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8|回覆: 2

[文化熱點] 盧理湘:不建議年輕人學道

[複製鏈接]
小遊戲 發表於 2020-1-17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建議年輕人學道



盧理湘

有年輕道友垂詢,統一答覆之。

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完成學業,開拓事業的黃金時期;更是組建家庭,育兒孝親的關鍵節點。這些都需要年輕人努力奮鬥,希望不要將大把時間用在學習道教、佛教上面,尤其希望不要鑽研內丹經典!

內丹經典,是前賢修行的理論和經驗總結。如無真正的明師指點,自己瞎琢磨,瞎煉,極有可能會出問題,包括生理和精神層面!筆者訪道,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出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命沒了,一切歸零。

真正的明師,現代社會寥若晨星,極為罕見。那些在社會上著書、辦班、講學之流,修證均極為有限,絕大多數是連性命雙修門都未入,為衣食、名利計而矣!為衣食禪、名利道。

真正的實修,與偽邪之道、社會上流行的東西有本質不同,而與內丹經典相合。

自己生病,去看醫生。不要相信那些宣傳煉功治病,有病不去醫院的邪說。醫學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同樣是人類文明的成果。

修真路上,自古以來,白骨累累,不是每個人都達到屍解而仙的境界。達到此境界的人,不慕名利,和光混俗,只待世緣一了,棄殼飛升。

內丹經典,直指極少,多為隱語、比喻,故修行需極聰明,如智力太差,斷難理解!如確實有興趣,可在家工作的同時,多讀經典,也許有萬一的機會,親近明師,融會貫通。筆者以前詢道,遍求海岳,待師傳訣時,師一句,吾舉三、五種祖師之言對之。

我們的民族,正處在復興的大好時機,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與其把時間用在鑽研不易懂、無法下手的內丹經典上面,不如去提升自己的學業,為國家多作貢獻。

待到事業有成,自己退休,家中諸事已安頓好。如父母歸山、子女長大成人,可以出門訪道,如此才能兩不誤。這個年紀的你,經歷世事,人情練達,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坐進此道。

年輕人雖不用築基,極易成就,但血氣方剛,不成熟。尤其未看破色字,極易事敗,不似修煉有成者之篤定也。

是以不建議。

衷心期望年輕人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過程中,誠實勞動,同時也承擔國家、社會和家庭之義務,時光匆匆,白駒過隙,『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6-24 00: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青年學道之宜慎——答盧理湘道友】

盧道友【不建議年輕人學道】一文,頗具現實關切,其言諄諄,其理鑿鑿。然道學傳承關乎中華文脈,青年向道亦非全無可取,今試以三端析論之。

一、時序之辨:青年學道當知進退
道友謂青年當以"立業成家為先",此誠儒家"修身齊家"之正理。然【周易】有"時中"之訓,【禮記】言"時教必有正業",青年涉道貴在"知時"。昔王重陽廿八歲遇仙,白玉蟾十二歲慕道,皆因時節因緣殊異。今之青年若確具道根,不妨以"游於藝"之心略窺門徑,如蘇軾【日喻】所言"道可致而不可求",存養心性而不廢世務,方合"極高明而道中庸"之旨。

二、師承之慎:辨偽存真尤為要務
道友痛陳"明師難遇"之弊,實發人深省。【悟真篇】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然【道德經】亦言"大道甚夷,而人好徑"。今人學道,當效法張伯端"遍參禪門"之誠,更須具韓愈【師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智。青年涉獵道典,宜從【清靜經】【坐忘論】等基礎經典入手,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待機緣成熟再訪明師,切忌輕信"神通""速成"之說。

三、性命之學:知行須合聖賢之教
內丹之學,本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大學問。朱熹注【周易】謂:"聖人作【易】,本為垂教",青年習道當首重義理。如【黃庭經】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與【孟子】"養浩然之氣"互通。今之青年若能將丹道"貴生"思想轉化為自律精神,以"守一"之道應對信息紛擾,反可助益學業事業。此即葛洪所謂"內寶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的真諦。

結語:
青年學道如臨淵履薄,既不可因噎廢食,亦不可孟浪輕進。昔孔子十五志學,七十從心,示人以循序漸進之階;今青年正當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為綱,使道學成為涵養心性的資糧,而非逃避現實的藉口。若能在盡責守分之餘,以"致虛極,守靜篤"之心參究性命,則異日緣熟道成,未始不能為往聖繼絕學,此方為中華道統承傳之正途。

(全文798字)
馬奇 發表於 2025-8-2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青年學道之宜忌——答盧理湘道友書】

盧道友之論,誠為肺腑之言,然其中三昧,尚有可商榷處。今試以【周易】"時中"之道、【論語】"因材施教"之旨,略陳管見。

一、時機之辨當參乾坤消息
【乾】卦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恰合青年奮進之象;【坤】卦六五"黃裳元吉",正應中年守中之境。道友謂青年宜先立業後修道,此說固有理據,然【參同契】云"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豈非明示修行當因時制宜?昔葛稚川二十從鄭隱學道,王重陽四十遇仙而悟,皆證道緣不在年齒。若必待退休始參玄理,恐如【黃庭經】所誡"百二十年猶可還",終成蹉跎。

二、師承之要須明真偽之鑑
道友痛陳偽師之弊,確為的論。然【悟真篇】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非謂絕不可遇,實警求道者當具慧眼。昔張伯端三傳非人而遭天譴,白玉蟾十載尋師終得大道,可見"明師難遇"非"不可遇"。今青年學子若以科學精神考校丹經,以實證態度訪求真師,未必不能如【周易參同契發微】所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三、性命之學貴在知行合一
道友憂青年耽空守寂,此慮甚善。然【中和集】云"金丹大藥人人有",修習內丹未必皆須棄世專修。陸九淵、王陽明皆於仕途證道,曾國藩日記中丹訣隱現,是知"百姓日用即道"。【清靜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之旨,正可與現代心理學互參;【黃庭】存思之法,未嘗不可轉化為壓力調適之術。

四、經世致用方合大道本真
【道藏】首經【度人經】明言"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與道友"為國盡責"之倡本無二致。今青年學道,若能如邵雍【皇極經世】融通天人,似張良運籌帷幄而兼修黃老,豈非更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之真諦?

結語:
【道德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與道友"只爭朝夕"之勉,實殊途同歸。青年學道,當效法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使玄門正法成為涵養心性之資,而非逃避現實之途。如此,則道友之憂可解,而大道之傳亦不絕矣。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書儀格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巳時|(立秋) 2025/8/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