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1|回覆: 2

[醫藥臨床] 元氣神機法治癒大面積頑固濕疹醫案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某,女,50歲,雙手及手臂濕疹十餘年。每年5月至10月底發作,瘙癢嚴重,經常抓破皮膚,影響睡眠。期間曾多次就診,中西藥均有嘗試。曾於廣安門醫院服中藥湯藥半年余,多為苦寒之藥,不效;僅激素外用時有效。目前使用激素也不如以前有效了。自述搔癢嚴重時似百爪撓心、坐臥不寧。飲水喜溫,怕涼。小便正常,便秘十餘年,大便經常三四日一行。

2016年8月10日首診:刻下見雙手及小手臂大片皮疹,散在多個紅點撓抓印,均高出皮膚,多個紅點見出血、流水狀。舌邊尖紅;左脈弦滑,右脈細、水滑,右關略不足,右尺偏浮。

方藥:五苓散(煎服)加歸一飲(煎湯外洗)。五苓散:肉桂6g,茯苓9g,豬苓9g,澤瀉15g,白朮9g,5劑,煎服。歸一飲:制附子10g,乾薑15g,大棗20g,5劑,煎湯外洗(泡患處)。

囑:保證睡眠,少食辛辣、油膩食物。

2016年8月15日二診(筆者電話問診):患者感覺大便通暢,每日一行。晨起服湯藥後即有大便,患者對此感覺人很舒暢。睡眠較前好轉。濕疹大部分已經結痂。瘙癢明顯減輕。濕疹下午會發癢,有點紅。患處原抓破的地方泡手及手臂時略有刺激的感覺。

方藥:守前方5劑,但未煎服。

2016年8月25日三診:患者雙手以及手臂原患處濕疹基本痊癒。尚有結痂,患處皮膚明顯變淡。僅餘右肘窩處銅錢大小皮膚仍下午有點瘙癢,但已可忍受。大便通暢,睡眠好。舌質暗,苔少。左脈滑、偏沉,尺弱;右脈滑而有力、脈位偏上。

處方:原方治療(見上述首診處方),5劑。然後改用歸一飲原方服用以及外洗,10劑。

2016年8月30日改為此處方:制附子6g,乾薑9g,大棗12g,10劑,水煎服,藥渣煎湯外洗。

隨診:服藥、外洗5日,瘙癢已無。雙手以及手臂原患處濕疹基本痊癒。

醫案分析

病在膚表,每年春夏季節發作,遷延不愈。時作時止,瘙癢,此為風邪也。【內經】曰:『風者,善行而數變』『風氣藏在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濕疹撓抓以後流水,此為濕邪。其發生原因可能為暑季已有暑熱在先,突遇寒涼(如進入空調屋內、沖涼等),腠理閉塞,濕熱閉郁在內,汗水停聚皮下。患者可能當時正氣尚充足,故病邪未完全入里,濕(熱)邪停留於半表半里(三焦)之中。加之脈滑,示三焦水停。故濕邪為其主要病因。患者便秘10餘年,谷道不通,易引起廢水、濁氣留駐,導致三焦氣機受阻、體內津液輸布失常。未及時排解的廢水濁氣刺激皮膚,也易引起瘙癢。故考慮濁氣不降為次要病機。患者濕疹每年於5月至10月底發作。春為甲乙木,生發之機漸長;夏為丙丁火,火曰炎上,故春夏主陽氣生發,而風、(濕)熱之邪氣亦為陽邪,同氣相求,故春夏易引發濕疹發作。至秋分(陽曆10月底)時,陽氣收斂,陰氣漸長。故風邪、濕熱邪也隨之漸收斂、而暫不發病。

五苓散:在【傷寒論】中五苓散為表里雙解之劑。【傷寒論】中有八個條文提到五苓散,其中七個條文都有提到『口渴、欲飲水』,還有兩個條文提到『小便不利』。故後世在方證對應中,常將『口渴、小便不利』作為使用五苓散的重要證據。

本案中的患者,其脈診及病史、病證顯示水停三焦,而五苓散實為治理三焦水停之要藥:澤瀉逐三焦停水是為君藥,豬苓利水道,茯苓淡滲,白朮健脾制水、助脾散精;肉桂宣化通陽、振奮三焦;因肉桂為皮,以皮達皮,故能將諸藥引致皮下。故五苓散外散鬱閉之水熱,內釋膠凝之濕滯。故患者服五苓散後,三焦之水道重新分布,推陳出新。津液得以輸布大腸,故大便通,則廢水、濁氣得排,三焦氣機通暢,『氣行則血行』,同理,氣行則水行。故水道通暢,停聚的水邪得以排泄,患者的濕疹自然減輕。

