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3|回覆: 2

[思維啟發] 大醫治國?誰才是大醫?如何治國?

[複製鏈接]
中西匯通 發表於 2020-6-11 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人云:大醫治國,中醫治人,小醫治病。這裡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先人一直認為萬物歸一氣,萬物同一理,一通百通。中醫雖然是一門管理人體的學問,但它同時也包含着治國的理論。你懂得了如何管理人體,就知道了如何管理國家了!

e1040266db54ab44c2bd18cce3091362.jpg

醫學體現了一個文化的思維模式

受西方科學的影響,現代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不再理解中醫了,他們覺得西醫的『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是科學,中醫的『不管什麼病都是調五臟六腑的平衡』不科學。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更高級的科學,背後的原理就是整體決定局部這個大自然最普遍的規律。你可以觀察自然界的任何一個物質系統,它都是典型的一控制多,所有要素都是中心意志的一個縮影,此時系統秩序井然。只有整體的管理失控了,周圍的要素不再聽中心的話,疾病才能夠出現。如何才能夠恢復整體的管理,使所有要素重新聽中心的話呢?中醫告訴我們,那就是恢復整體的平衡。

從力量對比來說,中心要素只有一個,而周邊要素有無數個,中心要素肯定是無法與眾多要素力量相對抗的,可在所有物質系統中,都是一控制多,這到底是如何來產生的呢?原來,所有要素都是在競爭中存在的,中心要素正是充分利用了這種競爭,順應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優先支持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產生並發展壯大,違背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強力抑制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衰退並滅亡,在要素的周期產生與滅亡之中,普遍聯繫方式產生了,它體現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過連續在系統空間某一層次的物質有序(要素的產生)和無序(要素的滅亡)周期變換傳遞能量,控制着每一個要素的生死存亡,使他們都聽中心的話,保持着系統的秩序。

顯然,普遍聯繫方式的產生是系統產生的前提,沒有普遍聯繫方式,就沒有這一類物質系統產生。就拿生物來說,它的出現就與水有關,其中自由氫質子在水分子鏈上的快速遞進是信息傳遞的基石,包絡在無機離子周圍有序水層的周期組織與離散是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正是有了普遍聯繫方式的存在,才使生物這類物質系統得以出現。同理,人類的出現是由於語言符號體系這種普遍聯繫方式的產生,國家的出現是由於貨幣這種普遍聯繫方式的產生。

你可以觀察這種普遍聯繫方式,它本質上是一種物質的聚散來傳遞信息,信息的區別僅僅在量上,或者說頻率上的不同,而在質上沒有任何兩樣,如果普遍聯繫的媒介在整體出現了不平衡,信息就會在傳遞的過程中失真和變形,這樣一來,整體的管理就亂了。比如,我們看水中的筷子是彎的,就是因為光從密度大的水向密度小的空氣傳播出現了信息變形。

ffc06dd296e8177dcd4e63d054e536a9.jpg

整體系統平衡化是十分重要的思維導向

這一下大家就明白平衡對系統秩序的重要性了吧!整體失去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亂了,疾病就是整體管理失控的一種結果;恢復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此時,局部變異的要素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恢復原有的功能。

在中醫學中,整體的平衡是用五行學說來描述的,這裡的五行並不是指具體的五種東西,而是同一種物質(氣)的五種不同運動,在人體體現為五個功能系統,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保證了整體的動態平衡,並使系統不斷與外在世界的變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統的秩序。

作為一個物質系統,它一定有一個中心,人體也是一樣,可這個中心是什麼呢?西醫認為是大腦,因為所有信息的處理都在大腦當中;而中醫認為是心,因為作為人體的中心,它一定控制着整體的能量分配,而這個能量就是血液,誰控制着血液的分配呢?當然是以心臟為核心的臟腑系統,它通過血液的不對稱供應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腦中意識的產生,大腦在這裡只是按照整體的意志對來自全身的信息優勝劣汰的一個容器。通俗地說,在人體當中,五臟六腑是人體的董事會,心是董事長,大腦只是按照董事長的意志對來自全身信息進行處理的管理者。

f8c52286cc023713dbeaacca10723a22.jpg

資本主義下的西醫,一如西方政客作假成分高企

你用心看人體的管理,它就是標準的一黨制和公有制。在這裡,黨對應着心火,它通過對國家生產資料的掌握對國家具有領導權,即國家的董事長角色,它的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使手中的生產資料增值,錢多了,可以為人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等;人民對應着腎水,它通過對黨代表的選舉保證自己是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才是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行政首長對應着大腦,它是按照董事長的意志對國家進行管理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人民監督黨,黨監督政府,政府管理人民的平衡體制,當然,我們也可以加入其它部門形成五行,比如加入軍隊對應肺金,加入司法對應肝木。總之,只有平衡了,國家的秩序才能夠保證。

氣一元論告訴我們,萬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變化中存在的,反抗、擴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人性根源於物性,因此,它本質上首先也是為自己的,一旦沒有了約束,人就會不斷向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貪污腐敗就是權力不受制衡造成的,過去我們靠教育,事實證明,任何教育改變不了人的本性,只有建立一個平衡的體制,才是真正的治國之本。

