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49|回复: 1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才有梅花便不同

[复制链接]
每晚品诗 发表于 2018-2-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9fb3da1b43856857a19156061f26db16.jpg

作者

杜耒(lěi),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注释

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

汤沸:热水沸腾。

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赏析

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

杨懿轩 发表于 2025-6-29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夜》诗品鉴:论宋人茶事与梅花意象的审美超越

杜耒此诗以简淡之笔勾勒宋人雅集神髓,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宋诗以意胜"之典范。全诗二十八字间,茶道、月色、梅香三重意象层递,终臻"格物致知"的理学审美境界。

首句"寒夜客来茶当酒"暗含两部文化史:一则《茶经》"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饮茶伦理,二则《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晋人风度。以茶代酒非仅物质替代,实为宋人将唐代酒神精神转化为茶禅一味的文化符号。陆羽《茶经》强调"火候"之要,次句"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初"字最见功力,既合蔡襄《茶录》"候汤最难"之说,又以视觉之"红"通感触觉之"暖",暗喻主客情谊的温度。

三、四句的审美突变尤值玩味。窗前月本属陈套,然经"才有梅花便不同"点睛,顿生三重境界:其一,物象层面暗合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经典构图;其二,哲学层面彰显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观物态度;其三,交际层面暗用《楚辞》"纫秋兰以为佩"的比德传统。梅花在此既是实在的嗅觉体验,更是文人品格的对象化象征。

黄昇《玉林诗话》独具慧眼,指出此诗与苏泂作品的互文关系。然更深层的比较当见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之句,同属"寻常景物非凡想"的宋诗特质。值得注意的是,杜耒卒于宝庆三年军乱,此诗冲淡之气与作者悲剧命运形成的张力,恰印证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规律。

今人读此诗,当于"火初红"处见宋代生活美学,于"便不同"处悟生命体验的超越性。梅花在此终非自然物象,实为文人将日常生活诗化的精神媒介,这种"即凡而圣"的审美转化,正是宋型文化最精髓的遗产。
尚和先生 发表于 2025-7-2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夜》诗品:论杜耒茶事书写中的宋人格调与审美超越

杜耒《寒夜》一诗,以四十八字构建宋代文人生活美学之典范。此诗之妙,非独在字句清雅,更在其通过日常茶事完成的精神超越,堪称南宋文人"平淡美学"的典范文本。

一、茶事书写中的礼仪重构
"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实暗含《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的仪制传统。然杜耒以茶易酒,非惟简朴,实乃对"曲礼"的精神转化。宋人赵令畤《侯鲭录》载"茶之为用,等于米盐",可见茶在宋代已升格为"日用伦常"的文化符号。此中"竹炉汤沸"之象,尤见《茶经》"竹炉薪火"之遗意,将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化入寒夜清谈的当代实践。

二、月梅意象的审美超越
"寻常一样窗前月"之句,暗合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哲学观照。而"才有梅花便不同"的转折,实为宋代"格物致知"思想的诗意呈现。考《范村梅谱》载"梅以韵胜,以格高",杜诗此联正得梅花"暗香浮动"的审美三昧。更值得注意的是,此中月梅相映之景,实脱胎于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咏梅范式,然杜耒更进一层——非独状物之工,乃在"物我玄会"的瞬间体悟。

三、清谈传统的当代转化
诗中"火初红"与"汤沸"的视听通感,深得晋人清谈"围炉共话"之神髓。然较之《世说新语》记载的"玉柄麈尾"之华贵,宋人茶席更见"素瓷传静夜"的简淡意味。黄昇谓此诗"意有旁指",实指其延续了欧阳修《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写实传统,而将"梅月"意象转化为精神契合的隐喻。

四、诗史脉络中的定位
此诗虽入选《千家诗》而流布甚广,然其艺术价值实被低估。较之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直喻,杜诗更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其"茶当酒"的表述,较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更多一分魏晋风度;其"月梅"意象的经营,比姜夔"念桥边红药"之咏尤见凝练。

要之,杜耒此诗以茶事为经,以月梅为纬,织就宋代文人"极简而丰"的精神图谱。寒夜一炉,非独取暖,实为照亮中国士人"淡泊明志"的文化心灯。读此诗者,当于"汤沸火红"处见天地生意,在"月梅不同"时悟性命真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巳時|(立秋) 2025/8/7/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