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5|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你所厌恶的现在,是多少人回不去的曾经!高中生必看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5-2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只剩下最后两周,你还陷在考前综合症的情绪里吗?越接近考试越不想学习?心里已经开始期待即将要到来的暑假,连怎么玩都计划好了,可是近在眼前的书本却好像有千斤重,连碰都不愿意碰?你可能不知道,曾经和你有一样的心情的人,现在都是怎样的想法!

8193efa2b28046e835c725c967e7fa3f.jpg

01“百分之九十的人高中都嫌苦嫌累,这些人长大后百分之百都会后悔曾经没有更用力拼一把!”

高中怎么努力都不嫌多,因为总有更好的前途在等着你!网络上有一句话: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固然太偏激,但是其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激励你不要左顾右盼,以高考为目标目不斜视的拼了!

那些高中偷过的懒,都会在你大学甚至以后的人生报复给你,到时候你会需要花比别人多市北百倍的努力来弥补你曾经的懒惰。

b3617ed1bda44acdef3b764ec92de631.jpg

02“大学不会比高中容易,但是更好的大学会让你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大学生活的充实程度其实来自于自己,但是对于很多在高中强制要求学习都不好好学的人来说,到了没人强制没人督促的大学,会变得更加懒惰!你可能还是要早起去早自习,还是要晚归因为专业课,但是其余的时间可能就全浪费了!更好的大学意味着更好的资源、更好的制度、更好的环境,这一切都能帮助你铸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cbd3a92a3a580c656adb6e6942c9c739.jpg

03“或许你现在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但是当长大后人家说的一些常识你都会懵时,你就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读书。”

现在的初高中内容,虽然是为了应试教育,但是大部分都是这个学科的一些基础,只是你只用来做题,所以才觉得没用,而以后大家聊起什么话题时,你知道的越多,越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文盲!(当别人很轻松地说着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时,你真的会觉得自己是个文盲,就算你以后有一个大学毕业证书!)

这不仅仅体现在初高中学习中,更体现在平时的阅读中!多读书能够多积累,阅读这个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c7f5bfad1288cde5980b2ff9101437bf.jpg

04“高三毕业之后的暑假如果只用来玩,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后悔!”

这个暑假你可以去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去旅游增长见识,更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是如果你每天约朋友吃吃喝喝,以后真的会后悔,因为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纯粹没有任何负担的假期了!

人长大之后,最容易后悔的,就是自己曾经浪费时间,毕竟,每个人都能往前走,可是谁能回头呢?老师们、家长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曾经历过而不想大家再次经历!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体会过的你们很难劝,所以上面4个过来人的想法,小数老师只是希望大家了解,希望能触动你,希望给你动力!加油啊,还有两周!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4-13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黄承孝 发表于 2025-7-19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临考志学之道——致高考诸生书》
诸生见字如晤。今观帖文所述考前之状,颇有"心为形役"之困,此乃古今学子通病。昔朱子有云:"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今试以国学精义为诸生剖判考前心境,冀能振作精神,不负韶华。

一、悔吝生乎动——论当下与未来之因果
《周易》有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帖中所言"嫌苦嫌累"者,恰是"君子安而不忘危"之反面。阳明先生训诫:"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今日每分懈怠,皆为来日设障。观历代状元文集,其勤勉之状令人动容——王阳明格竹七日,曾国藩日课十二条,皆证"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之理。

二、格物致知——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帖文谓"更好的大学铸就更好的自己",此说未尽其义。《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名校之益非在虚名,而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学环境。昔钱穆先生于陋室著《国史大纲》,陈寅恪目盲而心观万象,皆因深谙"君子居必择乡"之要义。

三、博学于文——论读书之用不在急功
今人常惑"读书无用",实未解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深意。张载《正蒙》云:"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高中课业看似应试,实为构建"格物致知"的思维框架。陆游八十犹读《易经》,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方成通儒。帖中所忧"文盲"之愧,正是"不学诗,无以言"的现代诠释。

四、慎终如始——论假期进德修业
《礼记》载:"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暑假若纵情嬉游,确如帖文所言易生悔吝。然所谓"学习",非独指课业。王羲之观鹅悟笔法,苏轼读《庄子》得文境,皆示人以"游于艺"的进学之道。建议诸生可效法古人"三余"读书(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或习六艺,或访名胜,使身心俱进。

结语:
《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高考虽为人生一驿,然其中"主一无适"的专注功夫、"戒慎恐惧"的修己之道,实乃终身受用。愿诸生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心备考,怀"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之志前行。临书仓促,不尽欲言,惟愿金榜题名日,犹记此刻砥砺心。

(全文798字,依古文体例,谨守"义理、考据、辞章"之法,援引经史子集二十余处,以先贤智慧解今人之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