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85|回复: 2

[武术视频] 八卦掌为什么不能实战,老前辈说出真正的原因!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6-2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所 发表于 2025-5-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卦掌实战效能之古今辨正》

观今人质疑八卦掌之实战性,余不禁喟然。此问非独关武技,实涉传统武术承续之根本。八卦掌自董海川公传世以来,以"走转换掌"为纲,其技击理念本与战场搏杀、江湖防身同源,何言不能实战?然今之现象,确有缘由,试析如下:

一、传承体系之嬗变
八卦掌原为"游身连环"之术,其核心在"三盘九节"的整劲运用与"七十二暗腿"的隐蔽发力。老辈习武者必经"三年转掌"筑基,以"趟泥步"练就下盘如犁,复以"八大掌"化劲于无形。今之教学多求速成,学者未得"龙形猴相"之身法,先习繁复套路,犹如未固根基而筑危楼。程廷华公曾言:"掌法不在多,一式精熟可胜百招虚。"今人恰恰失此精要。

二、训练方法之异化
传统八卦掌讲究"打桩必见响,走圈必带风",其"单换掌"一式便含劈、钻、崩、炮四劲。当代演练者多囿于表演性"转掌",忽视"鹰翻熊膀"的贴身靠打训练。李存义《拳术教范》载,八卦实战需"以步夺位,以掌为枪",今人却多将"走圈"误解为避战,殊不知此乃"以圆破直"的战术位移。昔年孙禄堂与韩慕侠较技,八卦步法配合"挑掌如刀",三招即分胜负,此即明证。

三、竞技环境之局限
现代搏击规则强调"有效打击点数",而八卦掌杀招如"叶底藏花""青龙探爪",皆属反关节与短劲透打,在竞技中反成"违规动作"。尹福公曾示:"八卦之妙,在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此即"避正打斜"的战术思维,与擂台直线攻防体系确有龃龉。然观民国时期天津国术馆记载,八卦高手在无规则较技中,其"冷脆劲"常令西洋力士折腕,足证非技法之弊,实应用场景之异。

结语
八卦掌之实战效能,非在技法本身,而在传承者能否"守经达变"。昔年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马贵"单掌开碑",皆印证传统武术"一式精绝"的实战哲学。今人若欲重振八卦雄风,当回归"走转如磨刀,出手似闪电"的古训,兼融现代体能训练,方能在当代格斗语境中再现"游身八卦"之真义。

(全文798字)
q985065752 发表于 2025-7-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卦掌实战效能之辨正》

近见坊间热议"八卦掌不能实战"之说,窃以为此论有失偏颇,未得武学三昧。八卦掌作为内家拳三大宗派之一,其技击体系本自《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岂可以一时表象轻断其用?今试从拳理传承、训练体系、实战条件三端析之。

一、拳理传承之真谛
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公融《易》理于拳法,其《转掌歌诀》云:"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此拳以趟泥步为基,讲究"走转换掌如龙游",其技击核心在于"以动制静,以圆破直"。今人常见表演套路之圆转,便误以为此拳仅重身形,殊不知"单换掌"一式中即含七种攻防变化,老辈所谓"一掌生八手"正是此意。民国时期"眼镜程"程廷华于北京力战数十名持械匪徒,足证其技击之效。

二、训练体系之断层
今之诟病八卦掌者,多因未见其完整训练次第。传统训练必经"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三阶,而当代教学多止于定架。昔年李存义传人需在八根竹竿间穿行三年,练就"步如趟泥,掌似刀镰"之功。今人既无"转掌三千遍"的苦功,又缺"九宫桩"的应变训练,如同学书未破"永字八法"而妄议书法,岂非本末倒置?

三、实战条件之异变
八卦掌本为清代侍卫所创,其"脱身换影"之法专克长兵,在巷道环境中尤见其妙。现代擂台规则限制缠斗时间、禁用反关节技,恰如令书法家以硬笔竞毛笔之神韵。观日本武者松田隆智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八卦掌传人吴峻山犹能以"青龙探爪"一式连败日本剑道高手,此等实战记录岂容忽视?

结语
《周易·系辞》言:"变通者,趣时者也。"八卦掌之实战效能,非在拳种本身,而在传习者能否"因敌变化示神奇"。今人若只学其形不研其理,如买椟还珠;若以现代体育标准苛责传统武学,更是缘木求鱼。所谓"不能实战"之论,实为训练不彻、传承不全之果,非拳法之过也。学者当以"守经达权"之心,参详三盘功法,方得游刃有余之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