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7|回覆: 2

[法家思想] 【韓非子】卷15亡征詩解1輕法聽爵寡斷剛愎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9 20: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韓非】卷15亡征詩解1輕法聽爵寡斷剛愎
題文詩:
人主之國,小家大,權輕臣重,可亡也.
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內而,恃交援者.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
好事宮室,台榭陂池,車服器玩,疲勞百姓,
煎靡貨財,可亡也.時日,鬼神,
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聽爵不以,
眾言參驗,用一人,為門戶者.官職重求,
爵祿貨得.緩心無成,寡斷,好惡無決,
無所定立.饕貪無厭,近利好得,可亡也.
喜淫辭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
濫於文麗,不顧其功.淺薄易見,漏泄無藏,
不能周密,通群臣語.很剛不和,愎諫好勝,
不顧社稷,輕為自信,可亡也.恃交援而,
近鄰,怙強,侮迫.羈旅僑士,
重帑在外,上間謀計,下與民事.民信其相,
從君,主愛信之,弗能廢者,可亡也.
【原文】
亡征  凡人主之國小而家大,權輕而臣重者,可亡也。簡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內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可亡也。好宮室台榭陂池,事車服器玩,好罷露百姓,煎靡貨財者,可亡也。用時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聽以爵不以眾言參驗,用一人為門戶者,可亡也。官職可以重求,爵祿可以貨得者,可亡也。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貪而無厭,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喜淫辭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很剛而不和,愎諫而好勝,不顧社稷而輕為自信者,可亡也。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羈旅僑士,重帑在外,上間謀計,下與民事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主愛信之而弗能廢者,可亡也。
【譯文】
凡屬君主國家弱小而臣下強大的,君主權輕而臣下權重的,可能滅亡。輕視法令而好用計謀,荒廢內政而依賴外援的,可能滅亡。群臣喜歡私學,貴族子弟喜歡辯術,商人在外囤積財富,百姓崇尚私鬥的,可能滅亡。嗜好宮殿樓閣池塘,愛好車馬服飾玩物,喜歡讓百姓疲勞困頓,壓榨揮霍錢財的,可能滅亡。辦事挑選吉日良辰,敬奉鬼神,迷信卜筮,喜好祭神祀祖的,可能滅亡。君主聽取意見只憑爵位的高低,而不去驗證意見是否正確,只通過一個人來通報情況的,可能滅亡。官職可以靠權勢求得,爵祿可以用錢財買到,可能滅亡。辦事遲疑而沒有成效,軟弱怯懦而優柔寡斷,好壞不分而無一定原則的,可能滅亡。極度貪心而沒有滿足,追求財利而愛占便宜,可能滅亡。
喜歡浮誇言辭而不合於法,愛好誇誇其談而不求實用,迷戀華麗文采而不顧功效的,可能滅亡。君主淺薄而輕易表露感情,泄露機密而不加隱藏,不能嚴密戒備而通報群臣言論的,可能滅亡。兇狠暴房而不隨和,拒絕勸諫而自認高強,不顧國家安危而自以為是的,可能滅亡。依仗盟國援助而怠慢鄰國,倚仗強國支持而輕侮鄰近小國的,可能滅亡。外來的僑居游士,把大量錢財存放在國外,上能參與國家機密,下能干預民眾事務的,可能滅亡。民眾只相信相國,下面不服從君主,君主又寵信相國而不能廢棄他的,可能滅亡。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5-1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韓非子·亡征】首章析義:法治崩壞與剛愎之禍

【韓非子·卷十五·亡征】開篇即以"君小家大"為亡國徵兆,此四字實為法家政治哲學之精髓。韓非所言之"征",非尋常吉凶之兆,乃政權結構性缺陷之體現。今就首章要義,分三端論之:

一、權力結構失衡之危
"君小家大"直指封建制度根本矛盾。當卿大夫封地逾制、私兵成勢,即形成"枝大披心"之勢(【韓非子·揚權】)。此現象違背法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集權原則。歷史印證於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皆因君主未能掌握"刑德二柄",終致"大臣太重,封君太眾"(【韓非子·和氏】)。韓非特別強調"度量之立,主之寶也",權力分配失當實為亡國之始。

二、法治廢弛之弊
"輕法聽爵"揭示人治之害。法家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當爵祿賞賜不以軍功法度為據,而憑君主私意,則形成【商君書】所謂"上以功勞與,則民戰;上以【詩】【書】與,則民學問"的逆向激勵。韓非在【定法】篇更尖銳指出:"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此正為"聽爵"而非"聽法"必然惡果。

三、決策機制之失
"寡斷剛愎"實為君主能力缺陷之總括。【主道】篇云:"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剛愎自用者恰反其道,既不能"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臣】),復不能"使智者盡其慮"(【主道】)。韓非特別警惕"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顯學】),商紂之拒諫、夫差之妄斷,皆為史鑑。

結語:
亡征之論非預言書,實為政治診斷學。韓非揭示的"輕法—失衡—專斷"惡性循環,在當代組織管理中仍具警示意義。其思想內核在於建立"法—術—勢"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使"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主道】)。讀【亡征】者,當超越具體歷史語境,領會其中制度設計智慧與權力制衡思想,方得法家真髓。
是飛 發表於 2025-6-10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韓非子·亡征】首章義疏:論輕法剛愎之政弊

【亡征】篇列四十七種亡國徵兆,今觀首章"輕法聽爵、寡斷剛愎"之論,實為法家政治哲學之精髓。韓非以冷峻筆法剖視政權衰敗機理,其警示意義歷兩千三百年而不衰。

一、"君小家大"之權力失衡
"人主之國,君小家大"八字,道出中央集權之要義。韓非所指非物理空間,乃權力結構之喻。當卿大夫封地逾制、私門養士過千,即形成"枝大披心"之勢(【揚權】)。此與【左傳】"大都耦國"之戒、【孟子】"上下交征利"之嘆互為表里,皆言權力分散之害。法家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正是對此症候的根治之方。

二、"輕法聽爵"的制度危機
"輕法"謂貶損法律權威,"聽爵"指依爵位高低決斷是非。韓非在【定法】篇強調"不阿親貴,法行所愛",此處批判的正是"刑不上大夫"的禮治殘餘。商鞅"壹刑"主張(【商君書·賞刑】)在此得到深化:當法律讓位於身份特權,則"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五蠹】),終致制度性腐敗。今觀某些以"破格用人"為名行裙帶之實者,豈非古今同慨?

三、"寡斷剛愎"的決策悖論
此四字蘊含深刻統治哲學。"寡斷"非謂謹慎,實為"不能斷而弗敢斷"(【亡征】後文),即領導力缺失;"剛愎"則是過度自信的獨斷。韓非揭示的正是統治者陷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與"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的雙重困境。【主道】篇提出的"虛靜以待"主張,恰是針對此弊的辯證解決。

四、當代鏡鑒
韓非之論非徒戰國策術。現代管理學中的"帕金森定律"印證權力分散之害,"制度性腐敗"理論呼應"輕法"之弊,"決策癱瘓"現象恰是"寡斷剛愎"的當代變體。然法家思想須與儒家"民本"互補,否則易陷"刻薄少恩"(司馬遷語)。理想的治理當兼取法家制度理性與儒家價值關懷。

【亡征】之警示,歸根結底在"審得失有權衡"(【顯學】)。韓非剖陳亡國徵兆,實為建構長治久安之術。讀其書者,當透過峻急文風,領會其"救群生之亂,去天下之禍"(【奸劫弒臣】)的深層關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