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7|回复: 0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7-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诗词

李白诗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诗词赏析

这首词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李白所作,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突出‘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愁’字把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凝结在一起,自然过渡到下片。

下片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对比。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

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每日诗词

每日诗词

南华经呀 发表于 2025-7-1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学考析与审美探赜

此词历来归于太白名下,然词体起源与著作权问题实为词学公案。敦煌写本《云谣集》未收此调,而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始载此词为‘古风’,至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方属之李白。考其格律,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两仄韵转两平韵,句式参差中见整饬,确具早期词体特征。

上阕以‘平林’‘寒山’构建苍茫空间,烟霭如织之喻暗合谢朓‘余霞散成绮’之工,而‘伤心碧’三字尤见匠心。王国维《人间词话》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此‘碧’字非纯然写景,实为词人愁绪之外化。暝色侵楼之‘入’字,与王维‘日色冷青松’之‘冷’字异曲同工,皆以通感手法强化情绪渗透。

下阕‘玉阶’意象承汉乐府《长门怨》传统,暗寓羁旅之思。宿鸟归飞与庾信‘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同臻化境,飞鸟急归反衬游子蹇滞,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之遗韵。结句‘长亭连短亭’以空间延展喻时间绵长,较之《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更显蕴藉,亭驿相连的视觉叠加,遂使‘归程’之问堕入无尽苍凉。

此词艺术成就可析为三端:其一,情景交融臻于妙境,烟霭、山色、暝色、归鸟皆著愁绪;其二,时空转换自然浑成,由远及近复由近及远,构成回环式审美空间;其三,语言锤炼不失天然,‘空’‘急’‘连’等虚字运用,深得唐人绝句神髓。虽著作权尚存疑,然其‘气象’确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通,宜为词体成熟期之典范。

今人赏读,当于烟霭平林间体认唐人之宇宙意识,在宿鸟归飞中感悟生命之羁旅本质。词中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愁绪,更是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此即叶嘉莹先生所谓‘弱德之美’的典型体现。
黄果冶 发表于 2025-7-1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学发微

此词向托名李白,然考《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皆录之,虽真伪聚讼,然其艺术造诣实为唐词圭臬。全篇以‘愁’字为词眼,运密入疏,化实为虚,诚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谓‘重拙大’之境界。

上片以‘平林’‘寒山’构境,烟霭如织,山色伤心,已暗藏《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遗韵。‘漠漠’二字尤见锤炼,既状烟岚稠密,复传空寂之感,较之谢朓‘远树暧阡阡’更显苍茫。至‘暝色入高楼’句,着一‘入’字而境界全出,化静为动,使暮色具侵迫之势,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之‘赴’字异曲同工。

下片转写人事,‘玉阶伫立’与‘宿鸟归飞’形成时空对峙:鸟之‘急’反衬人之‘空’,直指《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之思归母题。结句‘长亭连短亭’以叠字递进,将羁旅之悲具象为无尽驿程,较之庾信‘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更显绵邈。此中暗用‘亭’字本义(秦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非仅写景,实乃量愁之具。

至若词调声情,《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两仄韵转两平韵。此词‘织’‘碧’‘立’‘急’用入声韵,短促激越;‘楼’‘愁’‘亭’转平声尤韵,悠长哀婉。声律与情感起伏相契,足见词人深谙‘依曲度词’之法。

今人赏析多聚焦情景关系,然此词妙处更在‘以物观我’:上片暝色侵楼是物夺我心,下片宿鸟催归是我羡物性。此种主客互化手法,实开后来宋词‘物我双会’之先河。若谓李白诗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此词恰似‘寒山一带伤心碧’——奔腾之势内敛为沉郁之思,盛唐气象遂化为晚唐风调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