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9|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51周月解詩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數得天敬授民時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4 17: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51周月解詩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數得天敬授民時
題文詩:
惟一月也,既南冬至,昏昴宿見,日晝漸短,

基踐以長,微陽動於,黃泉陰降,慘於萬物.

是月者也,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陽氣損虧,

草木萌盪.日月俱起,於牽牛初,右回行月,

周天一次,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

歷舍十有,二辰終則,復始是謂,日月權輿.

周正歲首,數起於時,一而成於,夏正十月,

一月為首,其義則然.四時成歲,春夏秋冬,

各有孟仲,季以名之,十有二月,中氣著時.

應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夏三月之,

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秋三月之,中氣處暑,

秋分霜降;冬三月之,中氣小雪,冬至大寒.

閏無中氣,指兩辰間.萬物也者,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

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湯,用師於夏,

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其正朔,變服殊號,

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為正月,

易民視若,天時大變,亦一代事,亦我周王,

致伐於商,改正異械,以垂三統,敬授民時,

巡狩祭享,猶自夏焉.是謂周月,以紀於政.

題解:文起於周正一月,故稱周月。此篇講日月權輿、四時成歲,以及三代改正朔之事。明顯是春秋人的文字。最值得重視的是,肯定『夏數得天,百王所同一,『敬授民時』亦用夏曆。
【原文】
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見,日短件,基踐長,微陽動於黃泉,陰降慘於萬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陽氣虧,草木萌盪。日月俱起於牽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進一次,而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曆舍於十有二辰,終則復始,是謂日月權輿。周正歲首,數起於時,一而成於十次,一為首,其義則然。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氣以著時。應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氣,小雪、冬至、大寒。閏無中氣,指兩辰之間。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湯,用師於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為正,易民之視。若天時大變,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於商,改正異械,以垂三統,至於敬授民時,巡狩祭享,猶自夏焉。是謂周月,以紀於政。
【譯文】

在一月冬至過後,黃昏時,昴宿、畢宿現於中天,白晝短到極點,又開始變長起來。微微陽氣在地下活動,陰氣降於地上慘烈萬物。這個月,斗柄立向子位,剛黃昏,就向北指着。由於陽氣虧損,草木開始萌動。太陽、月亮都起於牽牛初度,向右運轉而西行。月亮繞天一周,每月進一次而與太陽會合。太陽運行,每月行一次,繞天一周經歷十二辰。這樣終而復始,這就叫日月權輿。周正的歲首,從一數起而歸結在(夏正的)十月。一月為歲首,其意義就是這樣。

凡四季成一年,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孟、仲、季用以稱名十二月,每月有中氣,以標明季節的特點。春季三月的中氣是:驚蟄、春分、清明;夏季三月的中氣是:小滿、夏至、大暑;秋季三月的中氣是:處暑、秋分、霜降;冬季三月的中氣是:小雪、冬至、大寒。閏月沒有中氣,北斗柄指在兩辰之間。萬物春季萌發,夏季生長,秋季收穫,冬季閉藏。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標準,是不可改變的規律。

夏正的歷數符合天地的正理,是前代百王都行用的。到商湯時候,向夏桀用兵,消除百姓災難,順應天意革夏之命。改換正朔,變化服飾,區別稱號,形式與內容,以示不相沿襲。以斗柄指丑位為正月,變更百姓的視聽,順應天時的大變,也是一代的大事。又到了我們周王,伐滅商朝,改正朔,換禮器,以垂續三統。至於認真地傳授時令給百姓,以及天子巡狩或祭祀宴享等,還採用從夏以來的歷數。這叫做周月,用以統紀政事。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4-4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周月解】發微:論三代正朔與四時之道

