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6|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32鑄錢詩解顧租鑄錢黥罪治末法錢不立錢文大亂禁鑄幣重盜者雲起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4-1 10:4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32鑄錢詩解顧租鑄錢黥罪治末法錢不立錢文大亂禁鑄幣重盜者雲起
題文詩:

迺者竊聞,吏復鑄錢,民人抵罪,多者一縣,

百數少者,十數家屬,知識及吏,之所疑擊,

囚榜笞及,夯走也者,類甚不少.仆未驗然,

其刑必然.抵過罪者,固乃始此,無息時事,

甚不少於,上大不便,陛下毋幸!法使天下,

公得顧租,鑄錢敢雜,以鉛鐵為,他巧也者,

其罪黥然,鑄錢之情,非殽鈆鐵,及石雜銅,

不得贏而,殽之甚微,其利甚厚,名曰顧租,

公鑄法也,實皆黥罪.有法若此,上將何賴?

事有召禍,法有起奸.今令細民,操造幣勢,

各隱屏其,家而鑄作,因欲禁厚,利微奸雖,

黥罪日報,其勢不止,為民設阱,孰積於是?

曩禁鑄錢,死罪積下;今公鑄錢,黥罪積下,

雖少異乎,治末之具.民方陷溺,上且弗救?

況且世民,用錢縣異,而郡不同.或用輕錢,

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

官吏急而,能一之乎?則大煩苛,而民弗任,

且力不能,勢不可施.縱而弗苛?則郡縣異,

市肆不同,小大異用,錢文大亂.苟非其術,

何向可哉?農事不為,采銅日蕃,釋其耒耨,

冶鎔爐炭,奸錢日繁,正錢日亡,善人則怵,

而為奸邪,願民則陷,而致刑僇,黥罪繁積,

吏民日斗.將甚不祥,柰何而忽?國知患此,

吏必曰禁.禁不得術,其傷必大,何以圉之?

令禁鑄錢,錢必還重,四錢之粟,必還二錢.

還重則盜,鑄錢者如,雲而起則,棄市罪又,

不足禁矣.奸不勝而,法禁數潰,銅使之然.

銅幣必專,之於君上,下私鑄錢,必以死罪,

不禁則亂,禍國殃民,捨本逐末,不得不禁.

【原文】

迺者竊聞吏復鑄錢者,民人抵罪,多者一縣百數,少者十數。家屬、知識及吏之所疑,擊囚、榜笞及夯走者,類甚不少。仆未之得驗,然其刑必然。抵過罪者,固乃始耳。此無息時,事甚不少,於上大不便,原陛下幸勿勿!

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錢,敢雜以鉛鐵為他巧者,其罪黥,然鑄錢之情,非殽鈆鐵及石雜銅也,不可得贏,而殽之甚微,其利甚厚,名曰顧租公鑄法也,而實皆黥罪也。有法若此,上將何賴焉?

夫事有召禍,而法有起奸。今令細民操造幣之勢,各隱屏其家而鑄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雖黥罪日報,其勢不止,為民設阱,孰積於是?曩禁鑄錢,死罪積下;今公鑄錢,黥罪積下,雖少異乎,末具也。民方陷溺,上且弗救乎?

且世民用錢,縣異而郡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吏急而一之乎?則大煩苛而民弗任,且力不能而勢不可施。縱而弗苛乎?則郡縣異而市肆不同,小大異用,錢文大亂。夫苟非其術,則何向而可哉?

夫農事不為,而采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爐炭,奸錢日繁,正錢日亡,善人怵而為奸邪,願民陷而之刑僇,黥罪繁積,吏民且日斗矣。將甚不祥,柰何而忽?國知患此,吏議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術,其傷必大,何以圉之?令禁鑄錢,錢必還重,四錢之粟,必還二錢耳。重則盜鑄錢如雲而起,則棄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奸不勝而法禁數潰,銅使之然也。

【注釋】

顧租:雇庸之值。●【漢書·食貨志下】:「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銅錫為錢,敢雜以鉛鐵為它巧者,其罪黥。」顏師古註:「顧租,謂顧庸之直,或租其本。」

(卓註:私人鑄幣)

殽:通『效』。1.效法。 2.效果,徵驗。

圉:釋義:.通『御』。抵擋;阻擋。
沙坡 發表於 2025-4-17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鑄錢】篇所見西漢幣制困局與賈誼的治理智慧

