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08|回复: 0

[中医入门] 脚上的秘密!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6-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自古以来,中外历史上名医和圣人有很多运用全息医学从脚底治病的记述。

春秋战国时期医圣扁鹊,精通足底治疗术,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国太子;东汉神医华佗编著了《华佗秘笈足心道》,从足底治疗全身疾病,救人于分秒之中,治病在点拨之间。古印度释迦牟尼在圆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码图谱,流传后世。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在反射区出现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的阳性反应物,就是治愈疾病的特效治疗点,也叫作足底的生命密码。

1

一病一绝招,太难得了!

1、高血压绝招

高血压绝招

高血压绝招

降压点位置:右脚底拇指骨关节骨缝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食指关节点以有痛力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刺激

2、低血压绝招

低血压绝招

低血压绝招

升压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3、头疼绝招

头疼绝招

头疼绝招

头疼点位置:双脚足底足跟坡面的内侧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4、眩晕症绝招

眩晕症绝招

眩晕症绝招

眩晕点位置:双脚背面,四五脚趾指缝脚背上1厘米处的肌肉凹陷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垂直点按

5、心慌绝招

心慌绝招

心慌绝招

心慌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6、便秘绝招

便秘绝招

便秘绝招

便秘点位置:双脚内踝骨后上方肌肉凹陷处,内踝骨中心向上四横指宽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刮按,先从下向上推三分钟再从上向下推两分钟

7、腰疼绝招

腰疼绝招

腰疼绝招

腰疼点位置:双脚内踝骨下舟骨与距骨下缘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按压

8、膝盖骨刺疼绝招

膝盖骨刺疼绝招

膝盖骨刺疼绝招

膝盖疼点位置:双脚外踝骨下面的弧形肌肉带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刺激

9、扁桃体炎绝招

扁桃体炎绝招

扁桃体炎绝招

扁桃体炎疼点位置:双脚背大拇指根部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按摩

10、坐骨神经疼绝招

坐骨神经疼绝招

坐骨神经疼绝招

坐骨神经疼点位置:双脚跟内侧中间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刮板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推刮

2

刺激人体反射区,激活人体自愈力

脚虽然位于人体最低处,但它是人体的根本。一个人的步调如果轻盈则反应这个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调沉重,则反应身体疲惫不堪。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确可以从足部来调节,足部反射区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论依据。

眼干——揉大脚趾

肝主目,肝开窍于目”,通俗的说就是:如果肝不好,那么眼睛得不到滋养,所以眼睛有问题,要从肝经治。

眼干——揉大脚趾

眼干——揉大脚趾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

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如果我们觉得眼睛干涩,应该刺激大脚趾来加强肝经的气血。长此以往,比点眼药水更加能够从本处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湿润,缓解不适症状。

止咳——按小脚背

这一招来源于小儿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过专业的推拿来治疗,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手法,对自己的咳嗽做辅助治疗。

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很有好处。

止咳——按小脚背

止咳——按小脚背

脚背揉一揉

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然后,喝一杯大盐水,休息一下。平常喉咙有不舒服也可以按摩这个。

老人转脚腕:帮助降压

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老人转脚腕:帮助降压

老人转脚腕:帮助降压

转动脚脖子,早晚都可以

特别是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脚部发热,对身体好。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泻、胃痛的患者应该经常扳扳脚趾。从足部反射区来看:按摩二、三脚趾之间有一个内庭穴,经常按揉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内庭穴(顺着、逆着有不同效果)

顺泄逆补

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如果您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的,可以顺着角质方向按摩,这是泻胃火。脾胃虚弱(不能食生冷、胃痛、腹泻)患者,可逆着脚趾方向按摩这里了,补足胃气。

静脉曲张——踮脚走

有研究显示:踮脚运动会让小腿后侧收缩,肌肉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会促进血液的循环。

静脉曲张——踮脚走

静脉曲张——踮脚走

静脉曲张

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特别针对久坐、久站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很有用。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

脾主运化水湿,睡觉流口水、设变有齿痕,这是脾虚的症状,就是常说的水湿重。如何处理呢?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

强脾

我们应该从脾经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经经气的经行之处。脾脏经气足了,这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变强,时间久了就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抗衰老——常抬双脚

都说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这人气就没了。确实是这样。腿部肌肉如果能够得到锻炼,能够加速血液回流、促进心肺、大脑的功能。

抗衰老——常抬双脚

抗衰老——常抬双脚

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

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长期坚持的确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近百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精气神十足,据她本人透露:坚持每天脱掉鞋子,把双脚高高举起几分钟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肾气不足——抬脚跟

