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6|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2奉使詩解5子貢說吳救魯諸侯朝吳賢在不伐雖微不易其節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3 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齊欲攻魯,子貢乃見,哀公請其,求救於吳.
公曰先君,寶之奚用?子貢曰使,吳責吾寶,
而與我師,是不可恃.於是乃以,楊干麻筋,
之弓六往.謂吳王曰:齊為無道,竟而欲使,
周公之後,不血食且,魯賦五百,邾賦三百,
不識以此,益齊吳之,利歟非歟?吳王懼乃,
興師救魯.諸侯曰齊,伐周公後,而吳救之.
遂朝於吳.楚莊王欲,伐晉而使,豚尹觀焉.
豚尹返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
賢臣在焉,且曰沈駒.明年又使,觀反曰可,
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
好樂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故;上下離心,
興師伐之,其民必反.莊王從之,果如其言.
晉楚之君,相與為好,會宛丘上.宋使人往.
晉楚大夫,曰子趣以,見天子禮,見於吾君,
我為見子.使者乃曰:吾冠雖弊,宜加其上;
吾履雖新,宜居其下;周室雖微,諸侯未之,
能易之也;師升宋城,猶不能更,臣之服也.
揖而去之,晉楚大夫,瞿然遂以,諸侯禮見.
使者雖微,不易其節,不辱使命,不悖其君.
齊攻魯。子貢見哀公,請求救於吳。公曰:『奚先君寶之用?』子貢曰:『使吳責(吾)寶而與我師,是不可恃也。』於是以楊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貢謂吳王曰:『齊為無道,欲使周公之後不血食,且魯賦五百,邾賦三百,不識以此益齊,吳之利與?非與?』吳王懼,乃興師救魯。諸侯曰:『齊伐周公之後,而吳救之。』遂朝於吳。
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明年,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好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莊王從之,果如其言矣。
晉楚之君相與為好會於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晉、楚大夫曰:『趣以見天子禮見於吾君,我為見子焉。』使者曰:『冠雖弊,宜加其上;履雖新,宜居其下;周室雖微,諸侯未之能易也。師升宋城,猶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諸大夫瞿然,遂以諸侯之禮見之。
譯文晉國和楚國的國君相互為聚會在宛丘上。宋國派人去赴會。晉國和楚國的大夫說:『快去以天子之禮,拜見我們君主,我為你引見。』他說:『帽子雖然弊破,應戴在頭上;鞋子雖然是新,應該穿在下面;周王室雖然衰微,諸侯不能改變的。軍隊上宋城,還不改變我的服裝了。』揖拜而離開,大夫們吃驚,於是用諸侯的禮節接待了他。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鄧姻 發表於 2025-7-27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奉使章義疏

子貢使吳一事,足見春秋行人辭令之妙。其說吳王,首揭"周公之後不血食"之大義,復以"魯賦五百,邾賦三百"為利誘,更以"益齊非吳利"為威懾,三管齊下,終使吳王懼而出師。此正【周禮】"以辭抒命"之典範,子貢深得"辭尚體要"之旨,故能"文而有禮"。昔鄭子產修辭以干諸侯,孔子稱其"言以足志",子貢此說,可謂得其真傳矣。

楚莊使豚尹觀晉一節,尤見古人"觀釁而動"之智。【左傳】云"師直為壯,曲為老",豚尹首觀晉國"憂在上而樂在下",知有賢臣沈駒在朝,此所謂"內省不疚"者也;再觀則"諂諛在側",君臣離心,正合【孫子】"亂而取之"之機。莊王從諫如流,終成邲之戰之勝,此非但知彼知己,更得"時中"之妙。太史公言"見微而知清濁",豚尹之觀,豈非其儔乎?

至若宋使應對晉楚大夫之辭,凜然存周室之統。【穀梁傳】曰"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宋使以"冠履上下"為喻,申明"尊周"大義,雖面對強權而不失其節,此孔子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也。其言"周室雖微,諸侯未之能易",直與【論語】"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相表里。觀其"揖而去之"之態,非徒保宋國之尊,實維周禮於不墜,宜乎晉楚大夫瞿然改容也。

綜而論之,春秋行人使命,要在"守經達權"四字。子貢通權變而不失其正,豚尹察幾微而中其的,宋使持大節而不可奪,皆深得【周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之妙。劉向錄此三事於【說苑】,非特存掌故,實欲明"奉使"之正道——蓋使節之任,小則系一國之安危,大則關天下之文野,可不慎歟?後之覽者,當於此三復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辰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