【周月解】一篇,實為考察先秦曆法思想之要籍。其文雖託名周制,然觀"夏數得天,百王所同"之論,顯系春秋以降學者融會三代曆法精要而成。今就經義大端,分疏如次。

一、天文曆法之樞機
篇首"日月權輿"之說,揭示周人觀測天象之精微。"斗柄建子"與"牽牛之初"的記載,實為古代天文坐標體系之遺存。所謂"日行月一次而周天",恰合現代天文學"恆星月"周期(27.32日),而"歷舍十有二辰"則對應黃道十二宮劃分。值得注意的是"閏無中氣"之制,此即【堯典】"以閏月定四時"的具體實踐,展現古人調和陰陽曆的智慧。

二、四時政令之要義
經文詳列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氣"系統: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仲氣為綱,配以驚蟄、小滿等節氣為目。這種"孟仲季"三分結構,與【禮記·月令】體系相表里。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非徒自然規律,實為【尚書·洪範】"五紀"思想的具體展開,將天時與人事緊密結合。

三、三代正朔之嬗變
篇中"商湯革命"與"周王致伐"的改歷記載,暗合【論語】"行夏之時"的深意。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的三統曆法變遷,表面是"改正朔,易服色"的形式更迭,實則蘊含"一文一質"的政教循環論。而"敬授民時"的最終回歸夏曆,恰如【漢書·律曆志】所言:"歷數之起上矣,傳述顓頊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後三苗亂德,二官咸廢,而閏余乖次,孟陬殄滅,攝提失方。"

四、經學大義之發皇
所謂"夏數得天",實指夏曆最合農事周期。孔子言"吾得夏時焉"(【禮記·禮運】),司馬遷謂"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史記·曆書】),皆與此篇互證。值得注意的是,周人雖用子正,卻仍保留夏曆節氣系統,這種"正朔與農時分離"的雙軌制,正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體現。

要之,【周月解】雖僅八百餘言,卻包孕三代天文、曆法、農政之大端。其價值不僅在史料記載,更在於展現古人"觀象授時"的思維範式——將天體運行、物候變化與政治倫理熔鑄為有機整體。今日研讀此篇,於理解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猶具鏡鑒意義。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6-24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月解】天時政教考:論三代正朔與農時體系之承變

【逸周書·周月解】一篇,以周正歲首為綱,統攝天文曆法、四時政教,實為上古王官之學要義。其文雖託名周制,然「夏數得天」「敬授民時」之論,足見春秋時人對三代曆法承續之深刻認知。今就文本要義析論如次:

一、天文曆法體系
篇首「斗柄建子」之說,乃周正天學根基。【周髀算經】云:「冬至日晷丈三尺,夏至尺有五寸」,正與此篇「日短基踐長」相合。其述日月運行「右回而行」「周天曆舍十二辰」,實為赤道坐標系觀測實錄。尤為精要者,在「閏無中氣」之法,此即【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之遺制。漢人【三統曆】推步術所謂「朔不得中謂之閏月」,殆源於此。

二、四時政教結構
篇中四時配中氣之制,已具後世二十四節氣雛形。其以驚蟄、春分、清明配春三月,與【月令】「孟春蟄蟲始振」相呼應,而「夏至」「冬至」二至尤重,暗合【易·復卦】「七日來復」天道觀。至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非徒農事規律,實為【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等王政體系之原型,彰顯「法天立政」的古典治理智慧。

三、三代正朔之變與常
篇末論商湯「建丑為正」、周王「垂三統」,乃春秋「通三統」說之先聲。然特別標舉「夏數得天,百王所同」,足證周人雖改正朔,實際行政仍依夏曆農時。【左傳·昭公十七年】梓慎論火歷,即言「夏數得天」,孔子作【夏小正】亦此意也。此中深意,正如【漢書·律曆志】所言:「歷數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孟仲季迭用事為統首。」三正循環表象下,天道農時實為永恆準則。

結語
【周月解】之價值,正在於揭示周代「改正朔」與「用夏時」之辯證關係。其「敬授民時」思想,上承【尚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下啟【禮記·月令】王政體系,可謂中國古典時空觀之關鍵節點。讀此篇者,當於曆法變遷中見天道之恆常,於正朔更迭中識人道之權變,斯得之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