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 h e1 @! [1 J: I; r \
4 a' \% n2 Z* L " o+ S+ o. f, _1 G1 J
( S0 b$ k+ j% X
主講人:段啟明
7 ~8 n# O$ E @. N j/ X / Z8 [3 u2 e: H
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 . o9 a/ D- o* L! y. V
$ Z5 j' N6 _4 t8 @
4 `# m* p# L6 M; d" L" E+ s4 [0 k 在關鍵的時候都是謀臣出謀獻策,官渡之戰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而袁紹之所以失敗也就是因為他不能夠正確地用這些謀臣,荀本來也是袁紹的人,後來投靠了曹操,另外還有像田豐這樣一些很有才幹的謀臣,袁紹都把他們除掉了,他不能夠信任和使用這些謀臣,是導致失敗的一個最大的原因。而曹操運用了謀臣們的計策,就取得了勝利。 / x- C, F6 k }, }; G
5 P |7 ^ I* q9 |4 O
計謀較量
1 [# N# L5 i- N, a; L5 y% b5 r# P0 L
貫穿 1 R- b. C; O f9 c! G$ y1 y2 h
. b' p0 z2 K5 L+ E" u% H& X
赤壁之戰 , b) A4 A9 K5 M1 T% j4 k! u; p$ f
2 f+ j4 E% A$ r6 j
再說赤壁之戰,書中描寫戰場上的文字是不多的,描寫火燒戰船的文字寫得很好,很精彩,但字數不多,大量的筆墨都是寫戰前、戰後智謀的較量,真正的戰場描寫只有四十五回和四十九回的文字。但是整個的赤壁之戰是從四十三回一直寫到第五十回。
/ u T9 K8 H+ ^! c( J* Z
7 `5 o- F8 V' ~# h6 @ 赤壁之戰中,曹操作為強大的一方失敗了,而孫劉聯軍獲得了勝利,這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計謀的勝負。計謀的勝與負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與負。比如說在戰前,曹操集團本來有人出來勸阻,勸曹操不要去伐吳,這個人就是非常著名的孔融。當時他在曹操的手下,也是一個大謀臣。但是曹操不聽,不僅不聽,還把孔融殺害了。戰爭當中,曹操也總是在計謀較量中失敗,比如用蔣干。蔣干中計是【三國演義》裡寫得非常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曹操讓蔣幹過江,本來這也是一計。因為蔣干跟曹操說,他跟周瑜是老同學,那麼曹操想用這個關係勸周瑜投降。蔣幹過江以後,周瑜則是『將計就計』,結果蔣干中計以後,向曹操傳達了假情報,造成曹操誤殺蔡瑁、張允這兩個水師將領,這是典型的計謀較量上的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