾胃又為氣血生化之源,則胃陰復即正氣自來,病自愈。臨床上余常用麥門冬治療各種胃炎見有胃陰虛之象者,療效顯著。

    暑令炎炎,汗出過多,耗氣傷津,使人口乾舌燥,手掌煩熱,短氣倦怠,心慌心悸,麥門冬寒潤,養陰增液,補陽解渴,故宜用麥門冬,如生脈散。秋冬燥甚,余治療很多病症都加入適量麥門冬,效果甚佳。

    麥門冬入肺經,可潤肺、清肺,泄肺中之伏火而止咳,適用於各種肺陰虛內熱之症。久咳久咯,或癆蟲襲肺,或汗出不固,都可導致肺陰虧虛,主要表現為乾咳痰少,甚則咯血,咽干口燥,手足心熱,盜汗便秘,舌紅苔少脈細數,余常用麥門冬配伍沙參、生地治療,即一貫煎加減,療效顯著。肺痿是陰虛肺傷的慢性虛弱疾病,多發於其他疾病或經誤治之後,津液耗損嚴重,陰虛內熱,肺受熏灼所致,表現為咳嗽,口吐白沫,或痰少而稠,形體消瘦,精神不振,心悸氣喘,口唇乾燥,脈象虛數之症,宜麥門冬,見【金匱要略】麥門冬湯。

    【別錄】謂麥門冬定肺氣,為養胃保肺妙品,然肺為貯痰之器,乾燥者少,濕濁者多,設使痰氣未清,而即投黏膩,其害已不可勝言。余認為此言十分有理,醫者不可在痰濁未清之時妄投滋膩之藥,如用麥門冬治療肺癰或者陽虛痰盛較重的肺痿,則反而會加重病情。由此可見,臨床見水濕、痰濁、寒濕時,不宜用麥門冬,否則會助長濕、痰之勢,臨床見氣虛時應注意辨證,若見下利、虛寒者,不可單純當麥門冬為補品來補益虛損,否則會導致滋膩礙胃,食欲不振,生濕生痰,下利更甚。

    臨床上麥門冬也常用於肝腎陰虛型糖尿病,症見口渴喜飲,手足心熱,常有汗出,心煩易怒,消谷善飢,消瘦,多尿,大便乾結者,皆療效顯著,蓋因麥門冬能滋陰生津。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7-18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門冬湯證。此方以麥門冬為君藥,配伍人參、甘草、粳米等,共奏滋陰潤肺、降逆下氣之效,實為肺痿治療之典範。

麥門冬之妙用,不僅限於上述諸症。其性潤而能通,故【本經】言其"主心腹結氣",實指其能潤澤燥結、疏通郁滯。余臨證見肝鬱化火傷陰之脅痛,或腸燥便秘之腹痛,常以麥門冬佐川楝子、火麻仁等,取其"甘寒滑利"之性,既養陰液,又通腑氣,頗合"六腑以通為補"之旨。

至於"久服輕身,不老,不飢"之說,須明辨其理。麥門冬非峻補之品,其功在潤養。蓋人身陰液如油燈之脂,脂潤則火不亢,燈明而壽延。故【神農本草經疏】謂:"麥門冬,潤而滋補,專行脈道,為清心潤肺之要藥。"然養生之道,貴在陰陽平衡,若脾虛濕盛者妄用,反有膩膈之弊。昔張景岳警示:"麥冬雖能補陰,然性寒而滑,凡虛寒泄瀉及痰濕壅盛者,皆非所宜。"此誠為的論。

今人用麥門冬,多拘於養陰一途。實則其"主胃絡脈絕"之功尤當重視。【靈樞·經脈】云:"脈道以通,血氣乃行。"麥門冬質潤多液,能濡養脈絡,對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之手足麻木、冠心病之胸悶刺痛等絡脈枯澀之證,配合丹參、葛根等通絡藥物,常有意外之效。此即葉天士"久病入絡"學說之妙用。

結語:麥門冬一物,上可清心潤肺,中可養胃生津,下可潤腸通便,外可榮膚澤毛,誠為滋陰潤燥之聖藥。然用藥如用兵,貴在配伍得宜。陰虛火旺者,配玄參、生地以增液降火;氣陰兩虛者,伍人參、五味子以益氣斂陰;肺燥咳嗽者,佐杏仁、枇杷葉以潤肺止咳。明乎此,則【本經】奧義可解,臨證運用自能得心應手矣。

(全文798字)
湯紂 發表於 2025-7-22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門冬湯證。此方以麥門冬為君藥,配伍半夏、人參、甘草等,潤肺降逆,益氣生津,實為肺痿治療之典範。

麥門冬之妙用,不僅限於上述諸症。其甘寒清潤之性,能滋五臟之陰,尤長於養肺胃之陰,清心除煩。然其性偏寒,脾胃虛寒者慎用,恐有滑腸之弊。臨床運用時,需辨證準確,配伍得當,方能發揮其最佳療效。如與溫補藥同用,可制其寒性;與清熱藥配伍,則增其滋陰之功。

【本經】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此乃古人養生之見。然今人當知,藥物皆有其偏性,麥門冬雖為滋陰良藥,亦不可久服無度。養生之道,貴在平衡,陰陽調和,方為根本。麥門冬之用,當以病症為準,中病即止,不可過服。

總之,麥門冬為滋陰要藥,臨床應用廣泛,凡陰虛內熱之證,無論在心、在肺、在胃,皆可隨證配伍使用。然須謹記:辨證論治,方為中醫之精髓;藥症相符,乃獲療效之關鍵。吾輩臨證,當深究藥性,明察病機,方能效如桴鼓,藥到病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