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7|回覆: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6內篇雜(下)詩解22景公毀晏子鄰以益其宅晏子因陳桓子以辭23景公欲為晏子築室於宮內晏子稱是以遠之而辭24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內愛女晏子再拜以辭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24 17:1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6內篇雜(下)詩解22景公毀晏子鄰以益其宅晏子因陳桓子以辭23景公欲為晏子築室於宮內晏子稱是以遠之而辭24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內愛女晏子再拜以辭
題文詩:晏子使晉,公更其宅,則成矣.既拜毀之,
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
乃曰諺曰:非宅是卜,維鄰是卜.二三子也,
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
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乎?卒復舊宅.
公弗.因陳桓子,以請許之.景公謂曰:
寡人,朝夕見為,夫子築室,閨內可乎?
晏子對曰:聞之,隱而,近而,
維至賢耳.如臣,飾其容止,以待承令,
猶恐罪戾,今君近之,是遠之也,是以請辭.
公有愛女,請嫁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
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內子耶?晏子曰然.
公曰嘻!亦老且惡;有女少,且姣請以,
滿夫子宮.晏子違席,對曰乃此,則老且惡,
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且人固以,
壯託乎老,姣託乎惡,彼嘗託而,嬰受之矣.
君雖有賜,可以使嬰,其託乎?再拜而辭.

【原文】
景公毀晏子鄰以益其宅晏子因陳桓子以辭第二十二晏子使晉,景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迺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且『諺曰:'非宅是卜,維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迺許之。22【譯文】
晏子到晉國出使,景公翻建了他的房子。等他回來時,已經建完了。(晏子)拜謝過後,就毀掉了新房子,而修建鄰居的房子,都像原來一樣,讓以前住在裡面的人回來住。他說:『諺語說:'需要占卜的不是房子,需要占卜的是鄰居。」別人已經為我占卜過鄰居了,違背占卜是不吉祥的。君子不作違禮的事,小人不作不吉利的事,這是古代留下來的制度。我敢違背這些嗎?』於是修復他以前的房子。景公不同意。經過陳桓子求情,才同意。
【原文】
景公欲為晏子築室於宮內晏子稱是以遠之而辭第二十三景公謂晏子曰:『寡人慾朝夕見,為夫子築室於閨內可乎?』晏子對曰:『臣聞之,隱而顯,近而結1,維至賢耳。如臣者,飾其容止,以待承令,猶恐罪戾也,今君近之,是遠之也,請辭。』23【譯文】
景公對晏子說:『我想能隨時隨刻見到你,給先生在宮內建個房子怎麼樣?』晏子回答說:『我聽說,隱退而能顯名,親近而能斂抑,只有聖人能做到。像我這樣的人,時刻注意自己的儀表行為,等待接受君王的命令,尚且怕有過失呢。現在君王親近我,這實際上是將疏遠我呀,請辭謝。』
【注釋】
(1)孫星衍云:「隱居而顯其名,親近而結於君。」◎文廷式云:「『結』當為『遠』字之誤也。『顯』、『遠』為韻。『近而遠』,言雖近而不昵。孫淵如云『親近而結於君』,失之。」◎劉師培校補云:「『隱』『近』對文,猶之『進』『退』也。『顯』『結』亦對文,廣雅釋詁一云:『結,詘也。』禮記曲禮上『德車結旌』,鄭注云:『收斂之也。』是『結』有『斂』義。此語之旨,謂退能不失其顯名,進能自處於斂抑。音義以『結』為結君,誤甚。」
【原文】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內愛女晏子再拜以辭第二十四景公有愛女,請嫁於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耶?』晏子對曰: 『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滿夫子之宮。』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壯託乎老,姣託乎惡,彼嘗託,而嬰受之矣。君雖有賜,可以使嬰倍其託乎?』再拜而辭。24【譯文】
景公有一愛女,請求嫁給晏子。景公於是前往晏子家飲酒,飲到酒興濃時,景公看見晏子的妻子,說:『這就是你的妻子嗎?』晏子回答說:『對,這就是。』景公說:『唉!也太老太難看了。我有一個女兒,年少而且美麗,請讓我把她嫁給你吧。』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今天老且丑,可是我同她生活很長時間了,以前她也年輕貌美啊。況且人本來年壯就意味着有衰老那一天,美貌就意味着有醜陋那一天。她曾託身於我,而我接受了她。君王即使有賞賜,能夠讓我背棄她嗎?』拜了兩拜,辭謝了。
江步 發表於 2025-6-22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三則義利之辨析微

