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9|回复: 2

[诗词赏析]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

[复制链接]
中华古诗词 发表于 2018-8-3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全诗赏析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全诗赏析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全诗赏析

听角思归
唐·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
起行残月影徘徊。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全诗注释

1、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故园:故乡。

2、梦破:梦醒。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3、残月:残缺的月。影:作者自己的身影。

译文

梦中我回到了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景象。拂晓梦醒以后,我听到城头上军号悲鸣。此夜梦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见面,情惆怅,只好起来在残月下伴影徘徊。

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破城头晓角哀全诗赏析

《听角思归》是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梦境和梦醒后环境的描写,表现作者深切的思归情怀。前二句说,梦见故园荒芜,醒后又闻晓角凄凉。后二句写残月下独自徘徊,内心的凄凉难以名状。全诗写出了戍边者的思乡之情,表现了对故园对亲人深深思念的真情。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8-8-31 1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卫士,千百年来舍小我而为大家,这位军官诗人,戊边保得一朝天下太平,却饱受思亲之苦。向解放军及华夏卫士们致敬!
吕存 发表于 2025-6-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角思归》诗学发微
顾况此作乃盛唐转中唐之际羁旅诗之典范,其以二十八字构建双重时空,将梦境与现实、听觉与视觉交织成凄怆的审美意境。今从诗法、意象、声律三端析之:

一、时空叠映之法
首句"故园黄叶满青苔"以梦为媒介,呈现故园秋景。"黄叶"与"青苔"形成冷暖色调碰撞,既暗示离乡日久(黄叶堆积),又暗喻人事凋零(青苔滋生)。次句"梦破城头晓角哀"陡转现实,"破"字兼具时空断裂感,使梦中故园与戍城晓角构成强烈反差。此种"梦-觉"结构,较之崔涂"蝴蝶梦中家万里"更显苍凉。

二、意象系统建构
诗中意象呈三重对应:
1. 植物意象:黄叶(衰败)与青苔(寂寥)共构荒芜图景
2. 声音意象:晓角之"哀"与后文"断肠"形成情感共振
3. 光影意象:残月之残缺与孤影之徘徊暗合《周易》"独行愿也"之境
尤值注意的是"角"的符号意义。据《乐府杂录》,画角本为军中警戒之器,诗人却赋予其"哀"的特质,此乃盛唐边塞诗雄浑之音转向中唐哀婉之调的重要例证。

三、声律经营之妙
全诗押平声十灰韵,此韵部本具开阔特性(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人却以入声字"角"(觉韵)、"月"(月韵)穿插其间,形成"平中藏仄"的声情效果。第三句"此夜断肠人不见"采用"仄仄仄平平仄仄"变格,七字中五字为仄,将格律的束缚转化为情感的迸发。

四、诗史定位
此诗可视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之后,王建《十五夜望月》之前的重要过渡。其以个人化的"残月孤影"意象,取代了盛唐边塞诗的群体叙事,开中唐"苦吟派"先声。宋人周弼《三体唐诗》将此列为"虚实相生法"范例,清人黄生《唐诗摘钞》更评:"二十八字中,有无限层折。"

要之,顾况此诗以高度凝练的意象组合,完成了从盛唐气象向中唐风骨的审美转型,其价值不仅在于思乡主题的表达,更在于开创了中唐羁旅诗"以哀景写哀情"的新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