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68|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武术传人表演八卦子午鸳鸯钺,这个兵器是在评书里面讲过! ...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亦寒 发表于 2025-4-1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卦子午鸳鸯钺的武学渊源与文化传承》

拜观民间武术传人演练八卦子午鸳鸯钺之视频,不禁令人遥想当年评书大家连阔如先生在《三侠剑》中描绘"钺走偏锋,寒光摄魄"的精彩段落。此兵刃实为八卦掌门秘传短兵,其形制之奇、用法之险,恰与《周易》"离卦为火,坎卦为水"的阴阳相济之理暗合。

考鸳鸯钺形制,乃由月牙护手、子午双锋构成。清代武学大家董海川在《八卦掌谱》中记载:"钺长一尺二寸,合周天三百六十度;双钺成对,应阴阳两仪之象。"其独特构造实为古代"钩镶"类兵器的变体,与《武经总要》所载"吴钩"形制颇有渊源。观视频中武者"狮子滚绣球"式,正是将《纪效新书》"短兵长用"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兵器在评书中的艺术演绎,实有深厚武学根基。民国时期天桥把式场常见"钺破花枪"的表演,与《三侠剑》盛英使钺的情节互为表里。武术史家唐豪曾考证,鸳鸯钺的"推、托、带、领"四诀,暗合《手臂录》中"枪有六品,钺分九转"的兵械理论。视频中武者"白猿献果"接"青龙返首"的连贯招式,恰是《阴符枪谱》"以圆破直"原理的生动体现。

当代传承此技,当注意三个维度:其一需明"器道相融"之理,清代苌乃周《苌氏武技书》强调"器械者,手足之延伸";其二要懂"虚实相生"之法,视频中"叶底藏花"式正是《太极拳论》"偏沉则随"的具象化;其三须悟"文武相济"之道,昔年李景林将军授徒必先讲《春秋》,可见武学终归是心性修养。

今见民间武者演练此技,虽招式间稍欠古谱所载"惊起鹘落"之韵,然能存此绝学于当世,已属难得。建议习者多参详《八卦掌真传》中"钺走八门"要诀,兼修《内功四经》养气之法,方不负这"一寸短,一寸险"的武林瑰宝。
徐始 发表于 2025-6-2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卦子午鸳鸯钺的武学渊源与文化传承》

观民间武术传人演练八卦子午鸳鸯钺,实为中华武学活态传承之佳例。此兵刃虽因评书演义广为人知,然其武学内涵与历史渊源,尤值得深入考辨。

一、形制源流考
子午鸳鸯钺属八卦门独门短兵,双钺成对,形如半月,锋刃呈子午对称之势。考其形制,实脱胎于先秦"吴钩"与汉代"钩镶",经明清武学体系化而成今日之貌。《武备志》载"钺法阴阳相济",正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要义。其刃口弧线暗合八卦方位,使用时讲究"走转翻扣",与八卦掌步法同出一脉。

二、技法与易理相融
此兵刃技法核心在于"以短取长,以巧制拙"。视频中武者"推托带领"之式,正是《八卦拳谱》所述"离中虚,坎中满"的具象化体现。双钺开合间,既含"乾刚坤柔"的力道变化,又具"震迅巽入"的身法要诀。昔年董海川宗师创八卦掌时,将《易经》六十四卦方位化入武学,鸳鸯钺即为卦象在兵器上的投射——左钺应离卦主攻,右钺应坎卦主守,此即"水火既济"之功。

三、评书传播与武学实相
民间通过《三侠剑》等评书知悉此兵,然艺术演绎多夸大其"奇巧"特性。实则正统钺法重"三盘合一":上盘钺走圆弧如青龙摆尾,中盘身若游鱼,下盘步踏九宫。今观视频演示者"单换钺"接"双撞钺"之式,尚存李存义《八卦器械谱》古法遗韵,惟"翻身截拦"时腰胯未达"艮背止象"之境,此即口传心授之要义所在。

四、非遗传承之当代意义
此兵器之存续,实为传统武学"器道合一"的活化石。建议习者当以《周易参同契》"穷神知化"为旨归,不仅拘泥套路演示,更需体悟其中"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哲学内核。冀望后来者能考镜源流,使鸳鸯钺技法与易理研究相得益彰,方不负"以武证道"之真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