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5|回覆: 2

[醫藥臨床] 簡便廉驗巧治病臨床驗案2則

[複製鏈接]
閔加亮 發表於 2020-6-7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筆者一直在湖南省瀏陽市基層醫院工作,簡便廉驗是筆者臨床工作特點。巧用經方和時方結合,辨證施治,對中醫內科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及中醫婦科病有很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

典型案例一

何某,男,49歲,2019年9月6號初診。訴自覺兩脅肋疼痛不適半年,伴左胸部、胃脘部、少腹部、右肩胛處,遊走性疼痛,脾氣暴躁,舌質淡紅,苔白,舌邊有紫點,脈弦。患者曾去他院就診,未發現問題。現來我院診治。

辨證:肝鬱氣滯,氣滯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活血止痛。

藥方:方用柴胡疏肝合巔倒木金散。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0g,陳皮10g,甘草10g,廣木香15g,鬱金20g,服藥7服。患者服藥後矢氣頻作,服7服後,說服藥後效果很好。再服7服而愈。

按:經過望聞問切四診之後,知其曾大發脾氣,暴怒傷肝,肝氣鬱結,氣滯兩脅,兩脅肋疼痛,由於辨證準確,然後理法方藥,選方正確,才取得較好的療效。

典型案例二

熊某,女,32歲,2016年4月l2日初診。患者高熱咳嗽氣喘半月,在他院治療無效,求治於我院。見患者咳嗽氣喘,發熱半月未退,精神疲乏,咳時胸抬高,脅肋凹陷,消瘦,不思飲食,神志不清醒,咳時吐黃稠痰,大便5日1行,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痰熱閉肺。

治法:清熱滌痰,宣肺定喘。

方藥:五虎湯加生大黃,金銀花,魚腥草。藥物:炙麻黃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10g,陳茶葉一撮約3g,生大黃10g,金銀花30g,魚腥草30g。4服。囑生石膏先煎30分鐘,生大黃後下。患者服第1服藥後12小時,體溫降至38.2℃,大便瀉下許多臭穢物。服第2服藥後體溫達37.5℃。第3服藥後,體溫已至正常,咳喘全減。第4服藥後,咳喘全無。患者再留院觀察2天,已不發熱,稍微有點咳嗽,要求出院。後專程告知已痊癒。

按:【醫宗金鑒】記載:『暴喘傳名馬脾風,胸高脹滿脅作坑。鼻竅煽動神悶亂,五虎一捻服最靈。』五虎湯即麻杏石甘湯加茶葉,用治暴喘發熱,其效甚捷。患者治療半月未愈,用4服中藥治癒。(閔加亮 湖南省瀏陽市集裡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亀井絵里 發表於 2025-7-15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兩則驗案論"簡便廉驗"的臨證思維要旨】

湖南省瀏陽市集裡醫院閔加亮醫師所錄二案,誠得中醫"簡便廉驗"之三昧。細究其診療理路,可見經方時方之妙用、四診合參之精微,實為基層中醫臨證之典範。今試析其要義,以彰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

案一脅痛證治,深得【內經】"肝主疏泄"之旨。患者脅肋遊走作痛伴情志失調,顯系肝鬱氣滯之候。閔師取法【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合【醫宗金鑒】巔倒木金散,以柴胡為君疏達少陽,佐香附、鬱金解郁通絡,更妙在木香與鬱金相配,取"氣行則血行"之意。尤值稱道者,乃其察舌邊紫點而知氣病及血,雖未用蟲類破血之品,然川芎、鬱金已寓活血於行氣之中,正合葉天士"初病在氣,久必入血"之訓。

案二馬脾風證尤見功力。患者高熱喘咳半月不退,閔師斷為痰熱閉肺,徑取【醫宗金鑒】五虎湯加味。此方本由麻杏石甘湯加陳茶葉構成,師仲景法而別出機杼。其加生大黃通腑瀉熱,暗合吳鞠通"肺與大腸相表里"之論;金銀花、魚腥草並用,則融溫病學派清熱解穢之法。最妙在生石膏先煎、大黃後下之舉,既存石膏清透之性,又留大黃峻下之力,深得煎服法要訣。觀其藥後熱退喘平,正是肺氣宣肅得復、腑氣通調之效。

此二案啟示有三:其一,辨證貴在精準。前案從情志因素參合舌脈斷肝鬱,後案據胸高脅陷辨痰熱,皆本【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旨。其二,用藥重在配伍。疏肝不廢和血,宣肺必兼通腑,處處體現臟腑相關理論。其三,效驗源於傳承。五虎湯本為兒科急症方,閔師活用治成人喘咳,正是"異病同治"之妙用。

當今基層醫療,尤需此等"握四診之樞機,合經時之妙用"的診療智慧。然須申明:文中方藥雖效,仍當遵循"辨證論治、個體施方"原則,切莫拘泥成方。吾輩臨證,當如閔師般既宗經典又識變通,方能使簡便廉驗之法真正惠及黎庶。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7-17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兩則驗案論"簡便廉驗"的臨證思維與經方活用】

湖南省瀏陽市集裡醫院閔加亮醫師分享的兩則驗案,生動展現了基層中醫"簡便廉驗"的診療特色。案一以柴胡疏肝散合巔倒木金散治肝鬱脅痛,案二以五虎湯加味療痰熱閉肺,皆體現了"辨證求本,方證相應"的經方運用精髓。筆者試從國學與醫理角度略作闡發。

案一肝鬱脅痛證,實為【內經】"木郁達之"理論的具體實踐。患者脈弦脅痛、暴怒傷肝之象,正合【素問·髒氣法時論】"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之述。柴胡疏肝散取法四逆散架構,佐以木香、鬱金組成"巔倒木金散",暗合【本草綱目】"木香調諸氣,鬱金入心及包絡"的藥對配伍智慧。尤妙在通過矢氣頻作這一"氣機得暢"的排病反應,驗證了【醫宗金鑒】"氣行則血行"的治療機理。

案二痰熱閉肺證的處理更顯經方活用之妙。五虎湯本為【醫宗金鑒】治療馬脾風急症之方,閔醫師加生大黃、金銀花、魚腥草三味,既承襲了仲景麻杏石甘湯的清氣分熱框架,又融入了吳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溫病治法。生石膏先煎、大黃後下的煎藥法度,深得【傷寒論】藥物煎煮精髓。患者服藥後"先下臭穢,繼退高熱"的轉歸過程,恰是【溫熱論】"透熱轉氣"理論的生動體現。

兩案共同彰顯了三個層面的國學醫道:其一,診斷上"見微知著",從舌邊紫點辨血瘀、從咳時胸抬察肺閉,體現了【難經】"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診法境界;其二,治療上"以簡馭繁",用不足十味藥的經方組合解決複雜病症,暗合【周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的哲學思維;其三,用藥上"因地制宜",魚腥草、陳茶葉等地方藥材的選用,踐行了【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的實用主義精神。

當代中醫臨證,當以閔醫師此類驗案為鏡,既需恪守【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的辨證準則,又要發揚【大醫精誠】"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治學精神。所謂"簡便廉驗",實乃建立在對經典理論的深刻把握與臨床經驗的反覆錘鍊之上,非刻意求簡而簡,實乃"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醫道化境。學者當於此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