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8|回覆: 1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20反質詩解1質有餘不受飾敬其實不貴華見人文必考質

[複製鏈接]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23 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20反質詩解1質有餘不受飾實不貴華見人文必考質
題文詩:
孔子卦得,喟然,仰而嘆息,意不平也.
子張進,舉手問曰:師聞賁者,吉卦?
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嘆之.吾思質素,
白當正白,黑當正黑.夫質又何?吾亦聞之,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此為何也?
質有餘者,不受飾也.信鬼神者,其正,
信日失時,何知其然?賢聖周知,能不時日,
而事利也;其敬法令,貴功勞,卜筮,
;謹仁義,順道理不,禱祠而福.
卜數擇日,故潔齋戒,犧牲,圭璧,
精祠祀而,終不能除,悖逆之禍,以神明,
有知事之,乃欲背道,妄行而以,祠祀求福,
神明者也,必違之矣.天子,天地五嶽,
四瀆諸侯,祭社稷,大夫,五祀士祭,
門戶庶人,祭其先祖.聖承天心,制禮分也.
凡古,日者將以,輔道稽疑,示有所先,
不敢自專;而非欲以,顛倒之惡,幸安之全.
孔子: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泰山終,
不享李氏,之旅易稱,東鄰殺牛,不如西鄰,
之禴祭也;此蓋重禮,不貴牲也,重其,
而不貴華.誠有其德,而推之則,安往不可.
​是以聖人,見人之文,必考其質.至祭無形,
無形有情,真情精誠,非欲非求,質樸心誠.
【原文】
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嘆息,意不平。子張進,舉手而問曰:『師聞賁者吉卦,而嘆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嘆之。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夫質又何也?吾亦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
【注釋】
1賁卦原文賁。亨。小利有攸往。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白話文解釋賁卦:通達。有所往則有小利。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離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這是賁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盡,以此為戒,從而明察各項政事,不敢以威猛斷獄。
【原文】
  信鬼神者失謀,信日者失時,何以知其然?夫賢聖周知,能不時日而事利;敬法令,貴功勞,不卜筮而身吉;謹仁義,順道理,不禱祠而福。故卜數擇日,潔齋戒,肥犧牲,飾圭璧,精祠祀,而終不能除悖逆之禍,以神明有知而事之,乃欲背道妄行而以祠祀求福,神明必違之矣。天子祭天地、五嶽、四瀆,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祭門戶,庶人祭其先祖。聖王承天心,制禮分也。凡古之卜日者,將以輔道稽疑,示有所先而不敢自專也;非欲 以顛倒之惡而幸安之全。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是以泰山終不享李氏之旅,易稱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蓋重禮不貴牲也,敬實而不貴華。誠有其德而推之,則安往而不可。是以聖人見人之文,必考其質。【注釋】
1『』: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為春祭,周代則改稱夏祭。同「礿」。【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於公先王。」漢.毛亨.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
2『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出自『既濟卦第五爻辭:
【原文】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譯文】東鄰殷人殺牛舉行盛大的祭祀,不如西鄰周人舉行儉樸的祭祀,實實在在地享受天的福佑。
【解說】這是既濟卦第五爻爻辭。第五爻是客卦中爻,代表客方素質,陽爻表示客方素質良好。爻辭中的『禴』(yue),禴祭,一種春季進行的祭祀,祭品菲薄,但心很誠。爻辭以祭祀為比喻,說東鄰殺牛的豐盛祭祀,不如西鄰的儉樸而意誠的祭祀,能夠實實在在地受到神與鬼的福佑。在這個祭祀比喻中『實受其福』中的『其』指神和鬼。運用於雙方關係,『其』是指客方,『實受其福』指主方實實在在地受到來自客方的福佑。這裡強調實際效果而不重形式。

