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8|回覆: 0

[墨家] 【墨子】卷6辭過詩解1聖作宮室便生民足奢君厚斂築宮國貧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8-31 16: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子墨子曰:古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
居穴而處,潤濕傷民,故聖王乃,作為宮室.
為宮室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圉風寒,
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而足以別,
男女之禮,僅此則止.費財勞力,不加利者,
凡不為也.以其常役,修其城郭,民勞不傷,
以其常征,收其租稅,民費不病;民所苦者,
苦於厚作,斂於百姓.是故聖王,作為宮室,
便於生不,以為觀樂;作為衣服,帶履便身,
不為辟怪.故節於身,誨於民故,天下之民,
可得而治,財用得足.利民為本,本立道生,
非奢非侈.當今之主,其為宮室,與此異矣.
必厚作斂,而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
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飾為,宮室若此,
故左右皆,法象之故,其財不足,以待凶飢,
以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主欲實,
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本篇主要通過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的古今對照,批判當時統治者的奢侈生活。主旨與【節用】篇基本相同。篇題所謂辭過,即要求時君改掉這五方面的過失。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謹:通『僅』。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役:上當有『以其常』三字,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正:通『征』,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斂於百姓。是故聖王作為宮室,便於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於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於身,誨於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凶飢、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譯文墨子說:『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宮室之時,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濕,傷害人民,所以聖王開始營造宮室。營造宮室的法則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濕潤,四邊足以御風寒,屋頂足以防備霜雪雨露,宮牆的高度足以分隔內外,使男女有別——僅此而已。凡屬勞民傷財而不增加益處的事,是不會做的。照常規分派勞役,修治城郭,那麼民眾就雖勞苦而不至傷害;照常規徵收租稅,那麼民眾雖破費而不至困苦。因為民眾所疾苦並不是這些,而是苦於對老百姓橫徵暴斂。所以聖王開始製造宮室,只為方便生活,並不是為了觀賞之樂;開始創製衣服帶履,只為便利身體,而不是為了奇怪的裝束。所以,聖王自身節儉,以身作則地教導百姓,因而天下的民眾得以治理,財用得以充足。
現在的君主,修造宮室卻與此不同:他們必定要向百姓橫徵暴斂,強奪民眾的衣食之資用來營造宮室,在宮室上修造台榭曲折的景觀,講究顏色雕刻的裝飾。營造宮室如此鋪張,身邊的人都效法這種做法,因此財用被浪費而不能應付凶年饑饉,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國家窮困而人民無法治理。國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願其混亂,那麼,營造宮室就不可不節儉。?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評分

參與人數 1銅幣 +10 收起 理由
延章 + 10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胡吞 發表於 2025-6-24 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辭過】宮室營造之道發微

【墨子·辭過】首章所言宮室之制,實為華夏營造哲學之精髓。聖王作宮室,非為觀樂之具,乃"便於生"之器,此中深意,值得今人三復其言。

考【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之說,與墨子所述古民"就陵阜而居,穴而處"的原始狀態相印證。聖王制宮室,首重功能性三要:地基"足以辟潤濕",牆體"足以圉風寒",屋頂"足以待雪霜雨露"。此三者,實為建築本質之回歸。【考工記】所謂"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的規制,亦當以此功能性為本。

尤可注意者,墨子提出"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的倫理功能。此說與【周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的記載相發明。宮室之興,不僅為避風雨,更為人倫秩序之確立。【白虎通義】言"宮之為言中也",正謂此倫理空間之營造。

墨家特別強調"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的實用原則。此與儒家"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論語·泰伯】)的節儉思想相通,而更具工具理性色彩。其"常役不傷民,常征不病民"的主張,實為"輕徭薄賦"政治哲學的先聲。管子所謂"取於民有度"(【管子·權修】),正是此意。

反觀墨子所斥當時君主"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的奢靡之風,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宮室崇侈,民力雕盡"的記載中可得印證。這種"法象"效應導致的"國貧民難治",恰如【孟子·離婁上】所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墨學宮室觀之當代啟示有三:其一,建築當回歸"便於生"的本質功能;其二,營造活動須遵循"不加利者不為"的經濟理性;其三,統治者宮室規格具有"法象"天下的示範效應。此中智慧,於今之城鄉建設中,猶不失為鏡鑒。

要之,【辭過】篇揭示的宮室之道,實為一種"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其說雖簡,而意蘊深遠,誠為華夏營造文化之正源。
吳刑仟 發表於 2025-6-30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辭過】宮室營造之道發微

【墨子·辭過】首章以宮室營造為切入點,深刻揭示了聖王之道與當今之主的本質差異。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此語道出先民"穴居野處"(【周易·繫辭】)的原始狀態。聖王制宮室之法,實乃"觀象制器"(【周易·繫辭】)的文明創製,其要義有三:

一、功能本位,止於至善
宮室營造以"避潤濕、圉風寒、待雪霜"為基本功能,"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則體現禮制精神。此與【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的記載相印證。墨子特別強調"謹此則止",暗合【周易·艮卦】"時止則止"的哲學智慧,反對過度營造。

二、節用愛人,政教相維
聖王"以其常役修城郭""以其常徵收租稅",體現"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的治國理念。墨子指出"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斂於百姓",直指"苛政猛於虎"(【禮記·檀弓】)的社會現實。其"節於身,誨於民"的主張,與【尚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的訓誡一脈相承。

三、奢儉之辨,存亡之道
當今之主"厚作斂於百姓"營造"青黃刻鏤之飾",恰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所斥"侈,惡之大也"。墨子警告此風將導致"財不足以待凶飢",與【管子·八觀】"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的論斷互為表里。其"不可不節"的呼籲,實為【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主張的先聲。

要而論之,墨子宮室觀以"利民為本",其"不加利者不為"的實用主義原則,既是對【尚書·五子之歌】"峻宇雕牆"的批判,亦為【老子】"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思想的具體演繹。篇末"國貧而民難治"的警示,至今仍發人深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午時| 2025/8/11/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