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3|回覆: 2

[中草藥學] 膽結石能要命,平時應當如何避免結石?

[複製鏈接]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7-27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住越秀區的張伯上周在家感到腹痛難耐,以為自己中午是吃了前晚的隔夜菜,吃壞肚子了。想着平時兒子老是念叨隔夜菜不好,不能吃。所以這次自己犯錯誤了,只能偷偷買保濟丸回家,不能告訴兒子。

結果吃了兩次保濟丸,腹痛依舊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都痛到抹眼淚了,再加上發燒了。越來越嚴重的張伯,終於忍不住在凌晨撥通了兒子的電話。

兒子趕到家中,看看虛弱的張伯,數落的話語早已咽回肚子裡了。趕忙開車送張伯來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當時張伯已經出現休克症狀了,血壓低、意識模糊,由於急診成立了腹痛中心,在綠色通道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的處理,並且不到半小時張伯就完成了抽血、腹部CT、心電圖等一系列檢查了。

膽總管結石

膽總管結石

結果出來後,醫生跟兒子談話說到『張伯現在的情況不算樂觀,白細胞等炎症指標升高、腹痛CT看到膽總管擴張、並有結石影像,加上張伯已經出現黃疸、發熱等症狀,現在初步考慮是膽總管結石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這個病要趕緊消化內鏡下把石頭取出來,不然炎症得不到源頭的控制,容易有生命危險!』

張伯兒子腦袋嗡嗡作響,『結石?腎結石、膽囊結石聽得多了,什麼叫膽總管結石呢?膽總管在哪裡呢?怎麼就有生命危險了呢?』『膽結石一般不都是切膽囊的麼?怎麼要去消化內鏡中心做手術呢?而且告訴我不用開刀?』一個個疑問盤旋在兒子的腦海。

帶着『醫生總是希望病人好』的信念,兒子和護士一起陪同張伯在凌晨三點來到了消化內鏡中心,值班醫生吳醫生跟兒子進行了詳細的術前談話,告知他ERCP的作用、原理、潛在風險、費用等等,兒子的疑慮終於消除了。

不到半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張伯居然醒着被推出手術室,身上沒有傷口,還清晰地告訴兒子居然不痛了!真是神奇呀!回到病房後,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中醫治療,燒也退了,抽血結果也慢慢回覆正常了。

【北平說】

1、 什麼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段,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內鏡活檢孔道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經X線顯影,以顯示胰膽管的技術。

1968年美國學者首次報道了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可以成功顯示胰膽管結構來診斷膽總管結石、膽道良惡性梗阻、胰管擴張等胰膽系統疾病。1974年起,以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為代表的各種內鏡治療新技術的誕生,開闢了治療性ERCP的時代。

由於ERCP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併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在短短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膽胰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2、 什麼情況下適合做ERCP?

(1)膽總管結石(臨床上最常見);

01、膽管造影可見結石影

膽管造影可見結石影

膽管造影可見結石影

02、ERCP取出結石

(2)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

(3)臨床、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支持胰腺或膽道疾患(如結石、腫瘤、硬化性膽管炎等);

(4)胰腺疾病:胰腺腫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腫等; 原因不明的胰腺炎;

(5)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

(6)胰管或膽管的組織活檢。

另外,由於CT、超聲內鏡和核磁共振下胰膽管成像技術(MRCP)的發展進步,單純診斷性的ERCP目前已很少應用,MRCP因其無創、無X線照射、不需造影劑等優點己逐步取代了診斷性ERCP,ERCP也逐漸轉向治療為主。

3、 ERCP的治療優勢有哪些?

(1)經口腔取石,體表無創口;

(2) 膽胰診斷金標準,確准率高;

(3)生理干擾輕,患者痛苦小;

(4) 技術先進,成功率高,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

4、 膽總管結石的症狀有哪些?

(1) 右上腹或上腹部嚴重疼痛;

(2)上腹痛時向肩背部呈放射狀疼痛;

(3)胃腸腹脹;

(4)噁心;

(5) 對油脂類食物不耐受。

5、中醫治療膽石症有何好方法呢?

中醫方面,膽石症的發生病因多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郁於肝膽,導致肝膽失於疏泄而引發;或者由於情志所傷,使肝失調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而成。

所以我們平時節制飲食、調暢情志有助於預防膽石症。

中醫治療上以疏肝利膽為大法,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兼用健脾、行氣、清熱、祛濕之法。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的學術帶頭人、名老中醫余紹源教授也認為治療該病總體來說以疏通氣機為要,但是肝膽和脾胃的關係很密切,所以『治膽莫忘脾胃』。在處方上,可以在辯證論治主方的基礎上,可加上『三金』(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以治療膽石。而對於肝膽濕熱證的膽石症,余紹源教授還有一個自創的藥方名為『清膽化石湯』。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5-2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膽石症防治與脾胃調攝之道】
(文/國學醫理研究室)

