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2|回覆: 2

[其他]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詩解12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疏輔遠輔忠臣不諫祝者直言謗君隱過欺天)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7 20: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詩解12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疏輔遠輔忠臣不諫祝者直言謗君隱過欺天)
題文詩:
景公疥瘧,期年不已.召梁丘據,會譴晏子
而問焉曰:寡人病病,使史固與,祝佗,
山川宗廟,犧牲珪璧,莫不備具,數其常多,
先君桓公,桓公,則寡人再.不已,
滋甚予欲,殺二子者,上帝,可乎?
梁丘據及,會譴曰可.晏子不對.晏子,
曰君以,祝有益乎?公曰然.晏子曰,
為有益,則詛有損,主陛下,疏輔遠,
忠臣擁塞,諫言不出.聞之,近臣也默,
遠臣,眾口鑠金.今自聊攝,以東姑尤,
以西者此,其民眾矣,百姓之咎,怨誹謗詛,
君於上帝,多矣.一國詛之,而兩人祝,
雖善祝者,不能勝也.且夫祝倘,直言情則,
謗吾君也;隱匿過則,欺上帝也.上帝,
則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無益.願君察之.
不然,無罪夏商,所以滅也.公曰善解,
余惑加冠!命會譴毋,治齊國政,梁丘據毋,
治賓客事,晏子兼之.晏子辭而,不得,
受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公曰昔吾,
先君桓公,以管子為,有力邑狐,與谷以共,
宗廟之鮮,賜其忠臣,是多忠臣.子今忠臣,
寡人請賜,子州款.晏子於是,辭曰管子,
有一美也,嬰不如之;有一惡也,嬰不忍為,
其宗廟,之養鮮也.終辭不受.民本祝末.

【原文】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第十二景公疥且瘧,期年不已。召會譴、梁丘據、晏子而問焉,曰:『寡人之病病矣,使史固與祝佗巡山川宗廟,犧牲珪璧,莫不備具,數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則寡人再。病不已,滋甚,予欲殺二子者以說於上帝,其可乎?』會譴、梁丘據曰:『可。』晏子不對。公曰:『晏子何如?』晏子曰:『君以祝為有益乎?』公曰:『然。』『若以為有益,則詛亦有損也。君疏輔而遠拂1,忠臣擁塞,諫言不出。臣聞之,近臣嘿,遠臣喑,眾口鑠金。今自聊攝以東,姑尤以西者,此其人民眾矣,百姓之咎怨誹謗,詛君於上帝者多矣。一國詛,兩人祝,雖善祝者不能勝也。且夫祝直言情,則謗吾君也;隱匿過,則欺上帝也。上帝神,則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無益。願君察之也。不然,刑無罪,夏商所以滅也。』公曰:『善解余惑,加冠!』命會譴毋治齊國之政,梁丘據毋治賓客之事,兼屬之乎晏子。晏子辭,不得命,受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公曰:『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為有力,邑狐與谷,以共宗廟之鮮,賜其忠臣,則是多忠臣者。子今忠臣也,寡人請賜子州款。』辭曰:『管子有一美,嬰不如也;有一惡,嬰不忍為也,其宗廟之養鮮也。』終辭而不受。
【譯文】
景公患上了痎病且發瘧疾。整整一年都沒好,於是召見會譴、梁丘據、晏嬰,問他們說:『我的病痛苦極了,我派了史固和祝佗巡祀山川宗廟,所用的犧牲、美玉,沒有一樣不齊全。數量比先君桓公用的還多。桓公用一份,我用兩份。病沒有好,反而更重了。我想殺死他們祭祀上帝,可以嗎?』會遣、粱丘據說:『行。』晏子不回答。
  景公問:『晏子認為如何?』晏子說『君王認為祝告有益處嗎?』景公說:『有。』
晏子說:『如果祝告有益處,那麼詛咒就會有壞處。君王您疏遠輔佐之臣,忠臣阻隔,不得進諫。我聽說,近臣沉默,遠臣不言.眾人之口可以鎔化金屬。現在聊、攝以東,姑水、尤水以西廣大的齊國土地上人口眾多,百姓責怪怨恨君王,向上天詛咒君王的人很多。一國的人詛咒,兩個人祝禱,即使再善於祝禱也不能勝任。況且,祝若說實話,就是斥責君王您;隱藏您的過錯,就是在欺騙上天。上天靈驗,就是不能被欺騙的;上無不靈驗,祝禱也沒什麼好處。希望國君明察,否則,濫殺無辜,是夏桀、商紂滅亡的原因啊。』
景公說:『您很好的解除了我的昏亂之行,應該升級進爵。』
    命令會譴不再掌齊國之政,粱丘據不再掌迎送賓客之職,這些都歸晏子管。晏子辭謝,晏公不免,接受了相位,才退下。執政一個月,景公的病就好了。景公說:『從前我的先君桓公,因為管仲有功,封賜他狐與谷地,用來供給宗廟祭祀用的新鮮供品。賞賜忠臣,就是嘉獎忠臣。你是當今的忠臣.我要賜給你州款之地做封邑。』晏子辭謝說:『管子有些美德,是我所不及的;有些過失,是我不願效法的,像他為宗廟畜養新鮮的供品。』最終辭謝而未接受。
注釋
(1)孫星衍云:「遠拂,詩傳:『佛,輔也。』『拂』與『佛』同。」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6-12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十二章析義:論景公誅祝史之非與晏子之諫諍智慧

