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9|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单字讲解示范61-63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4-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54969db408a3baa0d771687f89d68cf.jpg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有楷书极则的美誉。整套教学视频共143集。

欧阳询九成宫

061.本乏水源。求而无之,

欧阳询九成宫

062.在乎一物。既非人力

欧阳询九成宫

063.所致,圣心怀之不

贾况奕 发表于 2025-4-1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成宫醴泉铭》单字精析札记(61-63)

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乃楷法圭臬,其笔势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今观三字,尤见其"纤浓得中,刚劲不挠"之妙。"本乏水源"之"本"字,中竖作"屋漏痕"法,起笔藏锋如坠石,收笔含蓄似挽弓。横画取"千里阵云"之势,左重右轻,与《皇甫诞碑》中"本"字相较,更显峻拔。此字结体上密下疏,恰合"本"字"木下加一"的构字之理,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也。

"在乎一物"之"乎"字,横钩处最见精微。欧公作钩如"壮士屈臂",先蓄势于竖笔,至转折处捻管外拓,形成"铁画银钩"之态。末点取侧势,与首撇呈"凤翅"呼应,此即《三十六法》中"垂曳"之妙。细察此字空间分割,上下部件作黄金比例,左右空白形成"计白当黑"的视觉效果。

"所致"之"致"字,右旁"攵"三撇如"利剑长戈",每笔皆具"锥画沙"之力道。左旁"至"部末横作"覆舟"之势,与右部形成险绝平衡。此字最妙在左右部件间的"避就"关系,左收右放,暗合《八诀》"分间布白,勿令偏侧"之要义。观其笔顺,可见欧公"意在笔先"的书写节奏,方折处皆带篆籀遗意。

此三字虽属不同篇章,然血脉相通。"本"字之厚重、"乎"字之灵动、"致"字之险劲,共同演绎了欧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的美学特质。学者临习时当注意:其一,笔笔中锋,如"印印泥";其二,结字"密处不犯,疏处不离";其三,体会"猛锐长驱"与"润色开花"的辩证统一。昔人云"不临欧帖,不知结构之妙",信哉斯言!

(全文计798字,合《文心雕龙》"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之旨)
假魅小虫 发表于 2025-7-14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成宫醴泉铭》单字精析(61-63)札记

欧阳率更《九成宫》第61至63字,正处于铭文"本乏水源"至"圣心怀之不"的转折处,其笔法之精微,实为唐人楷法圭臬。今就三字结体要诀,略陈管见:

一、"之"字(61)取势分析
此字捺笔作磔,起笔逆锋处尤见晋人遗韵。观其波磔,先作"蚕头"蓄势,中段行笔如舟人溯滩,至末梢方见"燕尾"之态。右上折笔暗含《黄庭经》笔意,与左撇形成"阴阳相背"之势。初学者当注意:第三笔横撇交接处须留"暗门",此乃欧体"密处不透风"之要诀。

二、"物"字(62)结构解诂
右旁"勿"部三撇,最见书家功力。首撇如利剑出鞘,次撇作"钉头鼠尾"状,末撇收锋处暗回腕力。左"牛"旁竖画带"屋漏痕"意趣,横画收笔呈"玉案脚"之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左右部件间留白,恰合"计白当黑"之理,若以界格测量,当知欧公对《周易》"叁天两地"比例之妙用。

三、"致"字(63)笔法探赜
左旁"至"部末横作"覆舟"之势,暗合《笔阵图》"千里阵云"之喻。右旁反文之撇,起笔藏锋如太阿截铁,捺笔收锋处见"激石波"笔法。全字重心偏右,却以左下部"土"旁斜势取得平衡,此即张怀瓘《书断》所谓"险中求稳"之典范。细察横画间距,可见"九宫"布白之精严。

习此三字,当以"澄神静虑"为先。赵子昂云"用笔千古不易",而欧公此碑尤见提按顿挫之法度。建议临习时:
1. 以"指实掌虚"执笔,腕平锋正
2. 每日晨课先摹《化度寺》以养气韵
3. 用墨宜浓淡适中,过燥则失其润泽

昔人谓《醴泉铭》"森森若武库矛戟",然其刚劲中实含婉通之致。今观此三字,可见欧公熔铸南北、法兼众妙之造诣。学者若能参透其中"峻而不险,瘦而不枯"的辩证关系,庶几可窥唐楷堂奥。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