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8|回覆: 2

[儒家學說] 【孔子家語】卷37屈節解詩解2說吳救魯使越伐齊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3 17: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不滅國,霸無強敵,
千鈞之重,加銖兩移,今以齊國,私千乘魯,
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且夫救魯,以顯名以,
撫泗諸侯,誅齊服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
實困強齊,智者不疑.吳王曰善,吳常困越,
越王也今,苦身養士,有報吳心,待我先越,
然後乃可.子貢曰越,勁不過魯,吳國之彊,
不過齊國,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必私魯,
王以存亡,繼絕之名,棄齊伐越,其非勇也,
勇不計難,仁不窮約,智不失時,義不絕世,
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
諸侯也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王必惡越,
臣也請見,越君令其,出兵以從,此實害越,
名從諸侯,以伐齊也.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越王郊迎,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
何足儼然,辱而臨之?子貢對曰:吾說吳王,
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伐越,
而後可則,破越必矣.舉事三患:無報人志,
令疑則拙,有報人意,使知則殆,事未發而,
先聞者危.勾踐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
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
願與吳王,接踵而死,今大夫也,幸告利害.
繁體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之.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先越,然後乃可.」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必私魯矣,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齊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而不計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簡體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之。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先越,然後乃可。』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必私魯矣,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齊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而不計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譯文子貢於是到南方遊說吳王說:『王者是不會讓他屬下的諸侯國滅亡的,霸者也不容許有別的強敵出現,千鈞的重量再加上一點輕微的東西,就會發生變化,現在齊國要私下攻打只有千乘戰車的魯國,與吳國爭強,我為您感到擔憂。況且您去救魯國還可以顯揚名聲,安撫泗水一帶的諸侯,懲治暴虐的齊國使晉國屈服,利益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名義上是拯救了即將滅亡的魯國,實際上遏制了強大的齊國,聰明人是不會疑惑的。』吳王說:『好。然而吳國曾經打敗越國,現在越王正在勞其心志晤養士卒,想要報復吳國,您等我打敗了越國,然後再按您的話去做。』
子貢說:『越國的國力敵不過魯國,吳國的強大也超不過齊國,大王如果放棄齊國而攻打越國,那齊國必定已經把魯國吞併了。大王現在正打着保存危亡之國、延續將滅之國的旗號,如果放棄齊國而去攻打小小的越國,這不是有勇氣的表現。勇敢的人不逃避困難,仁者不害怕貧賤,智者不會失去時機,講義氣的人不會拒絕和世人交拄。現在保存越國能向天下顯示自己的仁德,援救魯國討伐齊國,向晉國顯示你的威勢,其他諸侯國必定會相繼來吳國朝見,您的霸業就會成功。如果大王不願與越國打交道,請讓我去見越王,讓他跟隨大王出兵,這樣做實際對越國有害,而名義是跟隨諸侯國討伐齊國。』吳王聽了很高興,就派子貢到越國去。
繁體
越王郊迎,而自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而後可,則破越必矣.』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乎,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三者舉事之患矣.」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
簡體
越王郊迎,而自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而後可。」則破越必矣。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乎;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三者舉事之患矣。』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難乃旦反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
譯文越王到郊外去迎接子貢,而且親自為子貢駕車。越王說:『我們越國是個蠻夷之國,怎能勞您大駕鄭重其事地光臨呢?』子貢說:『現今我說服吳王為救魯國而攻打齊國,他心裡同意但顧慮你們越國,他說:'等我攻打越國以後才能這麼做。」這樣看來,攻破越國是必然的了。況且沒有報復別人的想法而引起人家懷疑,是很笨拙的;有報復別人的想法卻讓人家知道了,是很危險的;事情還沒有開始做而別人預先就知道了,這就更危險了。這三種情況,都是興舉大事的禍患啊!』勾踐聽後叩首行禮說:『我曾經自不量力而去攻打吳國,被困於會稽,現在想起來真是痛入骨髓,日夜焦慮得唇焦舌干,只想和吳王拼個你死我活,這是我的願望。幸虧今天您告訴我其中的利害關係。』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6-22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子貢說吳救魯之策的縱橫智慧與戰略價值】