【晏子春秋】此章所載,實為春秋時期政治倫理之典型案例。景公罹患疥瘧經年不愈,不察己過而欲誅祝史,晏子以"疏輔遠輔""忠臣不諫"之論直陳其非,展現了先秦士大夫"以道事君"的政治操守。本文擬從三個層面剖析其思想內涵:

一、祝史職能與神人關係之辨
先秦祝史之官,本為"溝通人神"之職。【周禮】明言:"祝掌祭祀之祝號,史掌記事之職。"其職能在於如實傳達,非為祈福禳災之工具。晏子指出"祝者直言謗君,隱過欺天",正是強調祝史當秉持"史筆直書"傳統。若祝史為取悅君主而文過飾非,則違背"天道貴信"的原始宗教倫理。此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而重人事的思想一脈相承。

二、君臣之道與政治責任
晏子諫言中"疏輔遠輔"之論,實為儒家"君道"思想之先聲。其謂忠臣當"匡君之過",而非"阿君之欲",與後來【荀子·臣道】"諫爭輔拂"之說遙相呼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晏子將景公之疾歸因於"政刑無常""征斂無度",體現早期民本思想——此即【尚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政治哲學在春秋時期的實踐。

三、晏子諫術的修辭智慧
觀晏子諫言,先以"山林之木,衡鹿守之"等排比句揭示景公與民爭利之實,繼以"民人苦病,夫婦皆詛"呈現民意沸騰之狀,終以"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的反詰收束,層層遞進,堪稱古代諫諍藝術之典範。這種"以民為本"的論證方式,較之【戰國策】中縱橫家的權謀之辭,更顯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要而論之,此章不僅反映春秋時期宗教職能向政治倫理的轉化過程,更彰顯了晏子作為政治家的睿智與膽識。其"祝史無罪,政失當改"的核心主張,對後世"罪己詔"傳統的形成具有啟示意義。在今日視之,猶見古人"不諉過於人"的政治智慧光芒。
黎仕 發表於 2025-6-23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十二章析義:論景公誅祝史之非與晏子之諫諍正道

章旨提要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十二章載齊景公久病不愈,歸咎祝史祭祀不誠而欲誅之,晏嬰以"德政為本,神事為末"之理諫阻。此章深刻揭示先秦政治倫理中"君道—天道—民本"三重關係,尤以晏子"疏輔遠輔""祝者直言"之論,彰顯儒家"敬天保民"思想雛形,實為研究春秋時期政教關係之重要文本。

文本考析
景公所患"疥瘧期年不已",古人視久病為天地示警。【周禮·天官】有"疾醫掌萬民之疾病",然景公不察己過,反責祝史"犧牲珪璧莫不備具"而無效,此即晏子所斥"隱過欺天"之弊。按【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晏子"祝史薦信,無愧心矣"之論,可知春秋時祝史職能本在如實陳辭,非為君王文過。

晏子諫言三重進路
1. 斥疏輔遠輔之失
晏子首揭"忠臣不諫"之因在於"君疏輔而遠輔"。此語化用【尚書·說命】"後非賢不乂,賢非後不食"之意,直指景公親佞臣(梁丘據)、遠賢士(晏子自喻)之弊。【管子·形勢解】云"諫者,所以安主也",晏子此處實以缺席之諫暗示景公已失納諫之道。

2. 明祝史正道
"祝者直言謗君"六字可謂春秋宗教倫理之精要。【禮記·表記】載孔子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而晏子主張祝史當如史官"書法不隱"(【左傳·宣公二年】),其"謗君"實為代天立言。此與【國語·楚語下】觀射父論"民神異業"說相呼應,凸顯先秦神職人員的政治監督功能。

3. 陳德政之本
晏子終以"德衰"為病源,引【詩經·大雅·板】"敬天之怒,無敢戲豫"為證。其"百姓之咎,鬼神之譴"的遞進邏輯,正是【孟子·萬章上】"天視自我民視"思想先聲。值得注意的是,晏子將祭祀無效歸因於"矯舉以祭"(【左傳·桓公六年】季梁語),此與孔子"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形成思想鏈環。

歷史鏡鑒
此章揭示"病國—病身"的象徵關聯:景公之疾實為齊國"宮室奢侈,賦斂無度"(【說苑·正諫】載晏子語)的政治痼疾外顯。晏子之諫超越簡單勸誡,直指三代以來"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學核心。唐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之論,正是對此種民本思維的千年迴響。

結語
晏子此番諫言,非特保全祝史性命,更匡正先秦政治倫理中"神—君—民"的互動秩序。其以天道為表、民本為里的諫諍藝術,既承西周"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之遺訓,又開後世"民為神主"思想之先河,堪稱儒家政治哲學形成期的重要里程碑。讀此章者,當於晏子綿里藏針的辭令間,體察先秦智者對權力本質的深刻洞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