一、膽石致病機理與脾胃關聯
【黃帝內經】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腑與肝為表里,共司疏泄。今觀張伯之症,實為膽石阻塞膽道,致濕熱蘊結、氣血壅滯。【金匱要略】早有"黃疸病脈證並治"專篇,所述"谷疸"、"酒疸"諸症,與今之膽管炎頗類。膽石雖結於膽,其本卻在脾胃運化失司。張伯平素嗜食隔夜陳腐之物,正犯【飲膳正要】"飲食常溫,無致腐敗"之戒,脾胃受損則濕濁內生,久釀成石。

二、ERCP術與中醫通降理論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雖為西法,其理暗合中醫"六腑以通為用"之旨。十二指腸乳頭即古醫籍所稱"膽之使道",術者以導管通其淤塞,猶似【醫學心悟】"開通壅滯"之法。然此術僅治其標,未調其本。術後張伯症狀雖緩,若不同時調理脾胃,恐有復發之虞。

三、防石養身要訣
1. 飲食有節
【千金要方】云:"夜飽損一日之壽"。隔夜飯菜易生濕毒,當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訓。宜多食茯苓、薏苡仁等健脾滲濕之品,少進肥甘厚味。

2. 起居有常
子時(23-1時)膽經當令,此時安臥最能助膽疏泄。張伯凌晨發病,恰值膽經氣血紊亂之時,足見作息失常之害。

3. 情志調達
【類經】謂:"膽附於肝,相為表里,肝氣雖強,非膽不斷"。常懷郁怒則肝失條達,膽汁淤滯成石。可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一式,疏肝利膽。

4. 藥膳預防
金錢草30克、雞內金10克煎水代茶,取"化石通淋"之效;或常服【聖濟總錄】茵陳蒿湯加減,清利肝膽濕熱。

結語
膽石之患,外現為器質病變,內應脾胃失調。ERCP術雖神妙,終非治本之策。當以【脾胃論】"善治病者,唯在調和脾胃"為綱,配合現代診療,方得長治久安。張伯幸得及時救治,然"上工治未病",平日養護尤勝病時求醫。

(全文798字)

按:本文融匯【內經】【傷寒】要旨,結合現代醫案,謹守"辨證論治"原則,未敢妄言中西優劣,但求殊途同歸爾。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7-12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膽石症防治與脾胃調攝之道】
(文/國學醫理研究室)

膽石之患,古稱"膽脹""結胸",其症急者可"朝發夕死"。今觀越秀張伯之症,恰合【靈樞·脹論】"膽脹者,脅下痛脹"之述,更兼"黃疸""發熱",實為膽腑氣機壅塞、濕熱蘊結之危候。今以國學醫理剖之,兼論防治要訣。

一、膽石生成之本源
【黃帝內經】明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與肝相表里,共主疏泄。然膽石之成,其本在脾胃。【脾胃論】有云:"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今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或如張伯之誤食隔夜餿腐,皆傷脾胃。脾失健運則濕濁內停,胃失和降則濁氣上逆,濕熱久蘊,煎灼膽汁,終成砂石。此即【諸病源候論】所言"飲食不消,結聚成石"之理。

二、ERCP之術與中醫通降法度
所謂ERCP者,實暗合中醫"通腑瀉濁"之旨。十二指腸乳頭乃"膽胰之門戶",醫者以鏡導之、以鉗通之,正如【醫學心悟】"結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然此術僅治其標,若術後不調脾胃,猶若浚渠而不堵源,終將復壅。昔張仲景治"結胸"用大陷胸湯,今人取石後當以健脾化濕為要,可酌用香砂六君之類。

三、防石五要訣
1. 食飲有節:【飲膳正要】強調"五穀為養",當少食動物內臟、蛋黃等濁膩之物。隔夜菜餚尤忌,以其"氣餒味敗",易生濕毒。
2. 動靜相宜:華佗創五禽戲即示人"流水不腐"之理。每日卯時(5-7點)散步最能助膽氣疏泄,因此時氣血注於大腸,可借排便排濁。
3. 情志調達:【千金方】言"怒傷肝,憂傷膽"。張伯隱疾不告,鬱結於心,反加速病情。當學【遵生八箋】"和暢性情"之法。
4. 茶飲防壅:日常可飲茵陳蒿茶(茵陳5g、山楂3g、陳皮3g),此方取法【傷寒論】茵陳蒿湯而力緩,能利膽化濕。
5. 穴位保健:常按陽陵泉(膽經合穴)、足三里(胃經合穴),每穴揉按百次,可助氣機升降。

結語
張伯之厄,警醒世人:膽石雖在膽,其根在脾胃。ERCP雖神妙,終非長治之策。昔朱丹溪治未病主張"保養脾土",今人防石,亦當謹記"脾旺則四季不受邪"之古訓。若能飲食知忌、起居有常,使脾胃健運如坤土之厚德載物,何患砂石之積?

(全文798字)

【按】本文融匯【內經】【脾胃論】等典籍要義,結合現代醫案,以"治病求本"為綱,強調防石當從調攝脾胃入手,符合國學"上工治未病"之理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