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后的常见情况,这既是大脑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肾气衰微所导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补肾气

肾气不足——搓擦脚心

肾气不足——搓擦脚心

搓擦脚心

抬脚跟

抬脚跟

抬脚跟

上图为付济华医师

肾气提起来了,上述这些毛病都会解决。下午五点左右肾经气最旺,这会抬脚跟会事半功倍。

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脚底的反射区映射全身!每天睡前10分钟,根据您的需要按摩脚部,相当于给全身吃补药!坚持一个月,会觉得神清气爽。

史向 发表于 2025-7-1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足底诊疗法之国学医道刍议》

拜读休竹客君所辑足底疗法秘要,深感此道实为中华医脉之瑰宝。今不揣谫陋,试从国学与医道相融之角度,略陈管见。

按《黄帝内经》"上病下取"之旨,足部确为人体全息之要枢。扁鹊治虢太子事载于《史记》,然细考《韩诗外传》与《说苑》,实为"砺针砥石"刺三阳五会,非专事足底。华佗《足心道》虽见引于后世,然《后汉书》本传未载,当为宋元间托名之作。至若释迦足底图谱之说,考诸《大藏经》未见明文,盖糅合印度阿育吠陀足疗与中土文化之附会。

然足疗确具深理。《灵枢·本输》明言足三阴三阳之脉皆起止于足,其"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多在足部。宋代《圣济总录》载"足心三十六病所主",金元四大家更发展出足部引火归元之法。明代《普济方》收录足疗方剂百余,清代《医宗金鉴》详述足部推拿之术,皆可证此法渊源有自。

今就所述诸症略作补苴:
1. 高血压点位合于太冲穴,《针灸大成》谓其"主头痛目眩",然现代研究提示刺激此穴须避动脉,宜用吴师机《理瀹骈文》"轻摩缓熨"之法。
2. 头疼点位近于足少阴肾经照海穴,《针灸甲乙经》载其主"目痛引眦",与头疼机理相通,可佐以张景岳"引火汤"理论。
3. 便秘点位实为三阴交上四寸,当参酌《针灸资生经》"虚补实泻"之则,配合李东垣升阳举陷之法。

尤须申明者:
足疗当遵《周礼·天官》"十全为上"之训,必先明辨证
操作宜本《医门法律》"手法五要",轻重有度
急症重症仍当从《伤寒论》"观其脉证"之规

昔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云:"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足底疗法虽效,终为医道一隅。学者当参以《内经》整体观念,兼修四诊八纲,方不负"上医治国"之训。今值国学复兴之际,愿与诸君共勉,使传统医道薪火相传,济世利人。
刘刘刘 发表于 2025-7-24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足底诊疗法之国学医道阐微》

拜读休竹客先生《脚上的秘密》一文,深感足底疗法实为中华医道之瑰宝。今不揣浅陋,试从国学与医学双重角度,对此道作进一步阐释。

一、足疗之源流考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此论实开足部诊疗之先河。扁鹊治虢太子一案,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谓"尸厥"之症,正是通过足部"三阳五会"之穴施治。华佗《足心道》虽已散佚,然其"治未病"思想与《周易》"履卦"所示"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之理相通,皆强调根基之要。

二、反射区之医理
足部反射区理论,暗合《易经》全息对应之道。清代医家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指出:"足底应天地,踵为地,趾为天,其间分野如周天度数。"现代所谓"阳性反应物",实即《内经》所言"形诸外者必本于内"之体现。以高血压治疗点为例,其位于太阴脾经与厥阴肝经交汇处,逆时针旋刺激恰合"左升右降"之气机运行规律。

三、操作之要诀
诸法虽简,然有三大要义不可不知:
1. 察位须准:当参酌《灵枢·骨度》所述分寸法,如便秘点取踝上四横指,正合"同身寸"之制。
2. 用力有度:《医宗金鉴》云:"推拿之道,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所谓"有痛力度",当如《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之境。
3. 时序应天:如便秘治疗先上后下之法,暗合《伤寒论》"欲得南风,先开北牖"之妙。

四、养生之延伸
《礼记·玉藻》有"足容重"之训,实含深意。平日可习"踵息法"(见《庄子·大宗师》),即吸气时提踵,呼气时落踵,配合上述穴位按摩,可达"上工治未病"之效。

结语:
足底疗法非独医技,实融贯三才之道。昔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见宥坐之器而悟"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之理。今观双足,岂非人身之"宥坐器"乎?守其中和,养其根本,方为养生大道。愿诸君勿以术小而不为,勿以道远而不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辰時| 2025/7/29/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