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4|回复: 2

[武术视频] 不远万里来少林寺学习的洋弟子练出真功夫,练的真好!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子规风 发表于 2025-5-2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少林武学之普世价值与跨文化传承》

观此西洋弟子不远万里赴少林修习武艺,其招式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足见已得禅武真谛三昧。此现象非仅个人修为之成就,更折射出少林武学作为中华国粹的超越性价值,值得从国学视角深入剖析。

一、少林功夫的文化本体
少林武学肇基于北魏,历经千五百载沉淀,实为"以武入禅"的修行法门。《易筋经》有云:"运定之功,贯乎昼夜",其核心不在技击之末,而在心性修养之本。达摩面壁九载所传"禅拳一体"之旨,正是儒释道三家智慧的结晶——外示金刚怒目之形,内蕴菩萨低眉之心。此弟子演练时气息沉绵、目含虚静,恰合《少林十戒》"忌心浮气躁"之训,可见已悟得武学真谛。

二、跨文化传承的范式意义
昔年玄奘西行取经,今见异域学子东来习武,皆印证《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少林功夫以身体为媒介的教化方式,恰弥补了语言翻译中的"得意忘言"困境。该弟子演练的"心意把",其沉肩坠肘之态暗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之道,证明人体本具的共通性可超越文明隔阂。此现象较之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更显中华文化"柔远人"的感召力。

三、当代传承的守正创新
面对视频中洋弟子标准的"童子拜佛"式,当思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少林武学今日之国际传播,既要严守"四威仪"(行立坐卧)的修行次第,亦需因应时代作方便开示。昔年姬际可化枪为拳创形意,今人自当秉承这种"守经达权"的智慧。该弟子能于马步桩中见虚灵顶劲之功,正是传统武学现代化转型的成功例证。

结语
此西洋学子之成就,恰似《法华经》所谓"衣里明珠"之喻——少林武学本具的普世价值,终将在不同文明中焕发光彩。然吾辈更当深思: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使更多"文化使徒"既能"见山是山"地掌握招式,更能"见山非山"地参悟其中承载的天人哲学?此乃国学当代化的重要命题,亦为吾辈学人之使命。
当理 发表于 2025-6-2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少林武学之普世价值与异域传承》

少林武学,源远流长,自达摩面壁、慧可断臂以来,已历千五百载春秋。今观异域之士远渡重洋,皈依少林,习武修禅,其拳脚生风处已得三昧真传,诚可谓"佛法无边,不择地而现;武学精微,岂因人而异"。此现象实堪为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之典范,试析其理有三:

一者,少林功夫乃"禅武合一"之载体。昔年《易筋经》有云:"洗髓伐毛,脱胎换骨",其要义不在筋骨之强,而在心性之悟。视频中洋弟子演练之罗汉拳,招式虽形于外,然其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之态,已暗合"外动内静"之禅机。此正印证永信禅师所言:"拳脚是参禅的蒲团",不同肤色者皆可借武入道。

二者,中华武学本具海纳百川之胸襟。考少林历史,宋代福居禅师曾集十八家武学精华,明代抗倭僧兵融汇南拳北腿。今日洋弟子之勤学,恰似当年天竺达摩东渡之逆旅,印证《维摩诘经》"不二法门"之真谛——文化传承本无东西之别,惟在诚敬二字。其马步稳若嵩岳,冲拳疾似流星,正是对"天下功夫出少林"的最佳注脚。

三者,此现象折射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径。昔孔子曰:"有教无类",今观少林以"拳谱为教材,演武场为课堂",使八极拳之刚猛、易筋经之柔韧,皆成世界语言。视频中洋弟子之"震脚发力",已得北派功夫"力从地起"之要诀,此非简单模仿,实为文化基因的跨文明激活。

然则,吾辈更当深思:彼等所求者,非仅拳脚之术,实乃中华"止戈为武"的哲学境界。观其演练时目含精光而神气内敛,恰似《少林戒约》所谓"以慈悲为怀,以善念御技"。此等文化自觉,较之招式纯熟更显珍贵。

昔人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今日少林武学之远播,正是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愿诸洋弟子能由武入禅,终得"拳禅不二"之真谛,则少林灯传,永续不绝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