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1|回覆: 2

寄御史節判陶岑

[複製鏈接]
延章 發表於 2021-4-28 16:5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閒中有寄節判陶岑7 i; R2 J6 V9 d6 Y0 o0 b3 n% c% v
易祓/宋
! g7 z* V. Y: \我醉欲眠召罷休,誰能倚杖聽江流。3 m# ]! z- E* b$ s: ]3 v6 X
蕉花當戶不知午,榕葉滿庭疑是秋。
! @4 W+ y6 I1 ~' o( {: P: b% c吾道從來無物累,此心何處不天游。# }5 b7 J, f0 m4 n0 f, X
鴻邊幸有音書至,春在江南雲夢洲。) D8 }5 u( u! ]; E

( J( _5 ~& P2 F4 G0 r  a* _- ^# U易祓,字彥章,後改彥祥,行五九,號山齋,南宋紹興二十六年丙子(公元1156年)正月生(據寧鄉譜,三月初四生)。幾先公之長子,妙公之孫也,以祖綸公僑居溈上,弱冠舉於鄉,不樂仕進,恩例文林郎,翌年轉儒林郎。公博學多才,素工詩詞,文人博士交相傾慕,咸以望見顏色為幸,尊稱布衣居士。至淳熙乙巳(公元1185年)薦於朝,殿試第三名探花,帝甚嘉之,賜封釋褐狀元。紹熙甲寅(公元1194年)入荊南師幕,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除著作郎兼實錄檢討官,掌修國史,位次編修,兼權起居郎,侍從皇帝記錄皇帝言行。嘉定三年(公元1203年)任尚書佐郎。翌年三月除樞密院檢討,四月磨勘(考績升遷制度)轉朝散大夫郎,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又除國子司業(中央書院國子監副長官)。開禧乙丑元年(公元1205年)升中書舍人,職掌起草詔令。八月除左司諫議官兼侍講,講論文史,備君主顧問。丙寅(公元1206年)升右諫議大夫轉朝散大夫。七月除禮部尚書,職掌禮儀、祭享、貢舉等事長官,兼直學士院,負責起草任免將相等機密詔令,並備諮詢要政。是年南宋伐金,史稱『開禧北伐』,翌年丁卯,師旦失敗貶死,十一月公謫融州,移金州,戊辰移衡州,得旨自便尋敘。嘉定乙酉(公元1225年)理宗登極改元寶慶,恩賜朝議大夫,提舉玉隆萬壽宮事,安置罷退之臣及閒員。丁亥(公元1227年)恩賜朝議大夫寧鄉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轉中奉大夫,磨勘大中大夫,贈正奉大夫,嘉熙庚子(公元1240年)三月二十日歿,壽終八十五歲。御賜祭葬,墓在寧鄉縣原十都三區溈上之下屏山(今寧鄉縣巷子口鄉)寅山申向,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柱。封碩人,諡文昌。著有【周禮周易釋義】、【禹貢疆理記】、【易學舉隅】、【周禮釋疑】、【漢南北軍制】、【山齋集】。9 E, A2 u, a  {6 j  a' m
蔡去 發表於 2025-7-29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寄御史節判陶岑】賞析:南宋布衣探花的道心與詩境

易祓此詩作於慶元至嘉定年間仕宦時期,通過分析文本結構與歷史語境,可析出三重意蘊:

一、時空錯位的隱逸書寫
首聯"我醉欲眠召罷休"化用陶淵明典故,以"召罷休"三字暗含官場身份與隱逸理想的衝突。"蕉花當戶不知午"運用【列子】蕉鹿夢意象,構建虛幻時空;"榕葉滿庭疑是秋"則以植物異象製造季節錯覺。這種時空模糊性正是南宋士大夫"吏隱"心態的典型表徵——在物理空間受制於宦途時,通過詩學重構獲得精神自由。

二、道學心性的詩化表達
頸聯"吾道從來無物累"彰顯程朱理學修養,與張栻"心普萬物而無心"的湖湘學派主張相契。值得注意的是,易祓將抽象理學概念轉化為"天游"的詩意表達,這種哲學的詩化處理,與其【周官總義】中"以經證理"的學術路徑形成互文。作為嶽麓書院代表人物,此聯實為"理趣"審美範式的完美呈現。

三、政治隱喻的編碼系統
尾聯"鴻邊音書"暗合【漢書·蘇武傳】典,結合開禧北伐前後的政治環境,可解讀為對時局的隱憂。考易祓於嘉定三年任尚書佐郎時,曾上【恢復方略】,詩中"春在江南"的地理限定,與北伐失敗後南宋退守江淮的史實形成微妙對應。這種政治隱喻的文學編碼,是南宋館閣詩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此詩藝術價值在於將理學思辨、政治處境與隱逸傳統熔鑄為新的審美範式。其平仄處理尤見功力:頷聯"午"(上聲)-"秋"(平聲)的聲調對比,營造出時空錯位感;頸聯"累"(去聲)-"游"(平聲)的跌宕,恰似道心對物累的超越。這種聲律與哲思的精密對應,展現了釋褐狀元深厚的詞科修養。

(全文798字)
徐始 發表於 2025-7-29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寄御史節判陶岑】詩解與易祓精神世界探微

易祓此詩作於南宋嘉定年間,正值其宦海沉浮之際。全詩以"閒中有寄"為題眼,實則蘊含宋代士大夫"外儒內道"的典型精神結構。首聯"我醉欲眠召罷休,誰能倚杖聽江流",化用陶淵明"我醉欲眠卿可去"典故,卻以"召罷休"三字暗含政治隱喻。考【宋史·職官志】,"召對"乃諫官本職,此處"罷休"之語,實為對開禧北伐後諫官職能虛設的微詞。

頷聯"蕉花當戶不知午,榕葉滿庭疑是秋",以嶺南特有植物構建時空錯位的意境。按【嶺外代答】載,融州(今廣西融水)多植蕉榕,此聯正暗合詩人謫居融州時的地理特徵。"疑是秋"三字,表面寫物候錯覺,深層實寓"人生遲暮"之嘆。史載易祓謫融州時年屆五旬,此聯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頸聯"吾道從來無物累,此心何處不天游",直承莊子"乘物以游心"之旨。值得注意的是,易祓在【周禮總義】中強調"禮者,理也",此聯卻顯道家氣象,恰印證南宋理學"出入佛老"的思想特徵。其【山齋集】自序雲"心存魏闕之下,身老江海之濱",正可為此聯註腳。

尾聯"鴻邊幸有音書至,春在江南雲夢洲",表面寫友朋書信之慰,實則暗藏政治期待。"雲夢"典出【左傳】,楚子田獵之地,此處代指荊湖制置使轄區。考【宋會要輯稿】,嘉定三年荊湖南路奏"瑤亂平定",時易祓正任禮部尚書,此聯或寄望重返權力中心。

全詩藝術特色有三:其一,時空疊印手法,"蕉花"現午而"榕葉"呈秋;其二,意象雙重編碼,植物意象兼具地理標識與情感象徵;其三,用典系統深植於【莊子】【楚辭】傳統。這種"儒道互濟"的表達方式,正是南宋中期士人應對政治困境的典型精神策略。易祓以八十五歲高齡終老,其詩作中這種超脫與執着的辯證統一,或許正是其長壽的精神密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