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4|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人體感覺縮小症一例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吾師羊毅,男,副主任中醫師,三台縣首屆名中醫,從醫40餘年,擅長肺、脾胃、肝膽等系疾病的診治。筆者有幸隨師診治一例人體感覺縮小症,現介紹如下:

劉某,男,53歲,2013年1月11日初診。患者1月前在礦上澡堂洗澡後,回到家中突然感覺全身緊縮,發作時意識清楚,持續2~3分鐘,然後全身放鬆,每日發作3~4次。在村醫處服用中藥2劑,無效。其弟接至某市醫院住院治療20天,入院時檢查血糖高,診斷為『抑鬱症、糖尿病』。治療用藥不詳,未見好轉。住院期間曾發生頭昏欲仆地。出院後服用鹽酸丁螺環酮片、氫溴酸西酞普蘭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藥,不效。望其形體壯實,聲音洪亮。自述全身緊縮感時有發生,發作時心裡緊張,但周身、骨節無疼痛,無蟲蟻咬、爬感,手腳不麻木。平素性情急躁,有時悶悶不樂,對事物不感興趣,耳鳴,口乾苦。出院後發生一次昏倒,其母呼之不應,見手指僵硬,口角流涎,雙腳不抽搐,持續兩分鐘醒來後,不知何故躺在地上。舌兩邊紫暗,苔薄膩微黃,脈沉細。師曰:此為郁證、癇症、消渴,為肝鬱化火傷陰,風痰瘀阻脈絡,心神失靈所致。方選四逆散合黃連溫膽湯加減:柴胡10g,白芍20g,枳殼15g,鬱金10g,合歡皮15g,雞血藤15g,葛根15g,陳皮10g,茯苓15g,法夏10g,丹參15g,黃連6g,天花粉10g,熟地10g,甘草5g。上方水煎服,2日1劑,暫服1劑。

1月14日二診:服藥後,未有身體縮小感和昏倒發生,舌兩邊紫暗,苔薄膩微黃,脈沉細。用藥取得初步效果,上方略作加減,水煎服2劑,再診。

1月18日三診:自述未發生縮小感和昏倒。上方去枳殼、熟地,加當歸12g,生麥芽15g,薄荷10g,白朮10g,天麻12g,白芍增至30g。3劑,水煎服。

2月14日四診:自述無不適。柴胡10g,白芍20g,枳殼15g,鬱金10g,合歡皮15g,黃芩10g,丹參15g,白朮15,茯苓15g,麥芽15g,龍骨30g,甘草5g。2劑,水煎服。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筆者自所能查閱的文獻,均見於【名醫類案】所記載的病例,言其身軀均漸漸縮小如嬰兒,但未述病因、病機。清·俞震在【古今醫案按】中認為:『是即其人死亡之兆也』。本例身體未發生實際縮小,僅感覺障礙,與之不同。患者平素情志不舒,肝氣抑鬱,疏泄不及,氣血津液阻滯,所藏之血不能供養心神,則出現全身縮小的異常感覺。肝主一身之筋膜,氣血津液不能滋養筋膜、經脈,則筋膜痙攣,如【素問·痿論】云:『肝氣熱則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也會出現身體縮小的感覺。肝鬱化火傷陰,水不涵木,致手指僵硬、昏倒。故用柴胡、枳殼、鬱金、生麥芽疏肝解郁;黃連、薄荷、黃芩清肝火;白芍、甘草、葛根、天花粉生津滋液、解肌,柔潤舒緩筋脈;當歸、熟地、雞血藤、丹參、合歡皮、龍骨養血安神;二陳湯祛除痰濁阻滯;天麻祛內外之風。諸藥合用,則一身氣血津液再無滯礙,筋脈、經筋得以舒展,病症自解。(龔鵬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中醫骨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史向 發表於 2025-5-13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論治感覺異常案之臨證思辨】

本案所述"人體感覺縮小症"實為臨床罕見之知覺障礙,考諸【內經】"肝主謀慮""膽主決斷"之論,患者情志失調與肝膽功能紊亂顯見相合。今就羊師診治思路析之如下:

一、病機闡微
患者形體壯實而脈見沉細,顯系"大實有羸狀"之候。肝鬱化火傷陰為本,風痰瘀阻為標,形成"郁、火、痰、瘀"四端交織之複雜病機。其發作性緊縮感乃肝風內動之兆,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而突發昏仆、口角流涎,則符合【證治準繩】"痰厥"特徵,屬風痰上擾清竅所致。

二、方藥解析
羊師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合黃連溫膽湯化痰清熱,實得"治郁先調氣,化痰必健脾"之要旨。尤妙在:
1. 重用白芍30g柔肝熄風,暗合張錫純"鎮肝熄風"之法
2. 葛根、天花粉配伍,既生津止渴又升清降濁
3. 後期加龍骨潛鎮浮陽,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三、古今鑒辨
較之【名醫類案】所載形骸萎縮之危候,本案屬功能性感覺障礙,預後迥異。俞震"死亡之兆"論斷乃針對器質性病變,而羊師把握"肝為剛髒,體陰用陽"特性,通過調暢氣機、滌痰化瘀收效,印證了【臨證指南醫案】"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之論。

四、臨證啟示
1. 情志致病當重視"肝-膽-心"軸系調節
2. 怪異感覺障礙需從"痰瘀互結"論治
3. 糖尿病合併精神症狀者,宜肝脾同調

此案提示:中醫辨治奇症,不必拘泥於古籍所載形似之證,而當把握病機本質。羊師治法既承仲景和解少陽之旨,又融東垣脾胃學說,更參葉天士絡病理論,可謂博採眾長之典範。然病家情志調攝尤為關鍵,醫囑宜配合導引吐納,方收全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