歸一飲:修復受損的元氣。患者水停三焦、氣機不暢為標,生長之機受抑,元氣受損為本。用五苓散以治標,歸一飲外洗(泡)患處,使藥力滲行於經絡、血脈,一方面修復人體之元氣,一方面也是引元氣直達病所,標本兼治。

故通過五苓散、歸一飲的內服外治,使得反覆發作十餘年的大面積濕疹得以迅速好轉、向愈。當標實已去大部,第二步則直接用歸一飲以治其本,徹底修復患者的元氣,截斷下一次濕疹復發的病機。(張芳芬 北京博愛堂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7-23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元氣神機法治療頑固濕疹醫案闡微】

本案以五苓散合歸一飲治癒十年頑疹,深契【內經】"開鬼門,潔淨府"之旨。患者濕疹逢夏而發,正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傷於暑,秋必痎瘧"之變證。其病機關鍵在於三焦氣化失司,太陽經腑同病,非單純表證可比。

一、病機三要
1. 風水相搏:脈見弦滑而尺浮,乃風邪郁於肌表之徵。【金匱要略】云:"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患者瘙癢如百爪撓心,正是風邪走竄之象。

2. 濕郁三焦:皮疹滲液、脈現水滑,顯系濕邪困阻。尤在涇【金匱翼】指出:"濕邪中人,必先於下半身受之。"本案病發於手臂者,實因三焦水道失調,濕濁逆而上泛。

3. 陽不化氣:便秘十餘年而喜溫飲,右關不足,此非陽明腑實,乃太陰脾陽不運。【傷寒論】159條"大便硬,小便少者,未定成硬"正合此候。前醫誤用苦寒,更傷中陽。

二、方藥精義
五苓散以肉桂易桂枝,取其溫命門以助氣化。白朮健運中州,三苓(茯苓、豬苓、澤瀉)通調水道,暗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訓。尤妙在外用歸一飲,附子振腎陽,乾薑溫脾土,大棗和營衛,俾陽氣周流,則濕邪自化。

三、治療次第
首診通陽化氣,二診結痂便通,示三焦得暢。終以歸一飲內服外洗,遵【內經】"從內之外者,調其內"之法。其效驗印證了張景岳"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論。

四、理論發揮
本案突破濕疹常規清熱利濕治法,從元氣運行着眼,揭示"陽主氣化"在皮膚病治療中的關鍵作用。患者夏季發病實因陽氣外浮,內陽相對不足,突遇寒涼則氣機驟窒。五苓散重啟氣化,歸一飲溫煦根本,正合【傷寒論】"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的深層奧義。

結語:此案啟示臨床當重視三焦氣化理論,對頑固性濕疹需突破"濕熱"表象,深入辨析陽氣運行狀態。元氣神機法的運用,實為對【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理論的具體實踐。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7-30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元氣神機法辨治頑固濕疹醫案析微】

此案乃風邪羈表、濕濁壅遏三焦之典型證候,誠如【素問·風論】所云"風氣藏於皮膚之間",患者十餘年濕疹遷延,正合"邪氣稍留,大氣去之"之經旨。細析其治,有三重樞機尤當闡發:

一、開闔失司當責三焦氣化
患者濕疹夏劇冬緩,此非單純表證,實為三焦氣化失司之候。【難經】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其脈右關不足而尺浮,恰應中焦斡旋無力、下焦虛陽浮動之象。五苓散中肉桂啟命門之火,白朮健中州之土,佐以茯苓、豬苓、澤瀉通調水道,暗合"三焦者,決瀆之官"之要義。尤妙在未循常法投苦寒燥濕,反以溫化水飲為治,正應【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明訓。

二、標本兼治須重火土相生
歸一飲外洗實具深意。附子走而不守,乾薑守而不走,大棗緩急和中,此三味實寓"火生土"之妙。濕疹流水乃脾濕外泛,而患者便秘十餘年,顯系脾失轉輸。【醫宗金鑒】謂"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今反見便秘,正是津液不歸正化之徵。外洗方通過皮毛吸收,既溫通局部氣血,又藉十二皮部影響臟腑氣機,與內服五苓散形成"表里同治"之勢。

三、時序調攝貴在順應氣機
案中特囑"少食辛辣油膩",非僅避助熱生濕,實有深意。【脾胃論】云"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患者右脈細而水滑,已顯中陽不足。五苓散中肉桂用量僅6克,正合"少火生氣"之旨,避免燥烈傷陰。二診大便得通,即是三焦氣化復常之兆,此時停內服藥而專事外治,恰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經訓。

此案啟示有三:首辨濕疹不可拘泥"濕熱"常法,當察三焦氣化;次重外治法與內服藥須形成呼應;末則調護尤需重視中焦運化。昔張景岳言"治病之則,當知邪正,當權輕重",此案正是元氣神機法"扶正以祛邪,調中以達外"的生動體現。濕疹雖愈於皮表,其功實在臟腑氣化之復常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