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5|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传统功夫刚猛的八极拳表演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沙坡 发表于 2025-5-3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极拳刚猛之道的武学本源与文化精神》

观此八极拳演练视频,其劲力之刚猛、气势之雄浑,诚可谓"动如绷弓,发若炸雷"。然世人多止步于表象之刚烈,未识其中蕴藏之武学精义与文化深意。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刚猛之技源于阴阳相济
八极拳虽以"崩撼突击"著称,然其劲法实暗合《周易》"刚柔相推"之理。拳谱所云"六大开、八大招",皆以十字劲为基,讲究"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的立体发力结构。视频中演练者震脚发劲时,足跟踏地生阳,腰胯拧转化阴,正是《太极拳论》"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具现。昔年李书文公"铁巴掌"之威,非纯恃蛮力,实乃通过"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九宫架构,将大地反作用力传导至末梢所致。

二、暴烈之势本于礼法约束
八极门规素有"五不传"之戒,其"抱肘礼"起式更彰显"以武止戈"的儒家精神。视频中虽见顶心肘、迎面掌等杀招,然观其收势时气沉丹田、目含威而不露,恰如《礼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之教。霍殿阁先生昔年执教溥仪,特重"武德训",谓"八极如墨,泼出去要收得回",此即《孟子》"持其志,无暴其气"的武道实践。

三、实用之效成于系统传承
今人多诧于八极拳贴身靠打的威力,却不知其训练体系之精密。小架筑基时"二十四连桩"的静力训练,与视频所示"闯步劈山"的动态爆发,实为"体用关系"的完美诠释。吴秀峰先生曾言:"八极是秤,规矩是砣",此言深得《学记》"不陵节而施"之三昧。观演练者震脚如夯地,实承自"跺碾步"的专项训练,此即《周礼·保氏》"六仪"中"以度教节"的武学遗存。

要之,八极拳之刚猛非野蛮之力,实为中华"和合文化"的特殊表达。其"硬开硬打"的表象下,藏着"松活弹抖"的内核;"寸截寸拿"的技法中,含着"克己复礼"的教化。昔张骞通西域而胡琴入汉,今八极拳展演于荧幕,正宜借此契机,使世人知"武之大者,在明明德"的深意。学者当透过视频之表象,究其"起于脚、传于腿、主于腰、形于手"的劲路系统,方不负先贤"文通武备"之遗训。
贺券 发表于 2025-7-24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极拳刚猛之势与传统武学之"劲道"要义》

八极拳者,古称"巴子拳",乃中华武学"刚猛派"之代表,其势如崩弓蹋箭,发若炸雷,收似伏豹,诚如《拳谱》所云:"八极者,天地四方,劲发六合。"观此视频中武者之演练,足见其"十字劲""沉坠劲"之精髓,实可作当代武学承习之范本。

一、八极刚猛之本:六合整劲
八极之刚,非蛮力之刚,乃"六合整劲"之刚。视频中武者马步沉胯时,腰脊为轴,足蹬于地,力由踵发,经膝胯节节贯串,终达拳锋,此即《易筋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体现。其"顶心向下"之桩功,暗合《黄帝内经》"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养生要旨,刚猛表象下实含内家导引之理。

二、暴烈之势中的文武之道
世人多谓八极"猛虎硬爬山"之招凶狠,然细察其"小架"演练,可见"刚中寓柔"之妙。视频中"怀抱婴儿手托山"一式,前手如封似闭,后手沉肩坠肘,正是《周易》"艮止兑悦"的阴阳互济。昔年霍殿阁于天津演武,能以"贴山靠"震人而不伤,此即《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武学至高境界。

三、当代传承之思
今人习八极,多求"铁山靠"之威猛,却少究"沉肩松胯"之本。视频武者虽演示刚劲,然其"两仪顶"式头颈中正,"丹田鼓荡"呼吸深长,皆示"外刚内顺"之要。张克俭《八极拳谱》有言:"练劲不练招,如筑塔无基",此视频中震脚发劲时气沉丹田之态,恰为"劲路通彻"之实证。

结语:
八极之刚猛,实为中华武学"劲道"文化之活化石。其"熊步虎爪"之形,承载着《纪效新书》"二十四要"的古典武学体系;其"硬开硬打"之势,暗藏《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东方哲学。今观此视频,当思武学非止于形,更在"以武证道"的文化传承。学者若能由刚猛入,从柔化出,方得八极"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真谛。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