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8|回覆: 1

[中醫理論] 把人當人·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1 08:5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開篇語:中醫是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是以人為本的人文醫學,是活生生的人的醫學,養生,把人當人看,治病,把人當人醫。三因制宜,法無定法,方無定方,隨證治之,量身定製,中病為上。
所有的文化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醫學的人文關懷,歸根結底是醫學文化是否把人當人看,把人當人醫的問題。
我是誰?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認識。我要幹什麼?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目的。
文化中的人,有兩大類。一類是西方文化中的人,即物質功利,物理法則認為的人,這樣的人想要解決世界的本源問題,改造客觀世界。一類是中國文化中的人,即保持了自然本真、生命原貌認識的人,這樣的人順應自然,遵循天人合一之道,以求生生不息、健康長壽的生存之道。
由於人在文化之中的區別,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精神。西方文化物質為本,看人是肉體形態的人;中國文化生命為本,看人是自然完整、多維聯繫、不可分離的活生生的人。
中國文化和中醫學在保持自然本真、生命原貌基礎上認識人,生命真實與文化客觀是合一的,理論本質與人的生命本質是合一的,具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文化特色,是善為核心,『和』為貴,命為本的文化。
天人合一,生命與共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特色。命存在於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於每一種生物,即我命在我,上與天相應,下與地相應,中與其他人、其它生物相應。我命因應自然,因應社會,與物質利益相關,與自然環境相關,與社會狀況相關。沒有天地聯繫、沒有生命與共,就沒有人文精神。
文化者,人之化也,或化於物,成物之理,或化於命,成命之理。化而成文,欲為原動力。人慾通過文化之『術』對外發生作用。欲為本能,但在文化精神的引導下,文化之術發揮的作用有善有惡,善的作用行仁義為蒼生,惡的作用爭利益為自我。
欲有善,善在愛、在生命,化於文而有人道。欲有惡,惡在爭,在利益,化於文而成獸道。人道是人文精神之道,把人當人,以人為本。獸道是物質利益之道,『人化物』,為名為利,你爭我奪。
醫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同的文化土壤形成不同的醫學,有着不同的醫療實踐。人文精神的文化土壤里發展起來的醫學,是人性醫學,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把人當人看,把人當人醫。
人是文化的根本,能否以人為本,能否把人當人,是人道與獸道的分水嶺。
不在人這個根本問題上,釐清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認識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本質差異,人就可能在獸道迷失生命方向,文化之『術』就可能成為毀滅之『術』。環境污染、溫室效應、原子彈等,哪一樣不是文化產生的,哪一樣不威脅人類?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7-10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醫道與人道:論中醫文化中的生命本體觀】

黃開泰先生【天命篇】以"把人當人"為綱,深刻揭示了中醫文化的核心精神。此論非僅關乎醫理,實乃貫通天地人的大道之思。筆者不揣淺陋,試從國學視角申論之。

一、天人同構的生命本體論
中醫"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之要義,實本於【周易】"生生之謂易"的宇宙觀。【黃帝內經】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將人體視為陰陽五行運化的微縮宇宙。此與西方笛卡爾"身心二元論"判然有別:一者視人為精氣神統一的整體,一者析人為可拆解的機械部件。王冰注【素問】云:"形神相即,謂之真人",正揭示了中醫對生命完整性的敬畏。

二、三因制宜的辨證智慧
"法無定法"的診療原則,實為【中庸】"時中"思想的具體實踐。朱子釋"時中"曰:"猶權衡之稱物,隨時取中",恰如中醫辨證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張仲景治傷寒用桂枝湯,必察患者腠理疏密;李東垣調脾胃,必辨地域燥濕。這種動態平衡的智慧,正是對個體生命獨特性的最大尊重。

三、文化基因中的醫道精神
中西醫學差異本質是宇宙觀的差異。【莊子】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生命共同體意識,與西方主客二分的認識論形成鮮明對比。中醫"司外揣內"的診法,體現的是"格物致知"的東方思維;而"上工治未病"的預防理念,則源於【道德經】"為之於未有"的哲學。這種文化基因,使中醫始終保持着對生命自然的謙卑。

四、當代啟示與價值重估
在技術主義醫療盛行的今天,中醫"把人當人"的理念尤顯珍貴。【尚書】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醫療亦當以固護生命之本為先。然現代醫學常將患者簡化為指標數據,恰如【淮南子】所警"逐末忘本"。中醫因人制宜的個性化診療,不僅是對抗疾病的技藝,更是守護生命尊嚴的文明之道。

結語:
黃先生之論,實發【內經】"形與神俱"之微義。中醫文化正如【論語】所言"人能弘道",其價值不在對抗疾病,而在成全生命。在醫療日益技術化的時代,重拾"把人當人"的醫道精神,或許正是我們回歸生命本真的重要路徑。醫之為道,大矣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