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小龙武学境界及文化象征——兼驳"花拳绣腿"之说》
李小龙(1940-1973)先生之武学造诣,实乃融贯东西、超迈古今之绝诣。今观美利坚人士尊其为"功夫之神",绝非虚誉,实因其武学体系兼具"体用"之真、"道器"之合,非寻常"花拳绣腿"可比拟。试从三端论之:
一、武道哲学之突破 李小龙创截拳道(Jeet Kune Do),取《道德经》"以无法为有法"之精义,破除传统门派窠臼。其"以水为喻"之论,暗合《孙子兵法》"兵形似水"之智,更得庄子"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境。西方哲人海德格尔尝言"存在之真理自行置入作品",李小龙之武学恰是将东方"道"之真理,通过身体技艺完美呈现。
二、身体技艺之革新 考其训练之法:每日三千拳击、负重于深池出拳,此非《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实践乎?其寸拳发力,合于传统武术"六合"要诀;连环腿法,暗藏北派戳脚之精髓。美国生物力学专家曾测其拳速,0.05秒即达目标,此非"致虚极,守静笃"而后"动若脱兔"之证耶?
三、文化传播之功绩 李小龙以《易经》"穷变通久"之理,打破当时西方对华人"东亚病夫"之偏见。其电影《猛龙过江》中古罗马竞技场之战,实为东西方武学之对话;《龙争虎斗》融禅宗公案于武戏,使"武道即人道"之理念广传寰宇。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称其为"身体外交家",确非过誉。
至若"花拳绣腿"之讥,实未明"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之真谛。李小龙摒弃套路表演,追求"实用效率",正是对武术本真的回归。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早斥"满片花草"之弊,李氏武学恰与之遥相呼应。
今人当知:李小龙之伟大,不仅在七获世界空手道冠军之实绩,更在其以武证道、以身体诠释东方智慧之深心。观其遗著《截拳道之道》,字字皆见《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圣贤气象。此方为"功夫之神"真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