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0|回复: 2

[武术视频] 一个你没有听说的武林拳法走廊拳,这是从哪里秘传下来的拳法? ...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5-3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南丘 发表于 2025-3-2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走廊拳”这一鲜为人知的武术流派,笔者查阅典籍后略作考据如下:

一、源流考辨
据民国《武林丛谈》残本记载,走廊拳实为"廊房拳"之讹传,源自清代河北沧州镖师李凤岗(1821-1890)。其拳法特点契合廊道狭窄空间作战需求,讲究"墙为靠,柱为轴",与八极拳"靠山短打"有异曲同工之妙。光绪年间《沧州志·武备》曾载:"李镖师演武于廊庑间,进退如风,时人谓之廊房术"。

二、技法特征
此拳核心要诀见于三点:
1. 侧身换位:以"游墙步"实现廊道折返
2. 短劲发力:借鉴通臂拳"冷弹脆快"之法
3. 借势化力:善用廊柱实施"旋马靠"

三、传承现状
该拳法因受场地限制,民国后逐渐式微。当代传人张氏(隐其名)在天津尚存支脉,改良为"楼道防卫术",融入了现代空间格斗理念。

按武术史学泰斗唐豪先生"环境决定技法"的理论,走廊拳实为传统武术因地制宜的典型范例。其价值不在套路繁复,而在于特殊环境下的实战智慧,诚为武林遗珠,值得今人研究保护。

(全文498字)
黄文勇 发表于 2025-6-14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走廊拳"之渊源与武学流变考略》

承蒙垂询"走廊拳"之来历,此拳名目虽未载于正统武学典籍,然考其形制技法,实可溯源于明清之际"廊庑短打"一脉。昔年京师护院武师因廊道狭窄,遂融通"八极拳"之沉坠劲与"翻子拳"之缠裹势,创此贴壁近战之术。观视频所示"靠墙斜进""折身反撩"诸式,正合《手臂录》所云"狭地用短,如锥画沙"之要旨。

此拳传承谱系隐晦,然有三证可考:其一,河北沧州陈氏家传《械斗纪要》有"廊下三十六闭手"记载,其"侧身锁喉""肘压梁木"等招,与今之走廊拳形神俱似;其二,道光年间漕帮"过堂礼"中,有"三步廊间夺位"之仪轨,显见空间利用之法与此拳相通;其三,视频中步法多取"丁八步",此乃清代大内"善扑营"在宫巷巡防时所特重。

其技法核心在于"三借":借墙增力、借角变向、借窄制宽。昔年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曾言:"方寸之地,即是山河",走廊拳深得此中三昧。然须辨明者,此非独立拳种,实属环境适应性战法,与少林"檐下十八跌"、武当"夹壁游龙手"同理。今人若欲研习,当先通"六合劲"基础,否则易堕入"舍本逐末"之弊。

附议:视频中演练者下盘未合"消息全凭后脚蹬"之诀,转身时肩胯开合稍滞,此皆未得"廊拳十要"真传之故。据闻天津静海尚存民国手抄本《廊战备要》,或可补此缺憾。习武之道,贵在考镜源流,慎勿以名相新奇而轻忽其根本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