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7|回复: 2

[武术视频] 吴氏太极拳高手表演太极拳凌空劲,大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宜步 发表于 2025-4-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吴氏太极拳凌空劲表演之刍议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代表,其劲法原理本于《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听劲境界。今观吴氏传人所演凌空劲视频,窃以为当从三个维度审辨之:

一、典籍考据
查杨氏老谱《太极力气解》明言"力出于骨,劲出于筋",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更强调"气以直养而无害"。所谓凌空劲,于陈鑫《太极拳图说》中确有"神气贯注,彼自腾空"之记载,然此乃形容懂劲化劲之妙境,非谓物理隔空之力。吴公藻《太极拳讲义》亦指出:"发劲须脚踏实地,借地之力"。是故典籍所载凌空之效,当为神意感应之喻,非违力学原理。

二、劲法辨析
细察视频演示,可见三个技术特征:
1. 受者重心已先失衡,符合"引进落空"要诀
2. 施者腰胯旋转与呼吸开合高度协调
3. 双方存在轻微接触点而非绝对悬空
此实为"敷盖对吞"劲法之妙用,通过听劲破坏对方桩功,配合惊弹之势,遂生"击人如挂画"之效。昔年吴鉴泉先生演示时,必先令弟子站不稳桩步方施此技,正合"四两拨千斤"之本义。

三、修习建议
后学当注意:
1. 先求形正劲整,勿好高骛远
2. 推手训练须循序渐进,由着熟渐悟懂劲
3. 神明阶段方谈"无形无相"之境
太极拳谱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今人若不明就里,妄求隔空击人之效,恐堕入"练拳不练功"之弊。观此视频,当思其劲路运转之妙,勿执表象神奇。

结语:
凌空劲实为太极拳高阶听劲功夫之艺术化呈现,乃双方配合默契之结果。学者当以《太极拳十要》为本,脚踏实地修行,终可臻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化境。若舍本逐末,则如王宗岳所诫:"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慎之戒之。
琪思乱想 发表于 2025-7-16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太极拳凌空劲之虚实》

太极拳之为道,本于《易》理,合于阴阳,其劲路变化讲究"用意不用力",以虚实相生为要旨。今观吴氏太极传人演示所谓"凌空劲"之技,窃以为当以三重境界辨之:

一、形而下者谓之器
凌空发劲若仅止于肢体腾跃,则与道家"重意不重形"之旨相悖。《太极拳论》明言"气遍身躯不稍滞",然此"气"非物理之气,乃神意导引之象。视频中演示者身形虽灵,然若未达"神气鼓荡"之境,则恐流于杂技之巧,非太极真谛。

二、形而上者谓之道
考吴氏太极宗师吴鉴泉遗训,特重"松沉"二字。其嫡传弟子马岳梁曾言:"凌空劲实为神意相感之效,非真隔空击物。"此正合王宗岳《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喻。若习者能臻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之化境,其神意所至,自可令对手如受电掣,此方为凌空劲真义。

三、道器之间谓之法
今人多惑于凌空劲之玄妙,实因未明太极三层功夫:着熟→懂劲→神明。昔年杨露禅演示"雀不飞"绝技,乃因其听劲已达毫巅,非真有隔空取物之能。观此视频,当察其是否合于"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要诀,若徒具腾跃之形而无应敌之实,则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失其本真。

结语:
《周易·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凌空劲之辨,当以"中和"为度。昔年吴图南先生演示凌空劲时,特强调"中定"为根基。今人习太极,当以《十三势歌》"命意源头在腰隙"为圭臬,勿执著于形相神奇。若真达"周身无处不太极"之境,则发劲于丈外与粘黏于方寸,其理一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