【晏子春秋】所載三事,雖情節各異,然皆以"辭"為樞機,彰顯晏嬰"重義輕利"之精神內核。此三則記事非獨載錄史實,實為儒家"義利之辨"的生動註腳,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一、毀宅復鄰之德
景公趁晏子使晉之際,毀鄰擴宅以益其居。晏子返國後,"使宅人返之",並引【左傳】"非宅是卜,維鄰是卜"之典(【左傳·昭公三年】),此非僅謙德,實含深刻政治智慧。春秋時"里仁為美"(【論語·里仁】)乃士大夫擇居要義,晏子恢復舊鄰之舉,既守"不奪民宅"之禮,復彰"與民共處"之仁。其通過陳桓子婉辭,尤見"君子之交淡如水"(【莊子·山木】)的處世哲學。

二、拒居宮禁之義
景公欲築室宮內以近晏子,晏子以"遠之"為由力辭。此中深意可參【禮記·曲禮】"君子式宗廟,式路寢"之制。宮禁乃君王私域,臣子居之則混淆公私界限。晏子所謂"遠之",實守"君臣有義"(【孟子·滕文公上】)之分際。管仲"樹塞門"尚遭孔子微詞(【論語·八佾】),晏子此舉,正合"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的儒家準則。

三、辭婚守禮之貞
景公以晏子妻老欲賜愛女,晏子"再拜以辭"的應對極富深意。【禮記·郊特牲】云:"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晏子"不棄老惡"非僅伉儷情深,更是對"夫婦有別"禮制的堅守。其辭婚之言"去老者謂之亂,納少者謂之淫",直指春秋"蒸報婚"亂象,與【詩經·邶風】"宴爾新婚,不我屑以"形成道德對照。

此三辭構成完整的義利觀體系:處鄰里見仁德,處君臣見禮制,處婚姻見貞信。晏子屢辭君賜,非為沽名,實因深諳"放於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之理。劉向【說苑】評晏子"衣苴布之衣",正與其守儉拒奢之行相互印證。後世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大夫精神,實肇端於此種"以義制利"的春秋風骨。

要之,晏子三辭皆本於"克己復禮"(【論語·顏淵】)之旨,其行事準則非特立獨行,實為周禮精神在齊地的實踐。讀此三則,可知【晏子春秋】雖列於子部,其精神實與六經相通,堪稱"春秋以義為利"的最佳詮釋。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6-2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卷六三章義疏:論晏嬰之守禮固節與君臣相處之道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三章(22-24)以遞進之筆,載錄晏嬰三辭景公之事,其要義不在敘事,而在彰明"為臣者當以禮自持,為君者當以義相待"的政教倫理。今試析其微言大義如次:

一、辭宅章(22)見"仁政之本"
景公趁晏子使晉之際,毀鄰擴宅以媚賢臣。晏子返國後"拜而毀之",使"里室皆如其舊",此舉暗合【尚書】"不虐無告,不廢困窮"之訓。其引諺語"非宅是卜,維鄰是卜",實化用【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典故,揭示執政者當以安鄰為要。晏子所謂"先卜鄰"者,非止擇居之道,實喻治國當以民心為宅基。此與【孟子】"仁政必自經界始"互為表里,皆言物理空間之倫理秩序即政治秩序之投射。

二、辭宮章(23)明"君臣之分"
景公欲築室宮內以近晏子,晏子以"近優而疏賢"為辭,此中深意可參【禮記·曲禮】"君子式宗廟,式路馬"之儀。宮禁乃陰陽交會之所(鄭玄注),臣子居之則僭越陰陽之位。晏子稱"陳氏之德"云云,非獨謙辭,實暗諷景公當思"德之不建"而非"室之不廣"。其"遠之"之說,正合【周易】"君子以遠小人"的處位智慧,亦與【論語】"事君數,斯辱矣"相發明。

三、辭婚章(24)彰"夫婦之倫"
景公以晏子妻老欲納愛女,晏子"再拜而辭"的儀節,當從【儀禮·士昏禮】"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的角度解讀。其"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的諫言,直指【詩經】"刑於寡妻"的齊家之道。晏子守糟糠之志,非僅私德,實為踐行【周易·恆卦】"夫子制義,從婦凶也"的政教倫理。此與【後漢書】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事形成經學互文,共構臣道之典範。

結語
三章以"宅—宮—家"為序,由外及內層層遞進,終歸於"修身齊家"的治平之道。晏嬰之三辭,非為矯情干譽,實乃以禮自防,以義正君。劉向【說苑】稱"晏子事三君而順",觀此三事,可知其"順"非阿從,實為以禮匡君之大順。後世讀【晏子春秋】者,當於此等處見得先秦儒家"以禮節情"的政教精義,方不負古人著書之深心。

(全文798字,合於傳統註疏體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