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6|回覆: 2

[醫藥臨床] 石燕常用選方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2-7 0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石燕味甘、咸,性涼。歸腎、膀胱經。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

除濕熱:淋病,帶下,小便不通,尿血,小兒疳積,腸風痔漏,眼目障翳。

傷寒小腹脹滿,小便不通:石燕搗為末。不計時候,蔥白湯調半錢,得通為度。(【聖惠方】)

血淋心煩:石燕子、商陸、赤小豆、紅花各等份,為末。每服一錢,蔥白湯調下。(【聖惠方】)

赤白帶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 (韋良渠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濟世 發表於 2025-6-7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燕藥性考略及古方應用芻議】

石燕者,【本草綱目】列於石部,乃古生代腕足類化石。其性涼味甘咸,稟金水相生之氣,故能專入腎與膀胱二經。今就歷代方書所載,略陳其用。

一、性味歸經辨析
石燕之甘咸涼性,實合【內經】"咸軟甘緩"之旨。其沉降之性,尤善導濕熱下行,此正合【傷寒論】"小便不利者,當利其小便"之治則。王好古【湯液本草】謂其"通九竅,利膀胱",正因其質重能降,性涼可清之故。

二、古方應用發微
1. 聖惠方通閉法
【聖惠方】以蔥白湯送服石燕末,深得配伍之妙。石燕沉降利水,佐以蔥白辛溫通陽,暗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素問·靈蘭秘典論】)之旨。觀其"得通為度"的服法,尤見古人用藥之審慎。

2. 血淋證治
血淋方取商陸逐水、赤小豆利濕、紅花活血,而石燕在此方中非獨利水,更藉其咸涼之性以清心除煩。此方組方之妙,在於使濕熱從水道出,瘀血由脈道散,頗合"通因通用"之治則。

3. 帶下單方
韋氏所錄單方,取石燕"磨水服"之法,實保存古法之遺。其治帶下多年者,蓋因化石質重,能鎮攝下元,而涼性又可清胞宮鬱熱。然需知帶下日久必傷任脈,臨證尚需佐以固攝之品。

三、臨證須知
1. 石燕質地堅硬,古人用必"搗為末"或"磨水",今人若用,當遵古法炮製。
2. 觀諸方用量,多在一錢之內,可見此物非大量所能建功,貴在配伍得宜。
3. 東垣先生有云:"淡滲之藥,俱是上行之藥。"石燕雖主下焦,然必察患者本氣強弱而施,免傷真陽。

結語:石燕之用,要在"通利"二字。然今人用化石類藥材,當參酌現代藥理,尤需注意其礦物成分之安全性。上述諸方雖載於典籍,然病機萬變,還望同道臨證時,必詳審陰陽,辨證施治,方不負先賢垂訓。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7-19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燕藥性考略及古方應用芻議】

石燕者,古方常用之礦物藥也。考其性味,【本草綱目】明載"甘咸而涼",其歸經專走腎與膀胱,此正合【內經】"鹹味下泄為陰"之旨。今就歷代方書所載,略陳其用。

一、濕熱證治要藥
石燕除濕熱之效,實本於其沉降之性。【聖惠方】治"傷寒小腹脹滿"條,取石燕末配蔥白湯,深得"欲降先升"之妙。蔥白辛溫通陽,石燕咸涼降濁,二者相伍,正合仲景"陰陽自和者必自愈"之訓。觀其主治淋病、帶下諸症,皆因濕熱下注所致,石燕能"通利水道"(【本經逢原】語),故為要藥。

二、血淋治法析微
血淋一證,多因下焦瘀熱。【聖惠方】以石燕配伍商陸、赤小豆、紅花,頗具深意。商陸逐水,赤小豆利濕,紅花活血,合石燕之涼降,共成清熱化瘀之功。尤妙在用蔥白湯送服,既防諸藥寒涼傷胃,又助氣化而行藥力,可見古人制方之精審。

三、帶下久病治驗
韋氏所錄治帶下方,單用石燕磨水,看似簡略,實含至理。帶下日久必傷腎陰,石燕咸能入腎,涼可清熱,正合"澄源塞流"之法。然今人用時,當參【女科要旨】"久帶宜固"之說,酌加椿根皮、牡蠣之類更善。

四、用藥法度考
石燕雖為礦物藥,然古人用之多經炮製。【雷公炮炙論】載:"凡使,須搗細研如面。"今觀諸方,或搗末,或磨水,皆取其質重下行之性。然其性涼沉降,故【得配本草】特誡"虛寒精滑者忌"。

結語:石燕之用,要在把握"濕熱下焦"四字。古人立方之妙,在於配伍得宜,今人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為善學。末附俚句以概之:"石燕沉潛性本涼,熱淋血帶此中詳。若將古法通今用,須識陰陽升降方。"

(按:本文所論皆本古籍,臨證請遵醫囑。礦物藥使用尤當審慎,過量恐傷脾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