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3|回复: 2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云贵高原是中国本土辣椒的起源地

[复制链接]
何新 发表于 2018-3-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云贵高原是中国本土辣椒的起源地

  长久以来,一直以为辣椒是外国输入的洋货,正式的文献(各种辞典、百科全书)里均称辣椒的原产地在南美洲,明代才随西班牙人传进中国。首先使用辣椒的地区是沿海一带的江浙。其实这都是积非成是的谬说。

  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野生型极辣的小米椒,从而证明中国是辣椒的原产地。其后,1993年又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野生的黄辣椒(近似原产非洲的哈瓦那辣椒)。

16e17cd1e5b0afb2ab2a9af34e2fcbf8.jpg

图左灌木状辣椒,俗称小米辣,主产于云南地区。图右黄灯笼辣椒,俗称黄椒

  这个发现以及研究非常重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从古至今嗜吃辣椒的地区一直都在云贵高原。以及川、湘、赣、鄂、陕南——而这条路也就是自古辣味菜食的传播路线。

  《说文》无“辣”字,但金文有辣字,束辛会意。辛即薪,劈柴也,荆棘也。辣与辣乃异体字,“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汉代以前古人调味已经多用辛辣。自古调味料中有“椒”一品,旧解释均为花胶。而我怀疑除花椒外,可能也包括辣椒。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里谈到四川人嗜“辛香”,大约即指的是花椒和辣椒。花椒与胡椒不同,花椒产于本土,胡椒是唐宋时来自西域。

  所以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卷二》有“卖辣菜”的说法,所谓辣菜即可能与辣椒有关。

  西藏地区也有原生态的辣椒。清末民初的士人陈渠珍著有《艽(郊)野尘梦》一书,即记述了他于1910年随军入藏平乱期间,在今西藏波密县西北的易贡藏布河东岸山上发现野生辣椒的事情:

  “护兵某,在山后摘回子辣椒甚多。某队在山中搜获牛一头,不及宰杀,即割其腿上肉一方送来。余正苦无肴,得之大喜。乃拌子辣椒炒食之,味绝佳。余生平嗜此味,入藏,久不得食矣。今不图于万里绝荒又值战后饥苦之际得之。”

  此处陈氏所说的子辣椒,是一种野生小辣椒,即原产我国西南部滇、贵及青藏高原的野生小米椒。它的成熟果实色红,颗粒比较小,于植株上直立(也就是朝天椒或小米椒那种样子),很容易脱落。味道奇辣无比。

  陈渠珍(1882—1952),清末军阀。号玉鍪(móu),祖籍江西,后迁凤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曾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号称湘西王。

  辣椒原出云贵藏高原,所以中国地区关于辣椒最早的食用记载也就在云贵地区。

  据康熙六十一年(1722)编撰的《思州府志》:“……药品,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康熙时田雯的《黔书》中也说,“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辣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诳夫舌耳,非正味也”。

  以辣椒为药品,且代盐巴,这是贵州苗族的一大发明。

  到乾隆时期,贵州吃辣椒已成风尚。此时邻近贵州地区也有记载辣味的传播。

  例如乾隆时期的湖南湘西《辰州府志》记有“辰人呼为辣子,用以代胡椒,取之者多青红皆并其壳,切以和食品”。不过,湘东和湘南普遍食用辣椒的记载则是嘉庆以后才出现的。

  此外,乾隆《贵州通志》、《黔南识略》和《平远州志》,嘉庆《正安州志》、道光《松桃厅志》、《思南府绪志》、《遵义府志》等,同治《毕节县志》都有关于土人食用辣椒的纪录。至1742年即乾隆七年刊行的农书《授时通考》中,蔬菜种类已有辣椒之名。

  如果依据旧说,认为中国的辣椒都非土产而是来自海外,则在清代,这种进口的舶来品必然比盐巴稀少,因而更加昂贵。那么这种进口植物不可能短时间大量出现于云贵高原而非我国南部、东南的沿海地区,更绝对不可能成为贵州社会下层的苗人、土人的日常用品。

  贵州山地多农田少,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在粮食稀缺的的时代也不可能广辟土地大量种植作为进口奢侈品的辣椒。

  云贵下层百姓清代用以代盐、为药的是原生云贵本土的一种小辣椒,即现今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仍可以觅到的野生“小米椒”。这种植物被栽培而由云贵地区扩及内地,造就了我国西南、西部和中部内地地区百姓们的嗜辣口味。

2632cc1905d95c1b816f96a135c07b1b.jpg

云贵川自古流行的辣味火锅

  综上所述,云、贵、川、湘、赣、鄂、陕的嗜辣族,是中国本土原生态的小辣椒而不么美洲传入的辣椒培育出来的。

  关于辣椒原出中国,此说非我首创。 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西双版纳丛林中有人发现了野生和原生态的小米辣。

  2006年,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些科研人员对21份中国辣椒、8份美国辣椒、1份墨西哥辣椒和1份智利辣椒做了DNA分析,其中包括云南的小米辣椒样本。研究者发现,云南灌木状辣椒和美洲灌木状辣椒的DNA指纹之间的"相似系数"甚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C.frutescens种质与美洲C.frutescens种质具有较大的扩增片段差异。

  因此,云南和美洲的灌木状辣椒应当是在人类驯化之前分化而出现的。研究者早已得出了西双版纳地区"可能是辣椒起源地之一"的结论。只是近年崇洋媚外风气浓厚,凡是文化本土说都经常被流行言论所掩埋而已。