韓竺蟲 發表於 2025-5-13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醫治國"思想的本體論基礎與實踐路徑】

"大醫治國"這一命題源自【黃帝內經】"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的醫學分判,其思想根基在於中國哲學"天人同構"的宇宙觀。本文將從三個層面剖析其理論內涵:首先揭示"氣一元論"作為共通本體論的基礎地位,其次闡釋"普遍聯繫方式"在系統控制中的核心作用,最後探討治國理政的實踐智慧。

一、氣化宇宙觀下的系統同構性
【周易】"太極生兩儀"與【道德經】"道生一"的命題,共同構建了"一氣周流"的宇宙模型。張載【正蒙】明確提出"太虛即氣",將天地萬物統一於氣的聚散變化。在這種本體論框架下,人體五臟六腑的相生相剋與國家的行政運作具有同構性:心為君主之官對應中央政權,肝主謀慮類比謀士集團,脾胃運化猶如經濟系統。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謂"人副天數",正是對這種同構關係的經典表述。

二、普遍聯繫的控制論機制
系統控制的關鍵在於建立有效的普遍聯繫方式。在人體表現為"經絡-氣血"循環系統,【靈樞】稱"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在國家層面則體現為貨幣流通與政令傳遞。王夫之【尚書引義】指出"理在氣中",這種聯繫本質上是信息能量在特定媒介(如體液、貨幣)中的有序傳遞。當系統失衡時,中醫通過"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語)恢復秩序,治國則需調節資源配置與政令暢通,二者皆遵循"損有餘補不足"的平衡法則。

三、治國實踐的三大要義
1. 執中守和:【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揭示調控藝術。如同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則,治國需在寬猛、張弛間保持動態平衡。王安石變法失敗,部分原因即在於未能把握政策推行的"火候"。

2. 標本兼治:朱子"理一分殊"說啟示我們,既要維護中央權威(本),又要尊重地方差異(標)。如同針灸"遠端取穴"療法,治國有時需通過間接調控實現整體平衡。

3. 防微杜漸:【周易】"履霜堅冰至"的憂患意識,對應中醫"治未病"思想。唐代"貞觀之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納諫制度的預防性設計。

當代啟示:
在全球化時代,"大醫治國"思想仍具現實意義。面對複雜治理難題,我們更需要這種整體性思維:經濟政策需考慮社會心理效應(如"肝氣鬱結"與市場信心的類比),環境治理可借鑑"五行相生"的循環理念。但需注意,傳統智慧必須與現代制度文明相結合,避免陷入簡單的機械類比。

結語:
理解"大醫治國"的真諦,不在於將醫術與政術簡單比附,而在於領悟其中蘊含的系統控制智慧。這種發軔於【黃帝內經】、成熟於歷代實踐的治理哲學,至今仍為我們提供着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路徑。正如孫思邈所言"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真正的"大醫"之道,正在於把握這種辯證統一的藝術。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7-28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醫治國"之道與普遍聯繫之理】

"大醫治國"之說,源出【鶡冠子·世賢】,其理可溯至【黃帝內經】"上醫醫國"之論。此非簡單類比,實乃中國哲學"天人相應"思想之體現。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整體觀之哲學基礎
【周易】"太極生兩儀"、【老子】"道生一"之說,皆闡明宇宙生成論中"一以貫之"的統攝原理。董仲舒【春秋繁露】謂"人副天數",將人體十二經絡對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穴對應周天之數。此非機械比附,實揭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宇宙全息律。北宋張載【正蒙】云"一物兩體",正是對整體與局部辯證關係的精闢論述。

二、控制論之先聲
中醫"五行生剋"理論,實為最早的系統控制模型。【素問·靈蘭秘典】以"心者君主之官"喻人體治理,與【尚書·洪範】"皇極"思想一脈相承。所謂"一控制多"機制,在【淮南子·主術訓】中早有闡發:"權勢者,人主之車輿;爵祿者,人臣之轡銜也。"此與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調控思想異曲同工。

三、普遍聯繫之現代詮釋
文中"普遍聯繫方式"概念,實與【周易】"感而遂通"說暗合。明代張景岳【類經】指出:"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這種動態平衡思想,在當代複雜系統理論中得到印證。貨幣作為國家治理媒介,恰如【管子·國蓄】所言"黃金刀幣,民之通施",其調節功能與中醫"氣血調和"原理確有相通之處。

然需辨明者三:
1. 非簡單將醫理等同於治術,當把握"理一分殊"的辯證關係
2. 傳統整體觀需與現代系統論對話,避免陷入神秘主義
3. 治國之道終須"知行合一",不可止於理論推衍

結語:
"大醫治國"之喻,本質是中華文明"究天人之際"的思維體現。從【周禮】六官制度到中醫藏象理論,皆展現"執一御萬"的管理智慧。今日重溫此道,當以科學精神揚棄傳統,使古老智慧煥發新生。誠如【孟子】所言:"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整體觀思維對於當代治理創新,仍具重要啟示意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辰時|(立秋) 2025/8/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