【孔子家語·屈節解】所載子貢說吳王一事,展現了春秋末期外交戰略的極致智慧。子貢以"存亡繼絕"為名,實則以"利導"之術解魯國之危,其言辭邏輯與戰略層次,堪稱先秦縱橫家之先聲。今析其要義,可得三昧:

一、 名實相生的遊說策略
子貢開篇即以"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立論,將吳國定位為"霸者",暗示其需以道義維繫霸權。其"千鈞加銖兩而移"之喻,揭示齊並魯後將打破吳齊均勢。更以"顯名""撫諸侯""服晉"三重利益構建說服框架,表面標舉仁義(存亡魯),實則指向現實利益(困強齊),此正合【鬼谷子】"循名而為實"之術。

二、 矛盾轉化的戰略思維
當吳王執意先伐越時,子貢以"越勁不過魯,吳強不過齊"作實力對比,指出伐越是戰略失序。其提出"勇不計難,仁不窮約,智不失時,義不絕世"四維準則,將軍事行動升華為道德實踐。尤其"存越示仁"之說,巧妙將吳越世仇轉化為彰顯王道的工具,暗合【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上境界。

三、 連環制衡的外交布局
子貢主動請纓使越,實為構建吳-越-齊三方制衡:越國出兵既消解吳王疑慮,又使越軍受吳節制;伐齊勝則吳得實利,敗則削弱吳越雙方。這種"實害越而名從諸侯"的設計,展現了"一策而利數國"的縱橫家特質,與【戰國策】中"張儀欺楚"的謀略一脈相承。

太史公言子貢"一出而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此段說吳實為連環策之發軔。其說辭層層遞進,既依循"正名"的儒家倫理,又暗合"因勢利導"的黃老智慧,堪稱先秦戰略思想的典範。後世蘇秦、張儀之流,雖權變過之,然格局氣象,終不及聖門弟子之正大。學者讀此,當於仁義包裹中,見得利害權衡之真章。
許佬 發表於 2025-7-18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子貢說吳存越伐齊策論】
子貢說吳之策,乃戰國縱橫家之先驅,其辭令之精妙、謀略之深遠,足為後世外交典範。今觀【孔子家語】所載,尤可見儒家「智、仁、勇」三達德在政治實踐中的靈活運用。

一、以「名實之辨」破吳王心障
吳王夫差欲先伐越而後圖齊,實因越王勾踐「苦身養士」之態,已觸其忌憚之心。子貢卻以「千鈞加銖兩而移」為喻,直指齊強魯弱之勢:若縱齊吞魯,則吳將直面「與齊爭強」之危。其說辭緊扣「名實相生」之理:救魯可博「存亡繼絕」之名,伐齊可收「威服晉國」之實,更以「智者不疑」激吳王決斷。此即【鬼谷子】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非深諳人性者不能為。

二、以「三達德」重構伐齊正當性
當吳王執念伐越,子貢以儒家德目破其迷思:
1. 勇德:「勇不計難」謂真勇當迎戰強齊,而非避強凌弱;
2. 仁德:「存越示仁」表面存越,實為消解諸侯戒心,暗合「小不忍則亂大謀」之智;
3. 智德:「不失時」強調齊弱魯孤乃天賜戰機,若錯置次序則「齊必私魯」。
此三德連環相扣,將功利性伐齊之舉,包裝成合乎道義的霸業階梯,堪稱「以儒飾術」的經典案例。

三、越國棋子的雙重妙用
子貢主動請纓說越,實藏玄機:
名實分離之策:越王「出兵以從」看似尊吳,實則既耗越國兵力,又使吳師北征無後顧之憂。所謂「實害越而名從諸侯」,正合老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之謀。
情緒駕馭之術:對勾踐直言「破越必矣」,以「三患」說(無報人志、事機先泄、謀略外露)激其恐懼,反促成越國「甘為前驅」。此即【韓非子】「倒言反事以嘗所疑」之實踐。

結語
子貢此策,表面尊王攘夷,內里暗藏制衡。其說吳存越、聯越伐齊、終成晉強之局,實為「以敵制敵」的連環策。後世蘇秦、張儀之流,雖工於辭令,然其謀略之醇厚,終不及子貢根植儒術而衍生的政治智慧。太史公稱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誠非虛譽!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