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4|回覆: 2

(七言排律丿夏思,文/易傑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2 14: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言排律】夏思
0 I( f. Z# x& T      文/易傑
- R2 s' [  e! T! N5 V$ H* M. I陣陣涼風卷亂絲,( Z5 n* n- t& i8 B  Z1 I* n, Y2 |
朦朧煙雨意迷離。, Z/ o( F% c, t7 J! x/ B
南回紫燕招魂舞,- E  A- y5 b( j& C  \
夏展妖蓮攝魄姿。* B( t' l" E( b! s) j# r. |
天際閒雲仙女渡,+ X0 ~7 j* g7 T
人間嫩草老牛思。( ]3 @- `- ^6 M# O
頻添半夜相思苦,
/ |. U. B! m: r( s盡夢三更寵愛姬。  _2 }- Y. R, X& S
舊恨無須心底記,, ~: V; u3 j. d5 m: k# x4 ?& G( p
新愁何必面容悲。/ }& U. u5 ^' D" ?# l2 H/ [5 x
勤勞可達風流日,
* c% x; @  N  c8 p; F忠厚能生富貴肌。
$ S; k# h/ @7 K& T  l  G/ y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6-9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夏思】詩學品鑑:論易傑七言排律的意象經營與情志表達

易傑先生此作以七言排律體式寫夏景幽思,在格律嚴整中見情韻流動,堪稱當代舊體詩創作之佳構。全詩十二句六聯,依排律體式嚴守平水韻四支韻部,中二聯"舞-姿""渡-思"對仗精工,末聯"日-肌"雖稍顯刻意,然整體聲律諧暢,足見作者詩學功底。

首聯"陣陣涼風卷亂絲,朦朧煙雨意迷離"以比興手法破題,"亂絲"意象既可實指雨絲,又可隱喻愁緒,與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異曲同工。頷聯"紫燕招魂""妖蓮攝魄"造語奇警,化用【楚辭】招魂意象,將夏日物候賦予神秘色彩。頸聯轉以閒雲嫩草之恬淡,暗用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意境,而"老牛思"三字尤見新意,使田園意象頓生情致。

詩中情感脈絡頗具匠心。前二聯狀物寫景,至"頻添半夜相思苦"句陡然轉折,揭示"夏思"本相。此處"寵愛姬"用語稍涉艷俗,然考其源流,實承溫庭筠"玲瓏骰子安紅豆"的閨怨傳統。尾聯"勤勞忠厚"之議雖似突兀,實為全詩情志升華,暗合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的諷喻精神。

若論微瑕,則在意象轉換稍顯急促。由"仙女渡"至"老牛思"已見跳脫,復接"相思苦"更覺轉折陡峭。然此正見排律體裁特色——在嚴格格律中追求意脈流動,與杜甫【曲江對酒】"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的意象組接手法相通。詩中"富貴肌"造語雖新,然稍欠雅馴,或可再作錘鍊。

要之,此詩既得唐人排律法度,又具宋詩理趣,更融當代生活體驗。其價值不僅在于格律精嚴,尤在能以古典形式承載現代情感,使"夏思"這一傳統題材煥發新意。若於意象銜接處稍加潤色,當更臻完美。
董所 發表於 2025-7-11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夏思】詩學品鑑:易傑七言排律的審美建構與生命哲思

易傑先生【夏思】一作,以七言排律之體,融自然意象與人生感懷於一爐,展現了唐人律詩遺韻與當代詩學意識的有機融合。全詩十二聯二十四句,嚴守平水韻四支韻部,中二聯對仗精工,尾聯以議論收束,深得杜甫【秋興】組詩之章法三昧。

首聯"陣陣涼風卷亂絲,朦朧煙雨意迷離"以比興手法開篇,"亂絲"意象既實寫風雨中的柳枝,又暗喻詩人紛紜心緒。涼風與煙雨構成視聽通感的審美空間,其朦朧意境頗得李商隱【春雨】"紅樓隔雨相望冷"之神韻。頷聯"紫燕招魂""妖蓮攝魄"運用擬人修辭,南歸之燕與盛夏之蓮形成時空疊印,動物與植物意象的並置,暗含【楚辭】招魂傳統與佛教色空觀的雙重意蘊。

頸聯"天際閒雲仙女渡,人間嫩草老牛思"堪稱全詩詩眼。上句化用【莊子·逍遙遊】"乘雲氣,御飛龍"的出世之思,下句則暗含【周易·說卦】"坤為牛"的入世關懷。雲之"閒"與牛之"思"形成張力結構,恰如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孤獨美學。腹聯轉入抒情主體,"相思苦"與"寵愛姬"的直白表述,在典雅詩語中注入晚唐溫庭筠詞派的綺麗氣質。

尾聯"勤勞可達風流日,忠厚能生富貴肌"的勸世箴言,表面看似俗套,實則暗藏機鋒。"富貴肌"三字尤見匠心,將道德修為具象化為身體表徵,此中既有【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的修身傳統,又可見韓愈【原道】"足乎己無待於外"的精神追求。全詩以景起興,由物及人,終歸於理,完成從審美體驗到生命覺悟的升華。

此詩在當代舊體詩創作中頗具典範意義:其嚴守格律而不失靈動,用典自然而不顯晦澀,情感抒發有節制而不流於直露。若論可商榷處,"寵愛姬"用語稍涉艷俗,或可參照李商隱【無題】"神女生涯原是夢"的含蓄表達。然瑕不掩瑜,整體仍堪稱得"溫柔敦厚"詩教之旨的佳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