賈誼【新書】卷三十二【鑄錢】篇深刻揭示了漢初貨幣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文中所述"顧租鑄錢"政策,表面允許民間繳納鑄稅後合法鑄幣,實則因監管失效導致"黥罪積下"的治理困境。這種政策悖論折射出早期帝國在貨幣主權建構過程中的艱難探索。

考其制度設計,"顧租公鑄"本為折中之策:朝廷通過收取鑄稅承認民間鑄幣權,同時規定"敢雜以鉛鐵為他巧者,其罪黥"。然實際操作中,"殽之甚微,其利甚厚"的經濟誘因,使得"雖黥罪日報,其勢不止"。賈誼敏銳指出這種"為民設阱"的政策本質,其批判鋒芒直指"治末之具"的行政惰性。所謂"法錢不立"的混亂局面,實乃制度設計者未能把握貨幣作為"權柄之器"的政治屬性所致。

文中揭示的貨幣地域化現象尤具洞察:"用錢縣異而郡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這種價值尺度的混亂,本質上動搖"王者所以統守民財"的統治根基。賈誼將"采銅日蕃,釋其耒耨"與"奸錢日繁,正錢日亡"並置論述,深刻揭示了貨幣失控引發的社會鏈式反應——不僅導致"農事不為"的經濟失衡,更造成"吏民日斗"的治理危機。

其提出的"銅幣必專之於君"主張,實為建立貨幣主權的先聲。這種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的構想,較之晁錯"貴粟論"更具制度建構意識。賈誼警示"下私鑄錢必以死罪"的嚴苛主張,非為酷法,實因認識到"奸不勝而法禁數潰"的治理失效會引發"棄市罪又不足禁"的制度崩潰。這種對"法禁數潰"後果的預見,展現其超越時代的制度理性。

【鑄錢】篇的價值,不僅在於揭露漢初幣制之弊,更在於確立了"貨幣乃國之重器"的治理原則。後世漢武帝鑄五銖錢"悉禁郡國毋鑄錢",實為賈誼貨幣思想的歷史迴響。篇末"禍國殃民,捨本逐末"八字警語,至今仍為經濟治理的永恆箴言。
馮臼 發表於 2025-5-21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鑄錢】篇所見西漢貨幣治理困境與賈誼的經世之思

賈誼【新書】卷三十二【鑄錢】篇所載,實為西漢初期貨幣制度紊亂的深刻實錄。文帝時"除盜鑄錢令"引發的私鑄風潮,恰如篇中所言"盜鑄者雲起",暴露了早期帝國在經濟治理層面的制度性缺陷。細繹文本,可見三重治理困境:

一、律令失效的惡性循環
所謂"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錢"的開放政策,本欲通過"罪黥"的懲戒機制規範私鑄,卻因"殽之甚微,其利甚厚"的經濟誘因,陷入"黥罪日報,其勢不止"的困局。賈誼敏銳指出"事有召禍,法有起奸"的治理悖論——律令本身成為誘發犯罪的動因。這種"禁鑄錢死罪積下"到"公鑄錢黥罪積下"的轉變,實為刑罰威懾失效的典型例證。

二、貨幣體系的紊亂危機
篇中"用錢縣異而郡不同"的記載,生動呈現了當時"錢文大亂"的貨幣格局。輕錢需"百加若干",重錢則"平稱不受",這種價值尺度的混亂,不僅造成"市肆不同"的交易障礙,更導致"法錢不立"的權威危機。賈誼揭示出貨幣作為"治末之具"的特殊性——當國家喪失鑄幣權,則"農事不為,采銅日蕃"的捨本逐末現象必然蔓延。

三、制度設計的根本缺陷
篇末"銅使之然"的論斷,直指問題本質。賈誼主張"銅幣必專之於君"的壟斷政策,實為對【管子·國蓄】"人君鑄錢立幣"思想的繼承。其深刻性在於認識到貨幣不僅是經濟工具,更是"權制之術"的政治載體。所謂"下私鑄錢必以死罪"的嚴刑主張,實為對當時"奸不勝而法禁數潰"現狀的矯枉之策。

此篇之價值,不僅在於記錄西漢貨幣史實,更展現了賈誼"見微以知萌"的經世智慧。他將貨幣問題置於"本末倒置"的治理框架中考察,其"禁厚利微奸"的思考路徑,對後世【鹽鐵論】"利出於一孔"的國家經濟治理思想具有先導意義。今日讀之,猶見其"為民設阱"的憂患意識與"柰何而忽"的諍臣風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