+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7-8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反質】首章"賁卦嘆質"義疏
劉向【說苑·反質】開篇載孔子觀賁卦而嘆一事,實為漢代經學"尚質"思想之典型表述。此章以【周易】賁卦為切入點,通過孔子與子張問答,深刻揭示了儒家"文質之辨"的核心要義。

一、賁卦象徵與孔子的憂思
【賁·彖傳】云:"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卦象離下艮上,取山下有火、萬物披彩之象。然孔子見吉卦而嘆息,其因在於賁卦"非正色"的本質屬性。【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間色"鄭玄註:"謂玄黃朱綠五方正色",而賁卦所呈乃文飾過盛之雜色。此與【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形成互文,孔子所嘆實為對"文勝質"時代風氣的憂慮。

二、質文關係的哲學內涵
"吾思夫質素"之論,可溯至【周易·履卦】"素履往"王弼註:"處履之初,為履之始,必安其質素。"孔子強調"白當正白,黑當正黑",正是【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一質一文,終始之變"的具體化。漢代今文家謂"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而孔子身處周文疲敝之際,故主張"繪事後素"(【論語·八佾】),此即"質有餘不受飾"的深層哲學依據。

三、考質尚實的實踐指向
"見其文必考其質"的命題,實為漢代經學"通經致用"思想的先聲。【春秋】"五始"之義首重"元",何休註:"變一為元,元者氣也,天地之始。"這種追本溯源的思維模式,與"考質"說形成方法論上的呼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云:"志為質,物為文",正可視為對本章的最佳註腳。

結語
【反質】篇首章通過賁卦之喻,構建起"質-文-實-華"的辯證體系。其價值不僅在於延續先秦儒家文質觀,更在於為漢代"反質歸本"的學術思潮提供理論支點。班固【漢書·藝文志】稱劉向校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此章正是以經典詮釋為路徑,完成對浮華世風的批判與對質樸本真的回歸。

(全文798字)
+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7-31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反質】首章"賁卦嘆質"發微

劉向【說苑·反質】開篇載孔子觀賁卦而嘆一事,實為漢代經學家對儒家質文之辨的深刻闡釋。此章以【周易】賁卦為切入點,通過孔子與子張的問答,揭示"質有餘者不受飾"的哲學命題,其要義可分三端論之:

一、賁卦象徵的文化困境
【賁】卦離下艮上,離為文明,艮為止,卦象本含"文飾而止"之意。【彖傳】稱"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孔子獨見其"非正色"之弊。此非否定文飾價值,乃警示過度修飾將背離本質。漢代今文家以"賁"為"雜色",正與孔子"白當正白,黑當正黑"的純粹性追求相呼應。西漢【齊詩】學者翼奉所謂"五性不相污"之說,可為此註腳。

二、質文關係的辯證觀
"質有餘者不受飾"一語,實本【論語】"繪事後素"之教。鄭玄注【周禮·考工記】云:"繪畫之事先布眾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間",正與孔子"吾思質素"相發明。漢代經解特別強調:文飾必以質實為根基,若質不足而強飾,猶"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論語·公冶長】)。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先質後文"的治國理念,正是此思想的延伸。

三、觀人考質的實踐智慧
"見人文必考質"乃漢代察舉制度的重要原則。王充【論衡·超奇】篇將人分為"文儒"與"世儒",主張"核才藝以敘儒生",正是對表面文采與內在實質的區分。劉向編此章於【反質】卷首,實有針砭時弊之意——西漢後期社會"競為奢靡"(【漢書·貢禹傳】),正需返歸質實之道。

要之,此章通過孔子之嘆,構建起"本質-文飾-返質"的辯證邏輯。其思想脈絡上承【周易】"白賁無咎"(上九爻辭)的終極境界,下啟王弼"處飾之終,飾終反素"的玄學闡釋,在漢代經學向魏晉玄學轉變過程中具有樞紐意義。今日觀之,其中蘊含的反對形式主義、追求本真價值的思想,仍具現實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