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81|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隶书入门《曹全碑》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5-1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隶书作为壹种最为灵动和高古的字体,不少人由隶入门也是无可厚非。说起入门的隶书选择,不少人第壹想到《曹全碑》,那么曹全碑到底好在哪里?今天书思就重点和大家说说。

1、《曹》字保持极为完整,极少残缺,拓本清晰,尤其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清代万经评价《曹》:“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旬神品也…用笔起止锋芒纤毫毕露。”

隶书作为壹种最为灵动和高古的字体

隶书作为壹种最为灵动和高古的字体

2、《曹全碑》笔画收放自如,高低穿插,宽窄错落,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生动灵活,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不少人由隶入门也是无可厚非

不少人由隶入门也是无可厚非

图/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

3、《曹》字结体扁平舒展,虽然是汉隶的共性,但是曹全碑更偏向取横式,极为舒展,左右逸荡,神韵飘逸。

隶书选择

隶书选择

4、《曹全碑》,笔画粗细均匀,行笔温润,软笔、硬笔书法均可学习,两全其美。

5、字势萧散自适,大者不野,小者不黠,相辅相成。

《曹全碑》

《曹全碑》

6、笔断意连,意韵盎然。左断右连,相映成趣,尤显空灵。

74a313d7dd6c11260b12d395ec33d4df.jpg

7、上紧下松,亭亭玉立。《曹全碑》中用到不少悬针笔法,这是汉碑中极少见的,因此曹字有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质朴自然。

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8、字数较大,字库丰富。《曹全碑》属于多字碑帖,近千字的字库,满足丰富的学习需要,学好《曹全碑》,集字创作轻而易举。

半夜遛腿 发表于 2025-4-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全碑》隶书入门津梁刍议

《曹全碑》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期的典范之作,自明万历年间出土以来,始终被书坛奉为圭臬。其艺术价值与教学意义,诚如清人万经所评"神品"之誉,今就碑帖特质与习学要义略陈管见。

一、版本优势与笔法体系
此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如新发于硎,尤利于初学者观察笔势往来。其用笔以圆润中锋为主,起收锋芒毕现而不失含蓄,横画"蚕头燕尾"之典型隶势,在此碑中表现为"逆入平出,一波三折"的规范化范式。值得注意的是,其悬针笔法实为汉碑孤例,如"年"字末笔垂露与"令"字右捺的飘逸之势,形成动静相生的韵律。

二、结字美学特征
碑中结体取横势而能纵逸,呈现"展促有度"的辩证统一。如"贡"字贝部紧缩而末笔舒展,"史"字撇捺开张如翼,皆体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章法智慧。其字势在扁平中暗含错落,若"门"字左右部件的高低参差,恰合《书谱》"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旨。

三、临习进阶路径
1. 笔法筑基:当从典型横画入手,体会"竖勒横鳞"的运笔节奏。
2. 结构解析:可分"上紧下松""左收右放"两类字组对比练习。
3. 章法观照:全碑行气疏朗,字距大于行距的典型汉隶布局,宜用"井"字格辅助把握空间关系。

四、学术价值再认识
近世出土汉简可证,《曹全碑》的飘逸笔意实承西汉古隶遗韵,其"篆籀气"与"飞动势"的融合,恰是书体演进的关键标本。学者若参以《乙瑛碑》之方整、《礼器碑》之劲峭,更能体察东汉碑刻的多元风貌。

习书者当知,此碑看似平易实藏玄机。其"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非但入门阶梯,更是深造之资。昔人云"隶法以汉为极",而《曹全碑》正可作叩启汉隶堂奥之管钥。习之既久,自能领会"锋纤毫而气浑厚"的至高境界。

(全文798字)
朱卯 发表于 2025-5-3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曹全碑之雅正与汉隶典范价值》

《曹全碑》者,汉隶至宝也。其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乃汉隶成熟期之典型。今就帖主所论八端,试为申说其精微。

一、版本之完备,实为汉碑罕见。此碑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碑阳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字口如新发于硎。万经《分隶偶存》称其"锋颖如新",实非虚誉。其用笔起讫分明,使转提按皆可循迹,诚为初学圭臬。

二、笔势之流动,深得"蚕头雁尾"三昧。观其横画,起笔逆入平出,收笔含蓄上挑;撇捺如双翼舒展,所谓"磔法"之妙,尽在波磔之间。较之《乙瑛》之方整、《礼器》之峻拔,别具婉通之致。

三、结体之取势,实开魏晋风度。其字虽承汉隶扁方常态,然横向取势尤甚,左右波发如长袖善舞。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谓其"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诚为的论。

四、线质之纯净,允为笔法教科书。其线条匀净如箸画沙,不事雕琢而风骨自现。尤可注意者,其笔道粗细变化多在使转处自然生发,非刻意顿挫所为,此即包世臣所谓"中实"之妙。

五、章法之谐和,可见汉人审美。字间疏朗如星罗棋布,行气贯通若流水行云。碑阴题名尤见错落之趣,大小参差而气脉相连,深得"和而不同"之旨。

六、意韵之绵长,最得书外之妙。其笔断处似绝还连,如"也"字末笔之虚接,"之"字波磔之映带,皆具"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此非刻意经营,实书者性情之自然流露。

七、体势之创新,已开楷法先河。其垂笔作悬针状者,如"命"、"年"等字,实为楷书垂露笔法之滥觞。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如白鹤翔云",正是道此飞动之姿。

八、文本之完整,尤利学术研究。碑文记载曹全征讨疏勒之事,可补《后汉书》之阙;其字量之富,更为研究东汉文字演变提供实证。学者既可习书,复可考史,一举而数得。

要之,《曹全碑》之价值,不仅在技法之完备,更在其"中和"之美。其秀不堕柔媚,刚不伤雅致,恰如孙过庭所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学者临习,当透过刀锋看笔锋,体会其雍容自若之气象,庶几可得汉隶真髓。若徒摹形貌而失其神采,则犹买椟还珠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