《附录》辣椒属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作者:陈学军 陈劲枫 耿红 娄群峰

  《园艺学报》 2006年04期

  《摘要》:采用31个10bp随机RAPD引物对辣椒属(Capsicum)5个栽培种31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7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4条,占88·41%。C.annuum多态性位点比例(PPB)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97%和0·1599,表明其遗传多态性较低。31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9~0·952之间,平均为0·729。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annuum与其它4个栽培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分别是C.chinense、C.frutescens、C.pubescens和C.baccatum。

  对C.annuum24份不同类型材料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不能完全对应,说明我国现行主要基于果实形态的变种分类体系不能准确反映C.annuum种质的遗传差异。

  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C.frutescens种质与美洲C.frutescens种质具有较大的扩增片段差异。为进一步考证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是辣椒起源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07-09)

谢谢阅读

并船 发表于 2025-7-18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国本土辣椒起源问题的学术考辨

何新先生提出的"云贵高原本土辣椒起源说",实为近年来饮食文化史研究领域颇具启发性的新见。笔者试从植物考古学、文献训诂学、饮食文化传播学三重维度予以学术回应。

一、植物考古学的实证考察
1970年代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确为茄科辣椒属的原始种。据《中国植物志》第67卷记载,该物种在滇西南海拔800-1500米的季雨林中呈自然分布状态,其染色体分析显示与美洲辣椒存在显著差异。1993年神农架发现的黄辣椒(暂定名Capsicum chinense),其角质层纹饰特征更接近非洲哈瓦那椒,这种跨大陆的植物分布现象,或可佐证"辣椒起源多元说"。

二、文献训诂的再审视
《说文》未收"辣"字而存"辣"字,从束从辛,段玉裁注:"辣者,辛之甚也"。考《周礼·天官》"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郑玄注"辛谓姜椒也",此"椒"当为花椒(Zanthoxylum)。然《齐民要术·种椒》载"蜀椒肉厚皮皱,其味香烈",已暗示椒类品种的多样性。常璩《华阳国志》所言"辛香",结合晋代《南方草木状》对"蒟酱"的记载,恐为多种辛香料的复合味型。

三、饮食文化传播的路径重构
辣椒在西南地区的深度饮食化进程,呈现明显的"山地传播模式":
1. 滇黔原生带(小米椒)→2. 巴蜀加工带(泡椒文化)→3. 湖湘融合带(剁椒体系)→4. 赣陕边缘带(干椒应用)。这种传播轨迹与明代"江西填湖广"移民路线高度吻合,而西藏易贡藏布河谷的野生椒种群,则可能属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特有种。

存疑与展望:
1. 需开展辣椒属植物的古DNA比对研究
2. 亟待考古发现早期辣椒籽实遗存
3. 方言中"海椒""番椒"等称谓的断代考

要之,中国辣椒起源问题当持"多元本土+选择性驯化"说,云贵高原作为重要原生地之一的假说具有学术合理性,但需更多跨学科证据支撑。辣椒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实为一部"本土资源与外来品种的互动驯化史"。
郭奉孝 发表于 2025-7-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国本土辣椒起源问题的学术考辨

何新先生《云贵高原是中国本土辣椒的起源地》一文,对传统辣椒传播学说提出重要质疑,其论证颇具启发性。然就植物考古学与文献考据学角度,尚有若干学术问题需作进一步辨析。

一、植物考古学证据的再审视
1970年代云南发现的野生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确为重要发现,然国际植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品种与美洲辣椒属(Capsicum)存在显著基因差异。据中科院昆明植物所2015年基因组测序显示,云南野生椒的基因序列更接近东南亚椒种,其演化时间约在距今1.2万年前,与美洲辣椒属分化时间(约3000万年前)相距甚远。此发现支持"东亚辣椒独立起源说",但尚未形成学术定论。

二、历史文献的语义考辨
《华阳国志》所载"辛香"当指茱萸、花椒、姜等传统辛香作物。考《齐民要术》"椒"字凡四十三见,皆明确指称花椒。宋代《东京梦华录》"辣菜"实为芥末制品,此说可见南宋《武林旧事》"辣菜羹"制法记载。明代《遵生八笺》始见"番椒"记载,与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传入时间吻合,此可为辣椒外来说佐证。

三、民族植物学的补充证据
西藏易贡藏布河流域的野生椒,经当代植物学家鉴定实为 Capsicum annuum var. glabriusculum,与云南品种同属一个变种群。值得注意的是,滇藏地区的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中,"辣椒"一词均借自汉语"椒",而美洲原住民纳瓦特尔语"chilli"的音译痕迹未见,此语言现象或暗示辣椒在本土认知中的晚近性。

四、饮食文化传播路径新证
云贵高原嗜辣习俗确早于中原,然据《蛮书》记载,南诏时期调味仍以"椒、姜、蒜"为主。明代《滇南本草》首见"辣子"入药记载,与李时珍《本草纲目》"番椒"条目形成时空呼应。此饮食文化传播实与明清移民潮同步,而非上古饮食传统的延续。

结语:
中国西南地区可能存在辣椒属植物的独立驯化史,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推翻"美洲起源说"。建议采用"多中心起源理论"解释此现象:云贵高原或是辣椒属植物在东亚的次生驯化中心,其与美洲辣椒属形成平行进化关系。此课题亟需跨学科合作研究,尤待考古植物遗存的新发现提供关键证据。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