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5|回复: 2

[武术视频] 越南僧人表演传统功夫,这师傅打的怎么样呢?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2-2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始 发表于 2025-5-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越南武僧演武小议》

夫武术一道,源出华夏,流布寰宇。今观越南禅门弟子演武,其拳势刚猛如虎踞,步法轻灵似鹤翔,颇有可观之处。细析其理,盖得南派少林之余绪,而杂以交趾本土之变体,诚所谓"礼失而求诸野"者也。

考其招式,起手"金刚捣碓"显外家硬功,转身"玉女穿梭"见柔韧之态,刚柔相济处暗合《易》理阴阳之道。然细辨之,其马步未若中原之沉实,发劲稍欠丹田之气,此或是热带民风使然——昔《周礼》有云:"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地气湿热,故武风偏于迅捷而略于蓄发。

尤可注意者,其演武时眉间法相庄严,足见"禅武合一"之旨。佛门武学本为护法强身,非争强斗狠之术。观其收势时合十诵偈,犹存达摩"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的遗训,较之今世竞技武术徒炫技巧者,反得古德本怀。

然则此技与中华正脉相较,譬若沅湘九派之于长江大河。我少林天罡拳谱载:"拳法如参禅,须得中正平和",越南武僧虽得形似,然缺却嵩山禅林三十年面壁的定力滋养。昔年福居禅师集十八家武艺时,特重"心法相应",今观其演练,腾跃虽疾而神意未凝,此正是门内外之别耳。

至若兵器演练,其单刀技法显见闽粤流派影响,而步法则杂糅占城古战阵遗风。明末大儒屈大均《广东新语》尝记:"交人善短兵,矫捷如猿",此视频中"滚堂刀"一式,竟与泉州少林寺秘传"地趟刀"有七分相似,足证文化交融之迹。

今人观异域武艺,当持"和而不同"之胸襟。越南武僧所承,实为中华武术之旁枝,然经六百年本土涵化,已自成气象。吾辈与其苛责其未尽嫡传,不如思文化传播中"橘逾淮为枳"的深意。昔孔子闻《韶》于齐,不以其地远而废其乐;今观武于越,亦当存此雅量。惟愿武道同仁,共护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禅门武学真谛,不致湮没于时代喧嚣之中。

(全文798字)
戴沿柔 发表于 2025-6-2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南武僧演武小议》

观此越南僧人演武之视频,其拳法刚柔相济,颇有南派少林之余韵。然细究其形神劲路,可析为三端:

一、形架溯源
此僧所演拳路,显见‘洪拳’根基,马步沉坠如古树盘根,手法开合间暗合‘工字伏虎拳’之要义。然其步法转折处稍显滞涩,未若闽粤洪拳之‘四平大马’稳若金汤,盖因中南半岛气候湿热,传统上更重灵巧而非绝对下盘功夫,此乃地域适应性之变。

二、气劲得失
其‘寸劲’爆发时腰马合一,颇有‘力从地起’之象,符合《少林拳谱》‘三节明、四梢齐’之说。然‘听桥’功夫稍欠火候,数处接手未能随势化劲,反见拙力相抗,此乃未达‘守柔曰强’之境。昔年南少林妙兴禅师有云:‘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此僧刚柔转换之机,犹可精进。

三、禅武合一之辨
真传释家功夫,必合‘戒定慧’三学。此僧演练时目光如电,已得‘眼法’之要,然招式间呼吸稍促,未显‘调息摄心’之效。考《易筋经》十二式,首重‘凝神气穴’,越南禅武若存此脉,当于动静间更见空寂之相。

结语
此演武足证中南半岛武学保存之善,然较之潮汕‘李家教’、福建‘五祖拳’等南少林嫡传,犹隔一尘。武者当参《手臂录》‘械为肢延’之理,更进‘以武证禅’之功,方不负达摩‘外息诸缘’之训。

(全篇计682字,依传统武学尺度评骘,不涉时俗虚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