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5|回覆: 1

[其他] 【逸周書】卷35武寤解詩解王食無疆王不食言王克配天無貳爾心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29 21: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35武寤解詩解王食無疆王不食言王克配天無貳爾心題文詩:
王赫奮烈,八方咸發,高城若地,商庶若化.
約期於牧,案用師旅,商不足滅,分禱上下.
王食無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太師三公,
咸作有績,神無不饗.王克配天,合於四海,
惟乃永寧.詩經大明: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
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題解:記述伐商之事,頌揚武王功德。用四言詩體,猶顯獨特。篇名的-『寤』,不知何出,或有脫文。
【原文】

王赫奮烈,八方咸發,高城若地,商庶若化。約期於牧,案用師旅,商不足滅,分禱上下。王食無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太師三公,咸作有績,神無不饗。王克配天,合於四海,惟乃永寧。

【譯文】
武王赫然奮發威烈,八方諸侯全都發兵響應。高高的城牆若平地,殷商百姓歸服如化。相約會師在牧野,查點軍隊,商紂王兵力不足,必滅無疑。分別禱告天地,武王恪守信用,赦免紂王手下民眾,立武庚為宗主。眾大臣和太師、三公,全都立下功勞,武王恩德堪配於天,合於四海。祝王萬壽無疆,永遠安康。
【詩經.大雅·大明】
【原文】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譯文】
殷商調來大批的兵將,軍旗就像那樹林一樣。我主武王誓師在牧野,他說只有我們最興旺。上帝監視你們眾將士,不要有什麼二心妄想!
【注釋】
會(kuài):借作『旝』,軍旗。其會如林,極言殷商軍隊之多。
矢:同『誓』,誓師。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縣一帶,距商都朝歌七十餘里。
予:我、我們,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興:興盛、勝利。
臨:監臨。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領的將士。
無:同『勿』。貳:同『二』。
【原文】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譯文】
牧野地勢廣闊無邊垠,檀木戰車光彩又鮮明,駕車駟馬健壯真雄駿。還有太師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飛雄鷹。他輔佐着偉大的武王,襲擊殷商討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注釋】
檀(tán)車:用檀木造的兵車。
駟(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駕轅駿馬。彭彭:強壯有力的樣子。
師:官名,又稱太師。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因姓呂。名尚,字子牙。年老隱釣於渭水之上,文王訪得,載與俱歸,立為師,又號太公望,輔佐文王、武王滅紂。
時:是。鷹揚:如雄鷹飛揚,言其奮發勇猛。
涼:輔佐。【韓詩】作『亮』。
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會朝(zhāo):會戰的早晨。一說黎明。
陶外 發表於 2025-6-29 04:27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寤解】義理闡微:周武王克商之德政與天命觀詮解

【逸周書·武寤解】以簡奧之文載武王伐紂事,其辭雖約而義理宏深。篇中"王食無疆,王不食言"二語,實為理解周初政治倫理之鎖鑰。今就經文本義,參以【大明】之詩,試為剖判。

一、德政實踐與天命攸歸
"高城若地,商庶若化"八字,道出武王克商非恃武力,而在德化。【說文】云:"化,教行也。"【禮記·中庸】言"贊天地之化育",正與此處"若化"相發明。城牆雖高而視若平地,喻武王者不以險阻為恃;商民歸附如受教化,顯其"弔民伐罪"之本懷。此與【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吊其民"之說若合符契。

"分禱上下"之舉尤具深意。【周禮·春官】載"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武王於牧野誓師後分祭天地,非徒宗教儀式,實為政權合法性之宣示。鄭玄注【尚書·泰誓】謂"類於上帝"乃"告天代紂",可為此處註腳。

二、盟誓倫理與政治信用
"王不食言"乃全篇文眼。【尚書·湯誓】已有"爾無不信,朕不食言"之語,至周初更發展為重要政治原則。【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云:"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武王"庶赦定宗"之政,即其"不食言"的具體實踐——赦免殷遺民而立武庚守商祀,此即【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之先聲。

【大明】詩"無貳爾心"與經文中"無貳爾心"相呼應,形成德政的雙重保障:於人主則要求"不食言",於臣民則要求"無貳心"。這種雙向倫理契約,正是周人"以德配天"思想的核心。【周易·繫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可視為對此倫理關係的哲學升華。

三、軍事勝利與德性象徵
【大明】描繪"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之軍容,表面寫戰車精良,深層實喻德政之威儀。【周禮·夏官】規定"戎路駕馬六種",而武王獨用騵馬(赤身白腹),蓋取【禮記·明堂位】"周人尚赤"之義。鄭注【周禮】謂"馬赤色曰騵",此正周德火運之象徵。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更富深意。【詩經·小雅·采芑】有"鴥彼飛隼,其飛戾天"喻將帥勇猛,而此處特言鷹揚,暗合【周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的德性象徵。太公望之"鷹揚"非僅勇武,實為【六韜】所謂"全勝不鬥"的軍事智慧體現。

結語:德政傳統的奠基意義
【武寤解】通過"克配天"與"合四海"的對應結構,構建起"天命—德政—民心"的三維政治模型。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史實,更在於確立"以德承命"的治理範式。後儒言"王道",道家說"無為",皆可溯源於此。司馬遷【史記·周本紀】載周公"一飯三吐哺",正是這種德政精神的歷史迴響。

(全文798字,依傳統註疏體例,謹守"疏不破注"原則,兼采漢宋經說,以彰聖王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